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种:专业创新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微软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微院
目前有六家研究院分布于中国北京、英国剑桥、印度Bangalore、美国
雷德蒙、硅谷和旧金山,他们的日常工作就是超前创新,前面沈向洋
和栾跃已有很好的介绍。
?第二种:常规创新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微软全体其他员工,创新虽然
不是每个人每天都必须做的事情,但微软鼓励大家尽量在工作中创新,
这种创新既可是技术上的,也可以是管理、战略等多方面的。举一个自
己的例子来说,有一次本部门在重组期间让我在短期内做数字身份架构
工作,这项工作我可以循规蹈矩,图简单尽量使用现有技术完成使命,
但也有自由度进行技术创新。由于受微软文化的熏陶,我于是坚定地选
择了创新,发明了一种新的访问权限组自动计算技术,并制成演示模型
(demo)使产品项目主管们信服,把它用到微软的下一代身份管理产
品中,不仅使微软产品可以用新功能帮助企业客户解决一些难题,而且
还将有助于公司在技术上领先于竞争对手。
?第三种:外部创新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微软的客户、合作伙伴和各地
软件行业,并由微软进行协助。微软为此已经在全球成立了60多个微
软创新中心(MicrosoftInnovationCenter),为外部提供创新便利。这
些中心向广大学生,开发人员,架构师,技术人员,研究人员提供良好
的培训服务和实验室设施,有些中心还由大学,政府,其他机构一起参
与管理。这些合作伙伴和客户等在微软的帮助下,能够在自己的产品和
方案中创新,使整个软件经济与微软一道前进。
第四节憧憬未来
创新的必要因素之一是要敢于憧憬未来,一种对未来技术和业界走向的想像,以及所带来的可能的商机。但这种想象必须是建立在对今天市场和技术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的。微软的一个企业强势是通过在公司发展历史上从大批进行实际技术开发的技术人员中提拔各层领导,因此有一个非常强大的有坚实技术背景为基础的管理人员,他们在进行了产品发行和市场管理之后就有了非常敏捷的对未来市场发展的观察力。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兼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曾亲自领导了微软总部移动设备部门的产品开发战略制定和执行,对整个移动设备市场有最深切的了解。他对这方面的未来技术发展的展望和对微软在这方面未来战略的阐述,可以帮助你很好地认识微软是怎样看待这样的未来市场发展和制定相关的市场战略的:
。 想看书来
展望智能移动时代的未来(1)
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兼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
一个全新的“智能移动产业”正在快速地崛起,它融合了PC、互联网和无线通讯三大“传统”产业,集成了PC强大的计算功能、互联网的联通功能和无线通讯的移动功能。移动正在从PC走向PC3,手机等便携装备将由单一的个人通讯工具(Personalmunication)升级为个人通讯(Personalmunication)+个人计算(Personalputing)+个人控制(PersonalControl)平台。从“无线”到“无限”这一新趋势给产业带来了无限的商机和巨大的创新空间。中国所拥有的巨大的市场、优秀的人才、不断提升的创新能力及新颖的应用将使其成为智能移动产业的世界重心。
1.聚焦未来五年的移动科技
个人电脑、互联网、手机可说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对人类工作和生活影响最大的科技装备。个人电脑将资讯、商务及娱乐以数字化的形式予以封装和处理,互联网则提供了整合及分享这些资源的最重要通路,然后,借助手机和移动通信网,人们实现了基于语音和数据的移动沟通及资源置换。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随着各类终端及网络的不断融合,我们必将迎来从“无线”(没有线缆羁绊)到“无限”(没有时间、区域及终端限制)的智能移动产业新时代。
显然,对技术和产业趋势的清晰认知和准确把握有助于我们更迅速地接近目标和实现目标,那么,当我们放眼下一个五年,全球移动科技将遵循怎样的规律发展和演进?
首先看硬件领域。摩尔定律仍在定义着计算机、通信硬件的发展轨迹,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其内涵已发生了一些变化。无论对个人电脑或是对智能手机而言,衡量其价值的最重要指标均已不再仅是运算速度,而是能效比(性能功耗)。
此前,移动芯片的设计者更注重“速度”与“性能”,因而CPI(执行每条指令所需的时钟周期数,Cycleperinstruction)的提升被视作是技术进步的一个标志。而今,随着产业趋势和用户需求的转变,芯片设计者越来越关注“综
合性能”与“能耗”,所以CPIPower(能效比,性能功耗)日益成为衡量移动系统价值的重要指标。
一方面,移动核心硬件的研发思路正由“性能至上”向“能效比至上”嬗变;另一方面,移动CPU应整合DSP(数字信号处理器)、GPU(图形处理单元)和多媒体功能,拥有更强劲的多模通讯能力和媒体处理能力。目前移动产品在能耗方面还难尽人意,较理想的状态应是,待机时移动产品整体功耗小于1毫瓦MHZ,CPU功耗小于毫瓦MHZ。移动产品的电池系统应当能够持续十数日乃至数十日并支持复杂应用——不仅是打电话发短信,还包括视音频欣赏等娱乐应用和PPT播放、Word文档编辑等商务应用。未来的移动元件将朝向多元功能、超低功耗的方向发展,这需要我们开发出新的可移动电源和更高效的电源管理体系。
其次,软件领域的趋势则可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融合。数字化+IP化(也即互联网统一联通格式+统一数据格式)使得移动、PC、互联网、服务器技术和应用相互“渗透”。基于个人电脑和互联网开发的应用将可在手机上通用,包括API层次、文件格式、通讯协议等均能实现相互兼容。“融合”还体现在操作系统的进化上——从最初的“无系统”到“仅提供简单通信应用的封闭式系统”再到“开放式的、可实现各种复杂多媒体应用的智能操作系统”,通过融合PC、网络及其他消费电子产品(如数码相机、MP3)的功能特性,移动产品被赋予了更强悍的能力——无论是性能、连接性,还是显示、存储及媒体处理功能。此外,融合还将体现在多模式支持(Multi…Model)及可升级式界面(ScalableUI)上。现今,手机仍存在输入、输出不够“自然”的问题。但很快地,新设备将融合语音、手写(数字墨水)、摄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