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儿子哼哼哈哈地,也不知是听懂了,还是揣着明白故意装糊涂。
杜成章看这局面形势,只能无奈地摇头。如此竖子,实在不可教也。受此打击后,杜先生倒是化很多精力在五个孙子孙女身上。
通过几年时间的不懈努力,分别将五个孙子、孙女派往美国、欧洲、澳洲包括拉美和非洲,主动要求前往拉美和非洲俩个孙子,许诺将来每人可得一千万元的投资资助。
一旦将孙子孙女顺利遍布在全球各大洲,杜成章才送了口气。心想,这也算是自己多年一桩心愿。现在,基本上只差南北两极和外层空间。当然,这些事他已经办不了。他两个儿子更是不能指望,只有看孙子孙女们今后作为。 。 想看书来
第十七章 杜成章以老娘舅为榜样(96)
严格意义上,如果杜成章除了主要办教育兼职搞房产而成功跻身老街亿万富翁的行列,使他成为时来运转的幸运儿。那么,他老人家并非只是一味个人受益而满足于蝇头小利的经济暴发户。
有大小事情可以作证。
先说小事。
他杜成章致富不忘引路人。数度将老娘舅朱志刚的墓地一搬再搬,现在弄进了濒海处一家著名的养园,属于占地阔绰的花园洋房级别。
本来,朱志刚是有资格进老街西北角上的烈士陵园。只是朱志刚生前再三嘱咐,他这辈子就是普普通通一个兵,行政职级就是街道居委会主任,不入品流。千万不要占用烈士陵园的宝贵资源,会形成浪费。
他笑对杜成章说,浦东何处不埋骨,何必空占陵园地。这道理别人不懂,你懂。到时你要给我做主。所以,当年就随便在老街附近的公墓地下葬了。
没几年,老街一带房地产开发弄出很大动静。朱志刚那终身之地被要求动迁。听说开发商来头不小,一付豪情万丈挥斥方遒,脚踩地球也显得有点微不足道的派头。
什么地方不能盖房,偏偏选中了这公墓地。据说,这其中就有很大的专业讲究,是风水八卦那套,阴宅变阳宅,福禄寿喜财之类的。开发商极其有利于将房子高价脱手,基本不会形成滞销积压资金周转不灵的被动局面。
房地产商在商言商,将本求利,所以志在必得在所难免。
估计,假如朱志刚在世,这房地产开发商的计划未必就能顺利得手。现在朱志刚虽然还占着地,毕竟很难成为拒迁的钉子户。
当房地产商伙同行政方面贴出一周内动迁,逾期则一律作无主认领听凭随意处置的通告后,杜成章出面着急慌忙地将现在已经完全无声无息的朱志刚迁到了濒海处的养园。
当时,杜成章经济实力尚未达到规模以上水平,所以只能让朱志刚老娘舅先在养园一般墓地将就。杜成章经济实力实现重大突破以后,虽然没人要求,主动迁徙,杜成章又将朱志刚动迁入住养园最高等级独门独户的花园洋房小别墅。
当然,这完全已经是杜成章的一厢情愿,朱志刚全盘被动接受,甚至连提意见的机会都没有。
再说大事。
1979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决定批谁,在深圳市境内划出三百多平方公里地域设置经济特区。
次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正式宣布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正式成立。
其时,已经是市政协一名光荣成员的杜成章,会同市政协一些*党派的委员,联名向市委市政府提出,效仿深圳等地的特区形式,将浦东也列为国家级的经济特区。这帮委员都极有见识,一二三四,ABCD罗列不少理由。
议案由杜成章主笔。他不仅学问好,关键祖辈都是浦东土著。熟悉浦东历史沿革,政治经济包括文化习俗等各个方面。加上英文又好,可以及时从有关国外原版资料上摘取很多有价值的案例作为参考。
为了让议案更有分量,杜成章不惜搬出我那革命先驱者的太爷,及其我太爷曾经的著名比喻,如果中国是一个人,浦东的位置就好比这人身上这肚脐。以及面对的汪洋大海是生兹养兹的母亲,而长江就是一条生命脐带什么的。
杜成章他们还非常有心地强调,在半多世纪前的三十年代,一个已经为了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当家作主而献身的老共产党员的美梦和夙愿。
当时,作为恢复高考以后的首批大学生,我正在大学就读。看到报纸上登出杜成章先生为首的上海市政协委员们的提议,非常激动。一时,同学之间也是议论纷纷。
我表示,如果政府确实能够采纳政协委员的建议,将浦东列为开发开放的特区。我毕业以后,坚决要求返回浦东老街,无论干点什么,总是为振兴家乡,继承老太爷遗愿为实现他老人家夙愿做点贡献。
出于种种原因,当年杜成章们的议案暂时被搁置了。直到九十年代初,浦东才正式为列为国家级开发区。
为此,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曾在若干年后遗憾地表示,当时决定深圳等四地作为中国先行先试的经济特区时,没能听取有识之士的建议,将上海浦东一并列入,错失了时机,决策确实颇多值得商榷之处。
但是,浦东毕竟还是被列为了国家改革开放的前言阵地。事实不仅证明了杜成章他们当初提议的确实是非常有见地的,同时还从一个侧面证明仅仅读过几年私塾的我那太爷千里迁徙,包括关于浦东肚脐和大海母亲长江脐带的见解,同样可以是何等地高屋建瓴、不同凡响。
时至今日,浦东新区开发开放的意义不仅之于上海,对整个国家的功能效应日益凸显。
如果硬说还有点不足,那么就是关于我个人的。82年大学毕业后,由于浦东开发开放尚未提上国家级别的议事日程,学校也建议我留校,我服从了校方的安排,终于成为了一名教书匠。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十八章 我的奶奶和父母 奶奶治家有方(97)
我奶奶出生在一个殷实小康之家,自称嫁与我爷爷王道士后,几乎有点流年不利。
生养八个孩子,七个在解放前因贫困战乱死于非命。只剩下我父亲一根独苗,解放前后也几乎命赴黄泉,还是仰仗母亲那点坚持,才把在阎王爷门前久久徘徊的父亲硬是拽回了人间。
基于上述原因,奶奶坚持两个重要的人生原则始终毫不动摇。一是作为一辈子的家庭全职主妇,她老人家虽然没有出门挣过一分钱,无论是爷爷法事道场业务兴旺也好凋敝也罢,所挣银两悉数上缴。就是爷爷自己的零花钱也需要事前申请,得到奶奶她老人家核准批复后,爷爷才有机会弄几文钱自己私底下活络。
再就是,当自己的意见与母亲发生分歧时,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奶奶都能弘扬家庭*,听从母亲劝说。毕竟,母亲对王家持续香火做出了杰出贡献,在当年如此艰难的情况下挽回父亲的性命。
每当爷爷吹嘘当年自己法事道场业务技术如何娴熟,在老街包括十里八乡久负盛名而业务经常应付不及的风光过去,被奶奶听到,一定当头棒喝,你就吹吧,现在已经吹成一日三餐常常只能混个两顿。继续鼓吹,可能就剩喝西北风了,饿上三天,看你还有没有吹牛的气力。
对此,爷爷并不反驳,只是大度地报以一笑对我说,小龙,你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