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文学

沸腾文学>北朝帝业李泰 > 第1239章 攻拔广宗(第1页)

第1239章 攻拔广宗(第1页)

“虽知主上出征必有所获,但此番用兵只凭威名便直入邺城,仍是不免让人大吃一惊啊!”

韦孝宽率军一路疾行,在上党留下一部分人马镇守之后便又马不停蹄的奔赴邺城,当见到唐王之后便忍不住一脸感慨的说道:“主上旧年雄言重整山河、复兴汉业,思之犹似昨日,只叹道阻且艰,倏忽间路行半矣!”

听到韦孝宽此言,李泰心中也是不免大生感慨。无论东西所继承的都是北魏的一部分基业,各自内部的民族问题都比较复杂,因此李泰很少从民族的叙事角度去搞什么统战宣传,为数不多的几次除了跟自己家人之外,便是韦孝宽这样的汉人豪强。

韦孝宽所讲还是李泰当年拉着他一起给宇文泰争取封王所进行的一番谈话,当时的他还是以霸府心腹示人,但是私底下已经与韦孝宽等人达成了默契,而在不久之后的江陵之战便一举将霸府排斥在外,整个山南地区都收入自己的囊中,从而给日后入主关中打下了基础。

“邺城虽克,晋阳却仍为贼所据,大事垂成,未可松懈!”

片刻后李泰便收起心中的感慨,又笑着对韦孝宽等人说道。

如今的这个世道在他的干涉与影响之下,与记忆中的走向已经是大不相同,而他所谓的先知之能也越来越不足作为参考。

但是抛开具体的事例不说,对于大势上的预知和规律上的总结,还是让他的视野远比当世绝大多数人都要辽阔得多,不会因为一些已经达成的功绩而轻易的骄傲自满,永远都保持着一份冷静睿智以及对更大功业的渴求。

攻克邺城固然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但在此之后还有统一北方、统一天下,还有解决突厥、高句丽、吐谷浑、吐蕃等一系列的边患问题。哪怕他做不到消灭所有的威胁,也希望能够在自己的有生之年里缔造起一个崭新的强大帝国,并使之成为区域内无可争议的霸主!

跟这后续一系列的目标相比,攻克邺城似乎也不算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了。

韦孝宽等人闻言后也都连忙点头称是,他们除了钦佩于唐王的文治武功之外,还有一点非常佩服的那就是唐王这一份心境涵养。

无论取得再怎么惊人的成绩,唐王虽也与众同乐,但却鲜少在其身上看到什么自满懈怠的迹象,稍作休整便会再次出发,向着更大的目标前进。这也让他们一众下属们不敢心生懈怠,唯恐一时间放弃了对自己的要求,很快便会落后下来,难以再追从上唐王昂扬前进的步伐!

韦孝宽率领后路人马的到来,使得邺城这里的魏军数量达到了将近七万人,上党、滏口等地还有数千将士留守。

除此之外,李穆率领两万人马自武乡北进、准备穿越八缚岭进入晋阳地区,但是最新的战报传来这一路人马在平都城受阻,暂时还未打通前往晋阳的道路。

对于李穆方面的推进不够顺利,李泰倒也有所预料,对此并不感到意外。这一条路线本来就处于太行山的山峦之间,蜿蜒崎岖、易守难攻。

而且在原本的计划当中,李泰这一路人马应当是在攻占上党之后,留下一部分兵力与齐军对峙于滏口,保持对邺城与河北的压力,从而限制河北方面的人物资源向晋阳输入,至于主力人马则就全都北上,配合杨忠所部南北夹击晋阳。

可是李泰在制定这一套战术的时候也不知道高湛竟然如此软弱、直接丢弃邺城而逃,以至于眼下他这一路大军主力都来到了邺城,只分出了两万人马向北挺进,自然就难免会有些进势缓慢。

不过邺城这里的重大突破足以弥补李穆方面的进军不顺,虽然近年来邺城在北齐内部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但终究还是北齐名义上的都城,也是河北地区的中心,邺城的失守对于北齐人心和实际的局势打击都是非常巨大的。

之前李泰是准备通过滏口方面的对抗压迫,让河北方面难以对晋阳方面进行增援,从而对晋阳加以孤立,可是现在他已经能够直接扫荡河北,让晋阳方面彻底丧失对河北的控制,两种情况所造成的效果自是不可同日而语!

