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儒家的“君子论”成为整个后儒家(战国时期)所继承的典范。而这《大象》文里的君子之论,并不难理解,是通俗易懂。一些还已然成为今天脍灸人口的语言,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非礼弗履”、“恐惧修身”、“有过则改”等。
那六十四条《大象》文都可以称上是富于哲理的经典句子,确确实实是儒家的道德政治文章。但“君子论”并不是首创于《大象》文,其鼻祖是《周易》一书。我们不仿把《周易》一书里的“君子论”抄录如下:
《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历,无咎。
《坤》: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
《屯》:君子几不舍,往吝。
《小畜》:月几望,君子征凶。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谦》:谦亨,君子有终。
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劳谦,君子有终,吉。
《观》: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观我生,君子无咎。
观其生,君子无咎。
《剥》:硕果不食,君子得輿,小人剥庐。
《遁》:好遁,君子吉,小人否。
《大壮》:小人用壮,君子用罔。
《明夷》: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解》:君子维有解,吉,有孚于小人。
《夬》:君子豹变,小人革面。
《未济》:君子之光,有孚,吉。
在《周易》一书里共有十五篇里出现“君子”一词,虽然其它篇里没有出现“君子”一词,可同是为“君子”讲述的安邦治国的政治道理。《大象传》共64条,其中53条是论“君子”,是承继了《周易》里的君子理念。我们从上面所引述的《周易》一书里的“君子论”,是能够看明白《周易》构建的是一种政治理念。哪里是卜筮之书呢?自《周易》构建起君子理念的链条至到春秋战国的君子论都是这链条上的一环,并且是不断的发挥与发展,且具有时代的特色。
《大象》既继承了《周易》里的君子论,而又赋予君子新的道德政治内涵。但《大象》文释《周易》而阐发君子理念时看似是通过春秋文本《周易》里的卦画符号的取象而类比联想出来的新思想,实则是对《周易》每篇文章的高度概括。其内涵是君子的道德与治国的观念。同样属于政治哲学的范畴。是论述君子如何修德教民,治国安天下的政治道理。这六十四条《大象》文除少有用“先王”、“后”、“大人”外,其余全用“君子”一词。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天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