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文学

沸腾文学>赛博安全 > 第42章 秘密实验342(第1页)

第42章 秘密实验342(第1页)

不管你扑灭了多少火灾,最后总会发生一场特别严重的超级大火,它的规模,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扑救能力。这场大火,一定会烧得漫山遍野。而且不管你换了多少种扑救手段,用了多少先进的救火设备,最后还是这个结果。每年,都是先扑灭一堆小火灾,最后再来一场让你束手无策的大火,把前面的努力全部归零。

这就奇怪了,你看,在美国东部居民移居到这里之前,森林里也经常着火,但从来没有这么大的火。要知道,这还是在没有任何扑救措施的情况下。但是,为什么我扑救之后,火灾反而变大了呢?这个问题,困扰了美国林业局100多年。后来,他们终于把这个问题想明白了。大火的原因,不是别的,就是因为他们灭了小火。

你看,要想发生大型火灾,需要两个条件,第一是要有一场持续的大风,吹遍整片森林。第二是必须得有足够的燃料,也就是干枯的树木。但是,假如此前已经发生过很多场小火灾,就等于提前把这些燃料烧光了。等到大风来的时候,没有东西可烧,火势就蔓延不开。

说到这,你应该已经发现问题所在了。扑灭小型火灾,会让干枯的树木,保存下来。这等于是在间接为最后那场大火,积累燃料。那么,这个道理,美国森林局当初为什么没想到呢?他们其实是被存量的经验绑架了。前面说过,这些居民,原本住在美国东部。而东部的山区很潮湿,枯死的树木一般都烂在土里,或者严重受潮,根本不会燃烧。所以他们的策略是,见火就灭。不救火,这对他们来说,太违反直觉了。而到了西部,气候干燥,枯死的树木不会发潮,就成了燃料。换句话说,到了西部,环境变了,前提变了,传统的救火模型,也就不管用了。后来,人们还给这类森林火灾,建立了一套专门的模型,就叫森林大火模型。这套模型的核心不是如何灭火,而是如何点火。在大风来之前,人为的先放一把小火,提前把燃料消耗掉,大火就烧不起来了。

好,说到这,有关森林大火的故事,就讲完了。现在,我们通过这个故事,说说到底什么叫多模型思维?在这本书里,作者把人的思考能力,分为四个层级。

第一个层级,也是最低的层级,叫作数据。也就是你能直接观察到的事实。在森林大火的故事中,你知道哪里发生了火灾,就已经达到了这一层。

第二个层级,叫作信息。也就是对数据做归类统计,得出一个准确的数字。比如你知道一年总共发生多少场火灾,造成了多大的损失,这就是信息。

第三个层级,叫知识。也就是你面对信息时的处理方式。比如面对大火,你知道应该用什么技术来扑救,知道怎么组织人员。这些特定情况下的知识,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模型。当你掌握一种模型,你就可以说,你是一个有知识的人。

第四个层级,叫作智慧。指的是,你面对不同的情况,在多个模型之间,做出选择切换的能力。比如面对大火,你知道东部的山区潮湿,要灭火。同时,你还能意识到,西部的山区干燥,前提变了,方案也要变。你要从传统的火灾模型,切换到森林大火模型。能凌驾于存量经验之上,切换模型,就是思考的第四个层级,也是最高的层级,叫作智慧。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多模型思维。

菲茨杰拉德曾经说过,第一流智慧的体现,是同时持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还能正常行事。今天,咱们把这句话改改。你可以把它理解成,第一流智慧的体现,就是同时掌握很多种模型,并且能够根据环境,切换模型。

作者认为,任何模型,都具备三个特点。第一,它一定是简化的,去掉了某些细节。比如传统的灭火模型,是不考虑树木是否干枯这个细节的。第二,它们都是逻辑化的。比如物理规则,大都可以表现为某个公式。当然,逻辑化,也伴随着代价。这就是模型的第三个特点,前面提过,所有的模型,都是不全面的。任何单一模型,都没法解释复杂世界。只有建立更多的模型,你才能看清世界的真实面貌。咱们引用一句有点极端的话,这是一个生态学家,叫理查德·莱文斯说的。他说,我们的真理,说到底,就是若干独立的谎言的交集。换句话说,模型其实是真实世界在某一个场景下的运行规则。场景变了,规则也要跟着变。

好,以上就是第一部分内容。多模型思维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能力?简单说,多模型思维,是一种能够根据环境,抛弃固有经验,切换思考模型的能力。这也意味着,要真正掌握这种能力,你必须要掌握足够多的模型。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在这本书里,作者提出了将近一百种模型。咱们肯定说不完。但是至少,咱们可以先开个头,迈出关键的第一步。

第一组,是两个分布模型,正态分布和幂律分布。

正态分布,也叫常态分布。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追求平均,一切资源均等的世界。简单说,就是在所有的样本中,那个最接近常态的平均值占比最大。比如人的身高,大多数人,都是不高不矮,比较接近平均身高。再比如高考分数,大多数人都处在一个不太高,也不太低的分数区间。满分和零分,都非常罕见。

而幂律分布是,平均值的比例优势消失了。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赢家通吃的世界。在所有的样本中,少数人,占据了大多数资源。比如财富,少部分人,拥有着社会的大部分财富。再比如流量,网络上的大V,占据着绝大多数流量。而剩下的大多数,粉丝都很少。

那么,搞清这两个分布模型,有什么用呢?简单说,它可以帮我们合理的规划资源,管理风险。

比如,让你设计公共汽车上的扶手高度。考虑到人的身高是正态分布,特别高的和特别矮的都是少数,它的高度就应该是,一个不高不矮的人,伸手恰好能够到的高度。

但是,假如你在林业部门工作,要维护一整片森林。你就要意识到,森林火灾这件事,是幂律分布。也就是,火灾的发生率虽然很低,但是,它造成的损失非常大。这时,你就要重视防火抢险工作,为此储备大量的资源。

