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0章:秦明赣榆之战,敖申大战项庄
面对周瑜足足七万五千水军压境,朱棣不但不守城,反而要以七千兵力,硬撼已登陆的三万水军。朱棣难道是傻子吗?自然不是,他这么做的原因,主要是此战主动权在周瑜那边,是打是撤全在他一念之间,偏偏他又是个极度聪明的人,寻常计谋根本骗
不了他。
周瑜要是看不到赢的希望的话,那他随时都可能回撤军,而朱棣对此却根本无能力,毕竟赣榆城距离海边只有二十里。
所以,朱棣若是据城而守的话,七千精锐,死守赣榆城一天,别说周瑜有七万五千水军,就是十七万也破不了城。
周瑜看不到获胜的希望,那他自然就会撤军。
所以,要想不让周瑜撤退的话,唯一的方式就是让他有打赢,或者说是生擒或击杀朱棣的可能,这样周瑜才不会主动撤军。
想要达到这一目的,唯一的办法就是朱棣主动出城决战,也只有这样才能拖到援军抵达。除此之外,朱棣不守反攻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大秦水军上岸陆战之后,战斗力虽会大幅度下降,但秦军的攻城器械却依旧犀利,攻城能力要明显强于野战
能力。
周瑜水军的水战攻城战野战,而朱棣所率的七千步骑大军中,有五千在主力军中都算精锐,则是野战攻城战水战;
所以,朱棣若是据城而守的话,那反而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可要是出城野战的话,对于明军来说却是以己之长克敌之短。
至于朱棣率七千大军出城后,会不会反被登陆三万秦军所击败?对此,朱棣并不是很担心,毕竟作为能够单挑魏明的强军,明军的战力也是极为强悍的,就算不如秦军也不会相差太多,更别说朱棣的七千大军中还有五千
是精锐军了。
若面对的秦军陆军主力的话,再给朱棣三个胆子他也不敢如此托大,但这次他面对的是大秦水军,而且还是上了岸的水军。
要说明军主力战力不如秦军主力,这点朱棣信,毕竟大秦装备确实好比朱明好,但要说明军主力陆战打不过秦军水军,打死朱棣他也不信。
水军擅长的是水战,上岸作战,战力必定大跌,哪怕是秦军也不会例外。
所以,哪怕人数处于绝对的劣势,朱棣也敢七千跟周瑜三万水军硬碰硬,或许最终他不一定能胜,但也绝不至于会被对方轻松击败。
“……现在你们明白了吧,不是孤非要出战,而是想留下周瑜,就必须要主动出击。”
听完朱棣的解释后,在场众将都没了反对的理由,毕竟出城决战对朱棣才是最危险的,身为主公的他都不怕,作为将领又有何惧呢?
况且这次真让周瑜撤军的话,那青徐沿海地区的各大城市,就又随时都会面临带大秦水军的袭击,驻守沿海地区的大批守军也会一直无法脱身出来。
青南前线的主力大军为什么挡不住苏定方和诸葛亮?除了周瑜屡屡捣乱之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兵力不足。
周瑜只靠八万水军,就拖住了宋明二十二万大军,再不把这部分兵力解放出来的话,青南前线的主力大军就要顶不住了。
所以,这次必须主动出战,不打不行。
在朱棣的指挥下,七千明军倾巢出动,赣榆瞬间成了一座空城。
城外,正准备下令围城的周瑜见大批明军出城,眼中顿时露出一抹诧异。
他还以为朱棣会据城而守了,毕竟双方的人数差距太大,而他也连攻城器械都准备好了,却没想到朱棣竟会在如此劣势的情况下主动出战。对此,周瑜自然不会阻止,放任明军出城的同时,反对身边的李舜臣问道:“汝谐,对于周边地形的探查可有遗漏,真的没有适合藏兵的地点
吗?”
“启禀大都督,末将派探子探查了两遍,不可能有遗漏,方圆五十里都没有其他明军的踪迹。”李舜臣答道。
“这倒是奇了,这么大的兵力差距,朱棣都敢出动出城决战,他到底有什么依仗呢?难道他真以为拼着七千人,能拖到援军抵达战场吗?”
周瑜一脸不解的自语道,而在经过一番思考之后,刨除所有错误选项,所得到了答案,哪怕再怎么离奇,它也依旧是正确答案。
“呵呵,朱棣,你以身为饵的真正目的,竟只是为了不让本督有走的理由吗?”
想通其中的关键后,周瑜再看着明军最前列的朱棣,眼中不禁露出一抹赞赏。朱棣虽是诸王中最年的王,但单凭其弱冠继位,率正值风雨飘摇之际的明国,硬抗过两次中原大战,扶狂澜于既倒,挽大厦于将倾,就能看出他绝对不是能
力最差的王。
这样一位文武双全,为国家敢于拼搏,敢于冒险的青年帝王,哪怕是周瑜心中都不禁生出敬佩之感。
“朱棣,你的凭仗无外乎一日后的援军,但你要是真以为,只凭这七千人,就能拖住我大军一日的话,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言罢,周瑜扭头对身边的焦莫往道:“立即传令戚继光,让他再派一万大军过来助战。”
“诺。”周瑜虽有七万五千水军在手,但却不能让所有水军都上岸,因为要是没人看守战船,而敌军又突然杀来的话,那登陆的水军就会被堵死在岸边,而偏偏周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