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呵呵,日后的事情日后再说。&rdo;腐蚀人是个慢工夫,不能一朝一夕就把戏志才给弄到手。叶晓易使了个眼色,暗示郭嘉这个问题就交给他了。
&ldo;呵呵,是啊是啊。唉,什么人这样吵啊?&rdo;郭嘉转移戏志才视线,把他拎过去看会馆开业的盛况。
&ldo;真得很吵啊,是谁啊?&rdo;叶晓易也注意到了,她拽起华佗也过去看。发现半露天的包厢中坐了一堆青年子弟,面前案几上摆放得都是叶家会馆最贵的菜肴。他们旁若无人地高谈阔论,还有几个站起来即兴赋诗、弹琴,把宴席气氛搞得好不热闹。
&ldo;大声喧哗、目无他人,衣着华丽、消费高昂,不求最好、但求最贵。&rdo;华佗低声总结:&ldo;纨绔子弟无疑啊。&rdo;
&ldo;叶虎,这些人是谁啊?&rdo;叶晓易问叶虎,她知道叶玄、叶武肯定做了调查。
&ldo;回禀少爷。他们是一些高官子弟,其中有袁大人的儿子、曹大人的儿子……&rdo;叶虎后面说了什么,但都没有飞进叶晓易的耳朵。她的思维听到前面两人,就停摆了。
袁大人、曹大人……
喵的,那不就是袁绍跟曹操吗?
这可真不是一般的纨绔子弟啊。
叶晓易盯着那些人的身影,拉住华佗衣袖的手不由攥紧。
第二卷第九章远客驾到
汉末中平元年,爆发黄巾之乱。黄巾之乱后,灵帝归天。大将军何进命董卓进京,但董卓尚未进京,何进便被宦官杀死,随即来到的董卓则点燃了天下的倾覆之势。群豪并起,声讨董卓,其中势头最大、声望最隆的,就数袁绍了。
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人。高祖父袁安当过司徒。袁安往后,四世三公,可谓门第显赫。而袁绍本人也混得不赖,在长辈的关爱下,二十岁就当了濮阳长,名声还挺好。不过他母亲死后,他就借机服母丧、父丧,安静地待了六年博取名声,然后在洛阳假隐居,开始装大尾巴狼,用气派、名头勾引天下的名士登门拜会,不接受朝廷的征召。但实质上,这家伙很喜欢招猫逗狗地惹事生非,不是什么礼贤下士的老实人。
&ldo;他用这年头的话怎么形容来着?&rdo;叶晓易拽了华佗一下,华佗对历史的了解比她多太多了。望着袁绍的侧面,她发现这家伙长得不错,可世家子弟的那种骄横味道还是掩饰不住。
&ldo;能折节下士,性好游侠。&rdo;华佗嘴里回答叶晓易的问题,但眼睛看的却是曹操。此时的他,没有了平日慵懒的形象和哀怨的眼神,反而是目光锐利地盯住曹操,仔细观察这位千古留名的大人物。
跟袁绍那略带得意的表情不同,曹操显得很有韬晦。
他是沛国谯人,字孟德,又名吉利,小字是阿瞒。他父亲曹嵩,是大司农,听上去很光鲜,但他的祖父,也就是曹嵩的养父却是中常侍大长秋,说白了,就是宦官。
宦官,在东汉是个相当不错的职业,有权有势有钱,几乎能跟外戚媲美了。但就因为这点,所以备受外戚为首的士族诟病,导致清流名士们时不时地对他们表示鄙夷,顺便再来场杀宦官运动。当然,运动通常以失败而告终,而宦官跟士人始终对立。
这种情况下长大的曹操自然不怎么招士人喜欢。他二十岁那年还干了一件事情,导致他在宦官中的名声也大坏。
那年,曹操举孝廉,当了洛阳北部尉。也不知道是他嫌自己年少无名,还是吃饱了撑得要显摆一下,新官上任后就命人造了五色棒,看到犯法的就打死,结果一次把灵帝宠信的宦官的叔父给干掉了。导致宦官们也对他产生不满。
两面不讨好的后果就是,曹操被朝廷以升迁的名义弄别处做官去了,当了没两年,就因为豪强们都害怕他的执法严格,再次被升迁,架空在洛阳闲赋……
曹操个头不高,样貌也不雄武,不留心看的话,就是个平平常常的富家子弟。但细心瞧,会发现他的眼睛跟袁绍的很不一样。他的目光很坚定,狡猾、聪慧、洞察、淡然……许多种情绪都很巧妙地容纳在他的目光里,每一样都不突兀,但每一样似乎都能随时跳出来,配合他的动作和语言。
&ldo;你记得那个匈奴使者的故事吗?&rdo;华佗望着曹操,问叶晓易。
&ldo;记得。是说有匈奴使者来见。他觉得自己不够帅,便让崔大帅哥代替自己,而自己冒充侍卫站在崔帅哥的旁边。结果会见完毕,他派了人问使者&ldo;他&rdo;的感觉如何,使者便回答说崔帅哥风度翩翩,很是儒雅不凡,但在旁边拎刀的侍卫却是真英雄……&rdo;叶晓易暗叹曹操的名不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