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愿》的爆火,属于意外之喜。
正常来说,春晚最受期待的节目,永远是语言类节目。
但很可惜,接下来几个语言类节目,都让观众们找到了熟悉的感觉——太烂了。
原本因为《如愿》,无论在网络还是线下,观众们对本届春晚的评价都很高,却没想到又被相声、小品们破防了——
【实在太难看了。】
【地铁老人脸。jpg】
【就不应该对春晚小品有任何期待,过于追求“教育意义”,一点都不好笑。】
【想想看,苏哲的《如愿》也很有“教育意义”,只不过他水平太高,能够将主旋律歌曲唱哭我们。】
【歌曲还能妥协,语言类节目一旦有教育意义,就全完蛋了。】
这甚至让他们对节目单上,苏哲的两个小品《不差钱》和《扶不扶》产生了怀疑:
【我是苏哲铁粉,但我担心他带不动春晚啊。】
【不能怪苏哲,在其他节目很好笑的相声、脱口秀、小品演员,去了春晚立即被同化得不好笑了。】
【就像球王都无法拯救国足。】
苏哲在后台,翻到这些评论,都感到很认同。
要不是他话语权高,任何人敢提什么“增加教育意义”之类的建议,都被他毫不犹豫地撅回去,保证了剧本的完整。
否则这两个小品绝对被改得面目全非,失去绝大数笑点。
《扶不扶》还好一点,结尾本就有个小升华,主题也在赞颂好人,大体符合春晚要求。
《不差钱》就不一样了,结尾升华就一丢丢,大部分包袱就是为了纯粹的搞笑。
前世靠本山,这辈子靠苏哲,两人话语权高,才能保留下来,换成其他人就很难登上春晚了。
在苏哲思考的时候,一個个节目登台,各自收获掌声或者吐槽。
微博上出现了对春晚的整体评价——
#两极分化的春晚#
今年的歌舞类节目整体好评,尤其是舞美设计,虽然比不过《华夏歌会》的《中国风》专辑,但受到了一定影响,整体审美大幅提升,不再是充满了高饱和色调的喜庆舞台风。
但语言类节目,每一个都收到了大量差评和吐槽。
央台想引导舆论,尬夸了几个小品后,根本没有任何水花,甚至还被嘲讽得更厉害了。
他们只能努力聚焦亮点,多提歌舞类节目。
网友们对此评价确实不错:
【今年审美进步明显,有几个节目不错。苏哲、尤梦黎、吴佩佩等节目尤其出色。】
【苏哲带动春晚审美进化二十年。】
【可惜没学到家,如果把苏哲《中国风》专辑搬上来,光看歌舞就足够了。】
但歌舞的讨论度显然比不过小品,央台好不容易引导半天,电视上播出一个小品,就引发无数恶评:
【实在不行,以后咱别放小品了?当演唱会算了。】
【不好笑就罢了,价值观陈腐到令人不适。】
【想教育人民,好歹思想先进一点。某些人满脑子封建思想,就知道让人民不求回报的奉献,给他们当奴隶,还是别好为人师了。】
【这种作品,没法让任何人受到教育。只能露出屁股,让人厌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