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文学

沸腾文学>三国之混混 > 第26部分(第1页)

第26部分(第1页)

听了王衡对武陵势态的分析,郑泰也觉得情况紧急,于是两队人便合为一队,加快了速度,向汉寿县城而去。

来到汉寿县城北门,王衡发现守门郡兵还是一副很松散的状态,心里顿时松了一口气,看样子他们回得还很及时。

一行人稍稍放慢了马速,冲进了汉寿北门,守门郡兵认出了王衡、黄忠,又认出了郑泰的朝臣服色,虽然心中奇怪,不是州兵还没回吗?怎么刺史公子就先回了?

郡兵们不敢拦阻,还帮着维持了一下秩序,让城门处的道路更加通畅。

等王衡一行人过去之后,为首的伍长摇头道:“今天怎么这么多雒阳来的人?”

如果王衡听见了这句话,一定会提高警惕,不过他此时只顾赶路,却是没听见。

汉寿城中还很平静,王衡的心又放下来了一些,他让黄忠护送郑泰先去了州兵军营,要先把数千州兵控制在手中,有了枪杆子,才能不慌嘛。

随后王衡带着邓展等人回了刺史府,刺史府一带也还很平静,他这才彻底放下了一颗心,他分别拜见了母亲和郑玄,并没有对他们说什么,只是说自己先回了,父亲和大军还在后面。

出了府门,黄忠已经派了一名军侯率领五百士卒来护卫刺史府了。

王衡带着邓展等人迅速赶赴了州兵军营,与黄忠会合,这个时候,余下近七千州兵已经全都是全副武装,随时可以投入战斗了。

看到王衡等人来到,黄忠点了点头,继续发号施令,他让几名军官分别各带百人去控制四座城门,几名军官领命去了。

黄忠又让赵虎带领五千人去监视郡兵的军营,不许任何人出营,如果郡兵有异动,可以格杀勿论。赵虎也答应一声,点了五千人去了,他留在汉寿,一直觉得自己亏了,因为没捞到仗打,没想到今天黄忠一回,他可能就捞得到仗打了。

黄忠的命令下得有条不紊,显出了他的大将之风,在这个时候,果断是最重要的,不能有妇人之仁,如若不然,让郡兵中曹寅的亲信闹将起来,会造成更大的动乱。

最后,黄忠点起了余下的一千人,护送着郑泰去曹寅的郡守府传旨了,如果曹寅反抗,他就准备强攻了。

31 疯犬负隅犹顽抗 猛虎摧锋如破竹

此时,曹寅正在自己府中会客,与他相对而坐的是一名中年人,这名中年人道:“曹使君,你还是速速弃官而走吧,郑泰他们就快要到了,我晨间在孱陵看到了他。等过几年,张常侍还会再推荐你做官的。”

这名中年人是中常侍张让府中管家,名叫张应,曹寅与他也是熟识。

在得知汉帝下令捉拿曹寅父子归案的时候,张让与赵忠等其他几位常侍一商量,因为曹寅犯法的证据太确凿,他们虽然已经没有办法劝汉帝收回成命,但是也要从中作梗,不让何进太得意,于是张让便派出了自己的管家张应,提前给曹寅报信。

张应轻骑简从,一路狂奔,终于后发而先至,赶在了郑泰之前半个时辰赶到了汉寿,见到了曹寅。

张应给曹寅出的弃官而走的主意,就是张让之意。

弃官是汉朝的一种独特现象,比如上官对下官不好,不够礼贤下士,下官便可以弃官,以示抗议;官员对朝政不满,也可以弃官归隐;官员家中有父母,欲回家侍奉,也有弃官之举。

这几种弃官的理由往往会被传为佳话。

还有一种弃官的理由便是官员犯了罪,他也可以弃官,以逃避罪责,比如西汉大儒戴圣曾任九江太守,任内多有不法之事,可是当时的扬州刺史因为戴圣是大儒,就听之任之,后来何武当了扬州刺史,这是一个铁面无私的人,戴圣因为惧怕何武弹劾他,便弃官而去了。

说起来,最后一种原因之所以能够逃避罪责,也是因为前几种原因的弃官往往会在舆论上占据制高点,被传为佳话,导致弃官这种本来是违法的行为不但不受到惩罚,还会令弃官之人得到很大的名声,让因为逃避罪责而弃官的人也跟着有了畸形的名声,让人认为他的弃官就已经等于是受到了惩罚,不应该再受到其它惩罚了。

而弃官之人除了逃避罪责之外,还获得了名声,过几年之后,往往会被再次征辟起用。

可以说,张让给曹寅出的这个主意是非常好的,也是很有操作性的,只要曹寅换掉自己的官服,将自己的太守印绶挂在府衙门口,便可以安然离去了,不会有人破坏这约定俗成的规矩抓他。

可是曹寅听了张应的话,却犹豫不决起来,这也怪不得他优柔寡断,因为他奋斗多年,好不容易当上了这二千石的太守,挣下了偌大的家产,可是这一挂冠而去,官位肯定是没了,按照张应所说,郑泰旋将到来,那他的财产肯定也都不能带走,一定会被郑泰查封,这就等于说他一夜回到了解放前。

张让虽然说以后会再推荐他做官,可是没有了这些财产,他不能给张让送礼了,谁知道张让会不会兑现他的承诺?就算张让依言推荐他,起点也会比现在的官位要低得多,他曹寅年龄已经不小,还能在有生之年达到现在的成就吗?这就更别说他还一直想要得意于朝堂了,那更加是可望不可即的梦想了。

张应见曹寅脸色阴晴不定,心急如焚,他大声道:“请张使君早做决断,不然郑泰就要进城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