当然,这些都是事后的观察总结。我们更关心的,是面对一个陌生的系统时,怎么判断,它到底是遵循正态分布,还是幂律分布?这个标准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看,样本之间,会不会相互影响。假如样本之间是独立的,比如身高,张三的身高,影响不到李四的身高。那么你就可以判断,身高遵循的是正态分布。假如样本之间相互关联,彼此影响,这个系统就遵循幂律分布。比如森林大火,一棵树着火,十有八九会点着周围的树。再比如财富,越有钱的人,就越能获得赚钱的机会,财富之间存在关联交易,它就会呈现出幂律分布。

在面对一个具体的项目时,假如在正态分布和幂律分布这件事上,你判断错了,就很可能会导致失控。比如,波士顿的中央隧道工程,是美国有史以来最昂贵的公路项目,从1991年盖到2006年,一共花了140亿美元,是当初预算的三倍。这就是因为,用错了概率模型。

一开始,人们认为,隧道工程遵循着正态分布,也就是,各个环节之间相互独立,不会彼此影响。像挖掘地沟、设计墙壁、建造顶盖,大家各顾各的,谁也不妨碍谁。所以,在初期规划时,每个步骤的成本都是固定的,并没有留出太多的余地。

但是,真到了施工,你就会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比如,制作顶盖的时候,出了一些问题,你就得拆除原有的顶盖。这就意味着你要破坏墙壁,回头墙壁也得跟着重做。墙壁里的线管,也得重新铺。每个环节环环相扣,最终,一个小问题,演变成了一组相互制约的大问题。但是,这些其实是可以在前期规划时避免的。假如你意识到,这是一个幂律分布的系统,就会在前期加大沟通成本,并且为风险控制,留出更多的余地。

好,这是第一组模型,分布模型。它的作用是,帮我们合理的规划资源,控制风险。接下来要说的,不是一组模型,是一个单独的模型,叫夏普利模型。它能够帮我们判断,一个人在团队中的价值。假如你在公司里觉得自己的工资低,应该获得更高的报酬,那么你最好仔细听这个模型。这大概是我见过的,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最合理的模型了。

在正式说夏普利模型之前,咱们先思考一个问题。假设,有一个公司,做的是西班牙和法国之间的跨国贸易。它必须得同时跟法国人和西班牙人交流。注意,是必须同时跟这两个国家的人沟通,这个公司才能创造价值。假如只会一种语言,没用。

这时,公司有三个人,第一个人只会西班牙语。他的工资是2000块。第二个人只会法语,当然,公平起见,他的工资,也是2000块。这很好理解。但问题是第三个人,他同时精通西班牙语和法语。现在问你,他的工资,应该是多少?

按照通常的设想,会一种语言工资是2000,会两种,应该翻倍,是4000。当然,这也是一种计算方法。但是,我要告诉你的是,他真正的价值,应该是8000。

这是怎么算出来的呢?这就要说到,夏普利模型了。这是经济学家罗依德·夏普利发明的。它计算的是,一个人在所有可能加入团队的次序下,对团队做出的边际贡献的平均值。

你看,不管你是只会西班牙语,还是只会法语,你都必须得在,另一个人已经入职的情况下再入职,才能创造价值。否则,前面说过,只会一种语言,公司的业务根本做不了。换句话说,对这两个人来说,都只有一种情况,能创造价值。那就是,另一个人第一个入职,他第二个入职。

但是,假如一个人同时会两种语言,那么,他至少能在四种情况下创造价值。首先是第一个入职,其次是在只会法语的人入职之后,再其次是在只会西班牙语的人入职之后,最后是在一个什么都不会的任何人入职之后。你看,他能在四种情况下创造价值,所以,他的待遇,应该是只能在一种情况下创造价值的人的四倍。所以,2000乘以4,他的工资应该是8000。

这个方法的科学之处就在于,第一,它忽略掉了资历,只看能力。第二,他计算的不是一个人的孤立价值,而是他在这个团队里,有多大的不可替代性。还要特别说明一下,为了讲述方便,这里把夏普利模型做了简化。真正的夏普利模型,比这个算法要复杂得多,也严谨得多。

好,这是咱们今天说的第二个模型,夏普利模型。它稍微有点难度。接下来,第三个,咱们说个相对简单点的,叫网络模型。也就是,用网络化的方式,来看待人群。不要把人群看成一个个孤立的点,而是看成一张网。它的价值是,可以帮你快速找到,问题的突破口。

咱们还是从一个问题说起。假设,在一个城市里,突然爆发了病毒,蔓延速度很快。针对这个病毒,有一种特效疫苗。但疫苗的数量很有限,只能给少部分人注射。请问,你应该把疫苗给谁?

可能有人说,当然是先给老幼妇孺啊,这些人抵抗力低,更需要疫苗。也可能有人说,应该先给那些各行各业的精英,他们是社会的中流砥柱。还可能有人说,为了公平起见,应该抽签,把一切交给运气。

但是,从网络模型的角度看,其实还有一个更科学的办法。假如把人群看成一张网,把每个人看成一个节点,人和人之间的联系,看成是节点之间的连接线。你会发现,有节点跟周围的连接特别充分,这些人特别容易跟别人发生接触。可能是因为他人缘好,也可能是因为他的工作需要跟人打交道。假如这些人感染,他们马上就会传染给其他的人。所以,按照网络模型,应该先把疫苗给这些人。这样能更有效地控制疫情蔓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