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爷,不瞒你说,在下想买他这边的田。”
“这个……恐怕他不会卖。”五爷眉心紧锁:“他这人很不好说话。”
“在下已经在衙门里打听过了,他完粮并非全以麦子缴纳。”
“不错,上面也很欢迎用银子折缴。李朴大概从前攒积了不少银子,所以每年皆用五成银子折缴。不过,今年好像有点不一样了,只用一成银子折缴。”
“这表示他已经是罗掘俱尽,三年前卖掉的地所积下的钱,已经用光啦!五爷,明年他能缴得出来吗?如果地换了主人,是否可以十足缴纳呢?”
“这个……”。
“五爷,今年秋赋不是要提前缴纳吗?”
“是的,唉!催缴即将开征。这次恐怕有许多人过不了关。”
五爷忧心忡忡地说:“不但是提前开征,而且预加三成,老天,我这个粮细恐怕得坐牢了,哪一家不是仓中空空,以野菜充粮?”
“呵呵!五爷大可放心,新丰原也叫常稔原,水旱常丰,不会缴不出来的。五爷,三天之内如果五爷能派人通知李朴,按额加征两成,在下当再以一百两银子孝敬。”
“你……你的意思是……”
“呵呵!当然不是真的要加他两成。在下只想让他焦急,他就会把地卖给在下了。”
“不是,真的那好办,不然会出人命的。”
“呵呵!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在下不会令五爷为难。”
“好,一言为定,明天在下就派人通知他。”
“最好一天去两趟,连去三天以后的事,就不需五爷劳神了。”
“宁老请放心,一定可以办妥。”五爷拍着胸膛保证。
“三天后,银子奉上,告辞。”
粮绅要整粮户,太简单了。通常,衙门是不过问粮绅的事的,完粮不足额,唯粮绅是问,因此那些狠不下心的粮绅,倒定了大楣,上压下抗,破家是意料中的事。那时,粮绅和甲首都是摊派的,三两年一换轮到派定的人,无不哭哭啼啼着大祸临头。这种政府不直接向农民征粮,委由粮绅代办的制度一直维持到清末,随着家天下帝国王权的毁灭而瓦解。
李朴的家,是一座两进的回合院大宅,毫不起眼。屋前是打麦场,四周果木围绕。东面靠冷溪的土丘上,长了一株高大的白杨,远在五里外就可看到,风一吹,掌大的树叶啪啪啪啦响,两里外也可以听到。半里外,小径分东西,东至渭南,西北至新丰镇约五里地。
日色近午,林彦手摇把扇,微笑着踏入晒麦场。迎接他的,是一个七八岁眉清目秀的粗壮小娃娃。手中捧了一只羽毛未丰满的苍鹰,带了两头大黄犬,友善地欢迎来客。两头大黄犬虽含有敌意,但在小娃娃的安抚下并未发威。
“小弟弟,你好,能讨杯茶解渴吗?”他含笑问。
“大叔请屋里坐。”小娃娃很有礼貌地说:“我们家喝的是凉茶,不知道大叔吃不吃得惯。”
大门出现一位一团和气的精壮中年人,含笑招呼:“稀客,公子爷进来坐。”
小娃娃将鹰放上门外的鹰架,跟入喜孜孜地替客人奉上一杯凉菜,小小年纪,已知道迎客应对,可知道定是很有教养的家庭。大厅中设备简单,传统老式的桌椅,中间是神案,右壁是一幅画,左面是四张条幅,分别写着一些处世格言。中年人肃客人座,相当客气。
他接过茶向小娃娃道谢,然后向中年人笑道:“小生姓林,洛阳人氏打扰兄台了。尊府南面的小村是何地名?这一带二十来里的平原,收成还好吧?”
“还好还好,但比往年要差一些好久没下雨,河都快涸了。”中年人苦笑“这里叫丰村,全村连舍下算上还不到二十户人家。敝姓李,刚从地里回来,公子爷来得巧,就在会下便饭请不要客气!这里很少外客,林公子来此……”
“李宪,小生是来找鸿门遗址的。”他道出来意。
“呵呵!公子该到新丰镇去找,就在镇西不远、这里古称新丰原,距鸿门远得很呢?”
内堂踱出一位年约花甲的村夫,穿一件打了补丁的褐衫,中等身材,双手持长,须眉仍然黑漆发亮,一双老眼依然黑白分明,含笑入厅问“逸儿,那儿来的客人?”
林彦离座行礼,笑道:“小生姓林,来自河南府打扰尊府,老伯海涵。”
“林公子请坐。”主人客气地说:“老汉李如松,世居丰村那是小犬李逸,小孙李虹。舍下原在本地薄有田产,可是近年来家道中落,只剩下溪西岸百十亩地了。”
“日子不好过,是吗?”他问。
“还过得去,庄稼汉只间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