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文学

沸腾文学>中国抗日战争史地图集 > 第98部分(第2页)

第98部分(第2页)

第2集团军:司令官 东久迩宫稔彦王

第3师: 师长 藤田进

第10师: 师长 筱畑义男

第13师: 师长 荻洲立兵

第16师: 师长 藤江惠辅

第11集团军: 司令官 冈村宁次

第 9 师:师长 吉住良辅

第27 师:师长 本间雅清

第101师:师长 伊东政喜

第106师:师长 松浦淳六郎

第 6 师:师长 稻叶四郎

直辖兵团

第116师:师长 清水喜重

第18 师:师长 牛岛贞雄

航空兵团

日军进攻武汉的部署为:

第11集团军辖5个师集结九江附近,攻占黄梅、九江后,在瑞昌、德安一线依次集中兵力,分兵沿长江及两岸从正面进攻武汉并切断粤汉线,迂回武汉以南,从东、东南两面合击武汉。日军沿长江南岸向武汉推进为主要进攻方向。

第2集团军辖4个师在安徽合肥集结,沿大别山向武汉推进,进攻信阳,切断平汉线,从北面包围武汉,进行配合作战。

派遣军直辖3个飞行团协同陆军作战,海军第3舰队溯江西上,掩护并配合陆军攻占沿江要塞,攻取武汉。

(见附图7)

二、中国保卫武汉的政治动员及作战方针和部署

自全国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全民族的力量空前团结,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同日本侵略军进行英勇的作战。但在中国,主要在国民党内,存在着悲观的“亡国论”和轻敌的“速胜论”两种错误倾向。台儿庄大捷后。“速胜论”在国民党内迅速抬头。徐州失陷后,“速胜论”销声匿迹,但“亡国论”又迅速拾头。

为肃清“亡国论”和“速胜沦”在全国军民中造成的思想混乱,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作了《论持久战》的著名演讲,系统地提出和阐明了中国抗日战争持久战的战略思想,深刻揭示了中日战争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地预见到战争的发展进程,正确地指出了中国抗战的战略方针,坚定了全国军民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信心。

武汉保卫战时期,是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国共关系最好的时期。1938年3月,国民党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抗战建国纲领》,通过了召集国民参政会的决定。国民政府还成立了一些抗战机构,一度开放了一些党禁,有限度地给人民以某些言论、出版、结社等权利。

在徐州会战前,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保卫武汉的任务,并派遣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博古、邓颖超等一批领导干部到武汉工作,以加强统一战线,动员组织各界民众抗战,配合国民党进行武汉保卫战,3月25日,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日寇现正倾其全力继续向我国进攻,中国的西北部、中部与我们的首都武汉正在危急中。在全国人民面前,当前最中心的任务,就是如何加强全国团结,不屈不挠,坚持抗战到最后胜利”。建议用一切方法动员全国人民誓与日寇战斗到底,指出“只有持久战,才能制日寇的死命。坚决反对一切投降妥协悲观失望的倾向,同汉奸亲日派分子做严厉的斗争。”强调“继续动员全国武力人力财力物力为保卫西北,保卫武汉而战。在前线,彻底执行阵地战,运动战,游击战三者适当配合的新战略,以击破敌人前进部队,消耗敌人的力量。在敌人后方坚决援助与发展广泛的人民的自卫战,以达到收复失地,创立许多抗日根据地与支点的目的。”'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481、482页。'

1938年7月5日,毛泽东等向国民参政会提出建议:“武汉成为敌人急切窥觎的目标,因之,我们认为最急迫的问题莫过于如何保卫武汉与取得第三期抗战的胜利。”'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530页。'

与此向时,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新华日报》不断宣传保卫武汉的方针。武汉保卫战的宣传与动员,极大地鼓舞了国民党军队及各界群众的抗日热情,打击了“亡国论”的反动气焰,促进了全国抗日的高潮。

这一时期,武汉地区人民群众的抗日救亡热情空前高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从全国各地来的大批爱国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云集武汉,与武汉青年一起,先后组织了武汉青年救国团、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中国工人抗敌总会筹备会、工人抗日自卫队、农民抗日自卫队、战地服务团等数十个抗日救亡团体,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周恩来任副部长)第三厅(郭沫若任厅长),更是利用各种形式,团结大批爱国进步文化人士,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武汉地区的“七·七”周年献金活动、做慰问袋和写慰问信的活动、百万棉背心征募活动、抗日救亡歌咏活动等,都得到了广大人民的积极拥护和响应。武汉医药征募会举行讲演会,组织宣传队分赴各街道及轮渡码头、车站等处讲演,怔募慰劳费,募捐前线受伤将士极需的医药品。'《武汉日报》,1938年4月10日。'

武汉市各界抗敌后援会,积极征募棉背心、布鞋、毛巾、牙刷等慰问抗日官兵,当时,在武汉三镇设立了6座固定的献金台,献金之热烈令人感动。从沦陷区跋涉来汉的避难同胞,将节衣缩食的钱献给国家;老年人献出积蓄;工人、小贩等献出劳动挣来的钱;流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