沸腾文学

沸腾文学>厚黑学全书 > 第38部分(第2页)

第38部分(第2页)

对于读书人,曾国藩还能以诚相待,他说:“人以伪来,我以诚往,久之则伪者亦共趋于诚矣。”但是对于官场的交接,他们兄弟俩却不堪应付。他们懂得人情世故,但又怀着一肚子的不合时宜,既不能硬,又不能软,所以到处碰壁。这是很自然的,你对人诚恳,人也对你诚恳;你对人诡秘,人也对你诡秘;你对人一肚子不合时宜,人也会对你一肚子不合时宜。

而曾国藩的朋友迪安有一个优点,就是全然不懂人情世故,虽然他也有一肚子的不合时宜的话,但他却一味浑含,永不显露,所以他能悠然自得、安然无恙。而曾国藩兄弟却时时显露,总喜欢议论和表现,处处显露精明,其实就是处处不精明。曾国藩提醒曾国荃说:“这终究不是载福之道,很可能会给我们带来灾难。”

到了后来,曾国藩似乎有所领悟,他在给湖北巡抚胡林翼的信中写道:“惟忘机可以消众机,惟懵懂可以祓(消除)不祥。”但很遗憾,他未能身体力行。

所以,为学不可不精,为人不可太精,还是糊涂一点儿的好。

然而让精明的人糊涂,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非他经历了很多人和事,受过很多的挫折和磨难,否则他是不会糊涂的。郑板桥不是已经说过了吗?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返糊涂更难。但也只有进到这一境界,才能明白人生是怎么一回事。

直来直去———直谏术

不管是古代,还是今天,做领导都必须讲究实事求是。对于事实不能歪曲、不能杜撰,不实事求是就是不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就会导致历史的倒退,你就是历史上的千古罪人。在中国封建社会里,臣子单刀直入式的犯颜直谏被认为是一种忠臣行为,因而历史上关于直谏的记载就格外多,在这一点上,今天的领导者可以得到不少有益的借鉴。

做上司要实事求是

不管是古代,还是今天,做领导都非常讲究实事求是。对于事实不能歪曲、不能杜撰,不实事求是就是不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就会导致历史的倒退,你就是历史的上千古罪人。在此,我们用一个史实来说明这个道理。

公元前548年,齐国的国相崔杼因为齐庄公与他的妻子棠姜通奸而派兵杀死了齐庄公,这的确是国君荒淫无道,死了也是罪有应得。但根据当时的观念,臣下无论如何是不能杀死君主的,不管他犯了什么罪责。更奇怪的是,臣下杀了君主或是儿子杀了父亲,不叫“杀”,而叫“弑”,就是杀人用词,也要分出等级来。

崔杼很有权势,他杀死了齐庄公后,暂时把持了齐国的大权。他按照当时必须遵循的习惯,把掌管记载历史的太史伯叫来,让他记载齐庄公死亡这件事。

崔杼说:“你一定要这么写:先君是害病死的。”

太史伯说:“历史不能胡编乱造,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

崔杼决未想到一个太史竟敢顶撞他,就恶狠狠地问他:“你打算怎么写?”

太史伯说:“我写好了你就知道了。”

等太史伯写完,崔杼拿过去一看,竹简上刻的竟是这样几个字:“夏五月,崔杼弑君。”

崔杼说:“你还是另写吧,不然,就杀了你。”

太史伯说:“杀则杀了,写却不能另写。”

崔杼就把太史伯杀了。

根据当时的习惯,兄死弟及,太史伯的弟弟太史仲听说哥哥死了,就抱着竹简前来接替哥哥的职位,书写历史。

等写完一看,还是太史伯写的那几个字。崔杼又惊又气地说:“天下竟有这样不怕死的人,你不知道你的哥哥被杀了吗?”

太史仲说:“太史只怕写的历史不真实,不怕杀头。”

崔杼又把太史仲杀了。

太史仲的弟弟太史叔又来了,他仍如他的两个哥哥一样,照实书写,又被杀了。

太史叔的弟弟太史季是四兄弟中的最后一个,他照样写道:“夏五月,崔杼弑君。”写完后对崔杼说:“你越杀人,就越显得你残暴。就是我不写,天下人也会写。你可以杀太史,但却改变不了事实。”说完,伸长了脖子等死。

崔杼实在杀得手软了,叹一口气说:“我是为了保全国家社稷,没办法才担起了这份罪名,后人是会理解我的。”说完,竟让太史季回去了。

为公要敢于冒死直谏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臣子单刀直入式的犯颜直谏被认为是一种忠臣行为,因而历史上关于直谏的记载就格外多,在这一点上,今天的领导者可以学习到不少东西。

例如,唐时的魏徵被史学家誉为敢于直谏的典型,他经常给太宗提意见,直截了当地指明其过失。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李世民下诏征兵,规定不满十八岁而个头高大的男子可以征集。魏徵却扣住这道诏书不发,太宗连催几次,他都不理,李世民大怒,召来魏徵训斥他大胆抗旨,魏徵镇静地说:“臣听说竭泽而渔,就无鱼可捕了。陛下将不满十八岁但身强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