魏军进据邺城已有多日,周边区域也都陆续有所反馈。日前在白沟方面有一支北齐的骑兵队伍抵达城南的韩陵山,大概是想奔援邺城,但是当李泰派遣一支队伍出城邀战的时候,这一支人马便又向南撤离,包括韩陵山的那些北齐驻军也都一并撤走,想必是没有信心与魏军交战。

白沟方面北齐驻军数量仍然比较可观,如果是在魏军进据邺城之初,这一支人马便主动回撤,也会给魏军造成不小的麻烦。

可是现在随着邺城局势进一步稳定下来,尤其是后路人马的到来,这一支人马所造成的威胁便降低下来,甚至很有可能会被西魏两路夹击的加以消灭。除了着令河洛人马北进之外,李泰暂未打算分兵讨之,没有必要在这一步死棋上面浪费太多精力和时间,转向别处努力要回报更大。

邺城陷落,北齐却没有在第一时间便组织起有效的反击,之前争相逃离邺城的士民们在见到邺城局势日渐稳定之后,也在陆陆续续的返回。并且还不乏有郡县长官、地方豪强主动派人前往邺城,向唐王奉表请降,一时间使得河北局面大有传檄而定之势。

不过李泰也并未因此而过于乐观,指着那些郡县求附的奏书笑语道:“齐势虽穷,但晋阳仍有一战之力。此诸鹊起之众虽奉表求降,但若晋阳一日不平,皆各自暗揣反复之想,不可推心置腹。”

邺城告破固然给河北人心造成极大的震撼,但晋阳方面的武力一日不被摧毁,局面便仍存反复。所以眼下奉表请降者也未必就是真心,大多数还是先表达一个恭谨顺从的态度,以免被魏军列为需要优先打击的对象。

因此对于这些请降的奏书,李泰也并没有太过认真的处理,只是着员发给一封安抚的书信,让他们各守境域、一切如常,尤其不准将大量的人和物转移出境。

如今手中的兵力再次变得充足起来,行动可以更奔放一些,但是李泰也并没有分遣兵马四处出击,仅仅只是着令高乐率领五千精兵奔赴冀州信都。至于其他更加广阔的河北地区,则就等待解决了晋阳方面的北齐武装再作占领。

按照时间来推算,晋阳方面想必也已经知道了邺城失守的消息,齐主高演将会采取怎样的应对策略,李泰也是比较期待。

他最想见到的局面,是齐主高演得讯之后立即派遣晋阳人马南来交战。虽然从晋阳南来的师旅从地理和气势上来说是对邺都方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压制,但魏军也没有必要急于出城与之进行野战一决胜负,大可以反客为主的守据邺城与南来师旅进行对峙。

虽然如此一来,又会给齐军重新掌控河北局面,号召四面来围。可是西魏方面还有一支杨忠等人率领的后军,一旦晋阳人马有动,等到杨忠所部人马杀入长城之中,顿时便会让齐军进退失据、难以兼顾首尾,本来就处于下风之中,力量有分为两处,失败将是必然的!

但拿下邺城已经算是十足的惊喜,李泰也不奢望晋阳方面会有如此轻躁盲目的举动,所以接下来还是按照自身的节奏。他暂时会顿兵于邺城,消灭掉一些急于冒头的敌对势力,等着河洛的韩雄等诸军北进、杨忠所部人马南下,然后再从河北逼近晋阳。

高乐在率军北去不久,便在广宗附近遭遇了一支北齐成建制的人马,乃是由北齐河南王高孝瑜率领的数千军众。

高孝瑜乃是北齐文襄帝高澄的庶长子,本来与其九叔高湛关系比较亲密,但是数年前由于与西魏议和派遣质子的缘故而与高湛颇生龃龉,最终还是由其弟高孝琬作为质子出使西魏。

后来高湛与皇帝高演又因立嗣等一系列问题而产生矛盾,邺城与晋阳二都对立的局面也越发明显。为了赶走在邺城经营年久、根深蒂固的平秦王高归彦而独掌畿内大权,高湛便又将高孝瑜拉拢过来,举荐其担任清都尹。

凡帝王所都、皆曰尹,东魏时期魏郡称为魏尹,到了北齐时期则改称清都尹,职位类似于京兆尹,乃是都畿之地的行政长官。

高孝瑜虽然出任清都尹,但与高湛之间裂痕已生,不复往年那么亲密,仅仅只是高湛用以排抑压制高归彦势力的一个工具人而已。所以当高湛决定逃亡的时候,也没有通知并带上高孝瑜,以至于当都畿大乱的时候,高孝瑜才惊觉高湛这个混账东西已经抛弃了他们。

得知这一情况的时候,都畿之内早已经大乱,仓促间高孝瑜也难以力挽狂澜,只能带上妻儿家眷出城北逃。他本意是打算一路逃到晋阳去,可是在抵达襄国境中的时候,又遇到了丈人卢正山一行,彼此计议一番,都觉得现在逃往晋阳乃是下策。

毕竟邺都失守的罪过实在是太大了,虽然根源在于长广王高湛的不战而走,但是高孝瑜身为都畿长官的清都尹,也实在是难辞其咎。而且时流向来都将他视作长广王的党羽,如今长广王犯下弥天大罪之后不知所踪,他若奔往晋阳,多半是要被当作替罪羔羊加以严惩,以供皇帝泄愤。

因此在权衡一番之后,一行人便转道前往冀州,前往投奔担任冀州刺史的任城王高湝。高湝乃是神武帝高欢第十子,但在如今在世的兄弟中,年龄仅次于彭城王高浟、齐主高演与长广王高湛,故而被任命为冀州刺史。

当得知高湛弃城而逃、邺都已被魏军攻破的消息,高湝自然也是震惊不已,当即便打算将高孝瑜这个侄子解送晋阳,并且请求晋阳方面赶紧派遣援军驰援河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