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欢饮竟日,当晚王衡一行人便歇息在了刘相的庄子里。
第二天一早,天蒙蒙亮,王衡一行人便出了庄子,向西而去,典韦也跟在了队伍中,不过他并没有骑马,而是徒步行走,只要王衡等人不发力奔驰,他尽自能轻松跟上。
一天之后,一行人来到了颍川郡许县,在这里,有一位王叡吩咐王衡一定要来拜见的长者,他便是陈寔。
陈寔是日后的魏国名臣陈群的祖父,是颍川四长当中硕果仅存的一位,他与其长子陈纪、四子陈谌皆以品行高洁而名于世,被并称为三君。
陈寔年轻时便被多次征辟,曾任闻喜长和太丘长,所以也被称为“陈太丘”,后来由于党锢之祸,多年隐居不仕。
其后,因为感于朝政黑暗,陈寔终生未再出仕,朝廷多次征辟陈寔而不就,甚至朝中大臣联名推荐陈寔出任三公,他都不肯出仕,以至于许多公卿任职的时候都诚惶诚恐,觉得陈寔都还没有就任公卿,他们就没资格出任公卿。
陈寔的巨大威望可见一斑,他可以被称作是当今士人中泰斗一流的人物了。
这一次王衡去琅琊吊孝,王叡便特地吩咐他回程的时候到许县去拜见陈寔。
来到许县,陈家倒是很好找,一问便有人指给了王衡。
王衡远远的便下了马,让姚纲、典韦等人等候在路边的一间茶棚里,他只和郑益带了邓展一人,步行去了陈家。
来到陈家门口,王衡让邓展递进名帖,便与郑益一起恭恭敬敬的等候在了门外。
陈家的院子不算太大,这与陈寔的出身有关,以前的陈家并不算是名门望族,陈家得享大名是从陈寔开始的,他少年时出身贫苦,曾任亭中贱役,不过他一直好学不辍,后来偶然被县令听说了他好学的名声,甚奇之,将他召去,谈话之后,便把他推荐到了太学读书。
在太学里,他结识了李膺和陈蕃二人,这二人是天下士子领袖,名望何其之高,他们对陈寔的才学和品行也很看重,与陈寔的交情非常好,与李膺和陈蕃的交情才让陈寔的名声传播天下,后来陈家也才渐渐成为了颍川郡的名族。
由于底蕴不是太深,所以陈家的房子也并不算太大,看上去也只不过与普通的中人之家的房屋差不多。
片刻之后,一位与郑益年纪看上去差不多的青年来到门口,对王衡施礼道:“门外可是衡公子?祖父请你进去。”
王衡还礼道:“未知足下如何称呼?”
青年回答道:“在下陈群。”
这便是陈群么?王衡不由得打量了起来,这位今后的魏国名臣,此时还只是一个稚气未脱的青年,当然,与普通的青年不同,陈群的神态更严肃,更老成一些,让王衡想起了诸葛亮和王祥,他们也是一副少年老成的样子,难道这时代的天才都是这副模样吗?
当然,这三人都是以性格严谨而著称的,若是自己遇上郭嘉这样的人,可能就会有些不一样了吧?
王衡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思绪有些远了,他强行拉回自己的思绪,微笑着对陈群道:“原来是长文兄,衡久仰大名了!”
陈群显然是把王衡的话当成了客套,他的祖父和父亲、从父倒可以让人久仰大名,他如今有什么大名可以让人久仰?他也客套道:“群亦久仰衡公子大名!”
几人一起进了陈家,王衡一眼便看见一位须发皆白的耄耋老者在堂中跪坐着,这位老者想来便是陈寔了,他今年已经八十四岁了。王衡连忙上前行了大礼道:“小子王衡见过太丘公!”
陈寔看上去身体还比较硬朗,他曾经在附近的邶山隐居数十年,最近因为年纪太大,身体不如原来了,才搬回家中,与子孙们一起居住了。他笑道:“叔平小友远道而来,探望老夫,有心了。”
王衡连忙向陈寔说明了此次自己是去琅琊吊孝,不是专程来探望陈寔,不过他也说了父亲王叡吩咐他回程之时务必要拜见陈寔的事情。
诸葛珪之名陈寔倒也听过,听说他去世了,很是唏嘘了一番,之后他对王衡道:“汝父德曜十余年前来见过我一次,他倒是个谦谦君子,我很喜欢。”
王衡连忙拜谢,王叡能够得到陈寔一言之赞,已经是很大的荣耀了。
陈寔笑道:“不过汝父成就当不如汝了,日后光耀王氏门楣者,非汝莫属!”
这个赞语就更是非同小可了,王衡逊谢不已。
陈寔道:“如今老夫每日所读者,皆汝之所创印刷书籍,此乃千秋之功,必名垂青史矣!”
陈寔神情严肃,显然并非虚言,对王衡这样一个少年后辈,他也用不着恭维,一边陪坐的他的几个儿子和孙子也都纷纷点头,深以为然。
王衡只能拜谢不止了。
随后,王衡又将郑益介绍给了陈寔,听说郑益是郑玄的儿子,陈寔对他也颇温言勉励了几句,他说对郑玄的文章人品一直也都是很钦佩的,两人也是十几年前见过一面,不知道此生还有没有见面的机会了。
说到这里,陈寔的神情有些疲惫了,而他的话里也充满了不祥的意味,王衡连忙恭祝陈寔长命百岁,陈寔只是淡淡的摆了摆手,神情中满是看透世事的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