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婉这才看向赵氏,行礼笑道:&ldo;亲家太太看着精神倒比去年好多了。&rdo;
赵氏虽然不喜欢林清婉,却也不敢受她的礼,避过后回礼道:&ldo;郡主客气了,我也没什么事做,每日就是喝茶参道,精神自然就好了。&rdo;
双方见过礼,林清婉便牵了林文泽的手过来,杨夫人连忙蹲下去抱他,&ldo;好孩子,你怎么也来看祖母和曾祖母了?&rdo;
林文泽是很熟悉杨夫人的,看见她直接伸手抱住了她的脖子,倒是赵氏只看了一眼便收回目光。
一旁的尚明杰抿了抿嘴没说话,林玉滨却是上前和杨夫人和婆婆都行了礼,然后才去正殿里上香。
杨夫人是在给谢逸鸣做法事,而赵氏是在给赵捷和赵胜做法事,尚明杰和林玉滨都要去上香。
赵氏似笑非笑的看了林清婉一眼,问道:&ldo;郡主不去上炷香?&rdo;
&ldo;自是要去的,&rdo;林清婉笑道:&ldo;我不仅要去,晚上也要留在这里。&rdo;
&ldo;姑姑,&rdo;林玉滨惊诧,&ldo;我们并未带留宿的东西。&rdo;
林清婉不在意的笑道:&ldo;你们带着孩子,不好留在这里,晚上你们都回去,我留在这儿给你姑父做法事。风餐露宿过,现在有道观居住,难道我还挑吗?&rdo;
林清婉去给谢逸鸣上香,顺道也给隔壁的赵捷和赵胜烧了一炷。
赵氏想从她的脸上看到胆怯或愧疚,但人家面无异色,坦坦荡荡的上了一炷香,到头来却是她心里堵了堵。
她便不想再看见林清婉,借口不舒服,先回屋去了。
母亲不舒服,尚明杰自然要跟上去关心,林玉滨也要跟上去伺候,于是一群人呼啦啦的跟着赵氏去了后面。
林文泽不喜欢祖母,而且也不想回房,所以便扯着姑祖母的衣裳没说话。
林清婉便牵了他的手,和杨夫人去道观后面风景不错的东西喝茶,顺便带孩子玩儿。
道观的观主出来拜见林清婉,送了一壶好茶后便识趣的退下了,让她们婆媳俩说话。
外人都走了,杨夫人这才问她,&ldo;怎么这时节回来,还以为要过年你才回来呢。&rdo;
&ldo;我答应过玉滨要回来看看的,已失约过一次,总不能再拖延下去,加之手中事务皆告一段落,便请了假回来看看。&rdo;林清婉问,&ldo;母亲果然还好吗?&rdo;
杨夫人见她担忧,她便笑:&ldo;当然好了,玉滨和明杰孝顺,尚老夫人又客客气气的,我倒当了府上一半的家,自然好了。&rdo;
&ldo;那母亲怎么想起来观中参道了?&rdo;
&ldo;说什么参道,不过是借口罢了,&rdo;杨夫人捡了一块点心给林文泽吃,道:&ldo;其实不过是来给二郎做场法事,顺便散散心罢了。&rdo;
杨夫人顿了顿后道:&ldo;你这亲家气性虽大,人却不多聪明,谁说几句话都能让其动摇,倒也好玩。&rdo;
合着闹了半天,你是在玩儿人家啊。
林清婉笑着摇摇头,提起京城的事,道:&ldo;我出京前杨大人还来找我,想要接您回京养老,我想着江南的气候可比京城的宜人,我过个两年也是要回来的,所以就拒绝了他,母亲可想回去吗?&rdo;
杨夫人摇头,&ldo;我们娘俩才是至亲之人,我都多少年没见过那几个侄子了,便不回去讨嫌了。&rdo;
兄长虽好,但还有嫂子,且侄子们都娶了媳妇,一大家人住在一起难免摩擦。
且儿子的墓在江南,每年清明她都要回扬州看一看,回了京城哪里还有这个便利?
且清婉信重她,玉滨也孝顺她,实在没必要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