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文学

沸腾文学>我在大明养生百年 天喵教主 > 第77章 我要参军(第3页)

第77章 我要参军(第3页)

“信知海内归明主,亦喜江南有俊才……”

他低声吟出一句诗来。

当年,朱元璋在开平王常遇春将北平收复之后,曾经写信一封,招降元顺帝,而且送信的使者,还是他元顺帝当年在皇宫中宠信的内侍中官,中官打着的仪仗,是当年元顺帝派遣使者去其他地方给臣子谕诏的仪仗,护送的官兵,许多还穿着大元官兵的铠甲。

但是他们打着的旗帜,是大明的红旗!

元顺帝接到信后,苦笑三声,当场作诗《赠吴王》一首,让使者带回。

金陵使者渡江来,漠漠风烟一道开,

王气有时还自息,皇恩何处不昭回。

信知海内归明主,亦喜江南有俊才,

归去诚心烦为说,春风先到凤凰台。

……

海津镇本是一个小海港,元朝时候,这里就较为繁忙。

在大明攻下大都,改为北平之后,这里的海船来往更加密切,如今这里已经是大明的“天津港”,专为迎接太子朱标等驾临,沿途诸卫所将士,全都举起旗帜,因要升国旗奏国歌,放鞭炮,所以周围许多老百姓都来了。

大明建国十七年,太子亲自驾临燕云之地,这还是头一次。

朱棣亲自巡视各处检阅部队,吩咐他们牵好牛马,并且约束百姓。

至于周遭的老百姓,听闻大明太子驾临,也都过来看稀奇。

燕云之地,自古百姓民风彪悍。

而且此地多豪强。

这豪强,说的是此地多宗族堡垒林立,老百姓以宗族为单位,修建堡垒自治,此事在元朝时期尤为明显,因为元朝施行包税制度,就像是草原部落的分封制,皇帝大手一挥,这一片归你了,税你随便收,反正我不管。

这导致各地出现了许多豪强。

而有元一朝,总共才开了十四次科举,三年一次,但是这十四次科举里,汉人中举的少之又少。

这直接导致,汉人里有许多,豪强豪族,世代学习武艺,囤积田地粮食,打造武器兵器,而且知道兵书谋略和天下大事的人才,没有进入体制内。

编制,是宇宙的尽头。

尤其汉族一个人才辈出的民族,长期被压抑,却不给他们编制往上升的时候……

就算是中了科举的汉人,也不得重用。

比如说施耐庵,大元朝一共百年科举里,汉人中举的屈指可数,他一代大才,硬是让他去钱塘县做个管教书的。

刘伯温也是,博学多才,将他弄去浙江当闲职,管管教材。

还有大部分的汉人中了科举之后,被弄去当家庭教师,管家,仓库保管员,图书馆管理员……

众所周知,我华夏的教师了不得,自有国情在此。

这样长期下来,汉人多智慧,又多人才,然而不得重用,没有上升阶梯。

于是,豪强们很快就聚集起来办大事,所以在元末,如韩山童刘福通关先生之类的,并非是普通的农民起义军,他们能够和大元的正规军部队打的昏天暗地,几次击溃元军数十万人的围剿,是因为他们都是汉人大地主豪强,既有钱,又有人,而且闲的没事就练兵练枪,早就磨刀霍霍在准备干大事。

如今的燕云之地,这种豪强还很多……

燕云之地,自儿皇帝石敬瑭将这里割让给契丹之后,历经辽国,金国,蒙古人统治,导致老百姓对朝代变迭习以为常,今朝皇帝朝头坐,明日变换大王旗。

当地的老百姓纷纷抱团组成宗族,村寨。

不管是对蒙古人,还是对如今的大明,燕云之地的老百姓戒心都很强。

一个燕云之地的少儿腰间挎着小刀,跨坐在树上,瞧着不远处明军旗帜招展,军威隆重,咧嘴笑道:“哎,你说这明军武庙里拜的真是岳武穆吗?”

他所问的那树下少年也是腰间挎刀,十分彪悍。

燕赵和山东等地,武风鼎盛,在元朝时候尤其猖獗,民间百姓行走道上,身上都披挂刀剑,防止被打劫,后来元世祖忽必烈还下了禁武令。

到了元朝末期,这禁武令已经名存实亡,因为各地纷乱,老百姓出行纷纷带刀,甚至到了如今,这股风气在北方还未衰减,而因为北地常常被蒙古人侵扰,朱元璋也并未下令禁止民间佩戴刀剑。

老百姓们出远门,走远路,多要准备兵器在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