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我们从今本《周易》的结构形式来看,把《周易》原创里的一篇文章给分割成一句卦辞、六句爻辞,明显有着割裂的痕迹。若把被改造而割裂成“繇辞”或“爻辞”的《周易》文辞内容连贯在一起,就更显出是一篇文章的整体含义。
如《周易·蒙》文
(原文)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困蒙,吝。童蒙,吉。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译文)
“四、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是正确之道。不是老师求教与童蒙,而是蒙童求教与师长。如同筮上讲的那样,第一次筮问,理应回答。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没有礼貌,不恭敬地乱问,就不予回答。这是有利于培养儿童独立思考的正确施教方法。开始对儿童启蒙教育,有利的做法是树立典范,但也不能脱离管束。若不这样,任其发展下去,就大失所望。披戴上勇士的甲胄,这样的人有出息,娶妻吉顺,是男子成家立业的根本。勤勉的对儿童施教,培养武士精神。若不亲身施教,就没有什么好处。受困于蒙昧无知,就会有耻辱。从儿童开始启蒙教育,这是很正确的事情。让儿童披上皮甲,击打锻炼,目的不是为寇,而是抵御外侵,保家卫国。”
原创《周易·蒙》篇是围绕着儿童教育这一内容展开的论述,内容也正是围绕着命题展开的论述。这一篇文章的理论观点,又有点象古希腊城邦时期培养儿童为战士的那种教育方法。但又不同于古希腊城邦制时期培养儿童成为武士的那种制度。而《蒙》篇只是一种教育理论。中国古代并没有像古希腊时期那样让儿童脱离家庭有国家来培养训练成战士的那种制度。
本篇内容是围绕着“童蒙”教育这一问题的论述。即通过给儿童披蒙东西在游戏中所引发培养儿童武士精神。从“蒙”,“童蒙”,“发蒙”,“包蒙”,“困蒙”,“击蒙”为中心线条,这是一个完整的内容情节。立论明确,是精心创作的。岂能看是占辞,用于算卦之用吗?
再如《周易·震》篇:
(原文)
“()震,亨。震来隙隙,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震来隙隙,后笑言哑哑,吉。震来厉,亿丧贝,跻于九陵。勿逐,七日得。震苏苏。震行,无眚。震遂泥。震往来厉,亿无丧,有事。震索索,视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无咎,婚媾有言。”
(译文)
“五十一、君子保持恐惧修省,亨通。惊雷震动,使人心生恐惧,失去了言语笑声。雷声响起,震惊百里,而对保持平静心态者,却不能洒落手持勺子里的香酒。雷声震来,使人恐惧,然后哑口不语,言笑失色,谨慎才能避免伤及身体,而获吉祥。雷震一来,有了危害,会丧失很多钱财,堆积像那九重的高山;不要追逐失去的钱财,过一段时间就会得来。雷声震动会使万物复苏。雷声运动,并无灾害。雷震有时会击到泥土里。雷震来来往往,有危险,但很多的东西并没有失去,这是有了事前的防备。雷声震动使人恐惧畏缩,左右惊顾,有所妄动会有危险;雷震是震不倒惊惧谨慎之人身上,而会落到那些没有防备者的头上;没有害咎,是建立了联姻的说法。”
原创《周易·震》篇是讲述雷霆之势的社会大变革,或政治风云变幻,给社会带来的震荡与不安,如何在政治风云变幻中,学会生存法则,《震》文就是讲述这些道理。作者通过雷震来比喻政治风云,教育君子在政治风云了要恐惧修省,还要有正确的心态与防备心理。通过雷震声响百里来比喻政治威势如同霹雳那样使人恐惧,使君子领悟到政治形势的威力,并学会在政治风云里的生存方法。
而《震》(当然《周易》内容文章原初是没有名称的,是后来从文章前的一字,抽出做为文章名称)文里有十一个”震”字出现,”震”字就是本文内容的提纲挈领。又是后人从文章中这个首字”震”抽出来做为篇名。再后来演变成《震》卦,把《震》卦符号分上下八卦符号,并进行取象用于卜筮。从《震》卦符号里的上下两个八卦符号及取象内容来看,与原创《周易·震》文内容没有半毛关系。由此说明八卦筮术的六十四卦符号无疑是《周易》一书后出的东西。
《周易》原创的每篇内容在被篡改成“卦爻辞”结构形式,很多明显出现着割裂痕迹。同理原创《周易》每篇是有中心,有思想的政治哲学文章。故《周易》原创文本的体例是:“画符号+篇名称+文章内容”,严格的说每篇文章内容格式,就是一个”六联体符号”十”文章内容”。
如《周易》原初六十四篇文章的内容体例如下:
()乾,元亨利贞。潜龙勿用。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或跃,在渊,无咎。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亢龙有悔。见群龙无首,吉。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履霜,坚冰至。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括囊,无咎无誉。黄裳,元吉。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利永贞。
()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磐桓,利居贞,利建侯。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即鹿无虞,惟人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困蒙,吝。童蒙,吉。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
()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曳其轮,濡其尾,无咎。妇丧其茀,勿逐,七日得。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繻有衣袽,终日戒。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濡其首,厉。
()未济,亨。小狐汔济,儒其尾,无攸利。儒其尾,吝。曳其轮,贞吉。未济,征,凶。利涉大川,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注:《周易》原初每篇文章的名称前有一个“画符号”)
这就是《周易》原创文本体例格式,看到这原创的一篇篇文章,读读这一篇篇文章内容,还能说《周易》是卜筮之书吗?这原创《周易》里虽有“画符号”,而这些符号,并不是《周易》一书里的原创,而是在《周易》之前就早已出现。《周易》作者只是用这些符号做为文章的序目,而是创作出有六十四篇文章组成的一部伟大哲学书。正是《连山》与《归藏》模仿《周易》原初文本的形式,又借用《周易》里所用符号和名称,而挂(卦)上去的是“卜筮之辞”。随后史巫又把《周易》篡改成“繇式”到“爻式”,变为卜筮之书。本是人类史上的第一部政治哲学,却被史巫阉割成筮书,居然又在帝国时代里传承了下来。而伟大的《周易》哲学,却从此被史巫披上的巫术外衣包裹着,也由此把《周易》的哲学思想给遮蔽与埋葬。然而,真理终究不会被谬误所遮蔽。我们终于将史巫罩在《周易》头上的筮术外衣脱去,得见《周易》的真面目。
我们看原创《周易》这些文章里所用那个六联体符号与文章内容又有何关系呢?只是使用历史传承下来的那套不相同的六十四个六联体符号做为六十四篇文章序目而已。原创《周易》每篇文章前的一个六联体符号只是文章排序而已,原创《周易》一书所用那套符号还不是卦符号,即不能称卦符号,因原创《周易》内容本不是算卦的卦辞。把《周易》内容篡改成卜筮(算卦)上的占辞,把《周易》一书所用排序的那套符号变成”卦符号”,自然是原创《周易》一书之后的事情了。
接下来我们讲,到春秋时期(《左传》记)才把《周易》一书里那套符号演变成卜筮工具,那套卦符号里也才有了八卦取象用于卜筮人事上的吉凶,八卦取象卜筮无疑是甲骨占的新种,由此套卜筮符号工具占筮,逐步替代龟甲占卜,成为古人认为一种新型的通神媒介,可窥视”天机”的不而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