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文学

沸腾文学>英雄大爱读后感500字左右 > 第7部分(第2页)

第7部分(第2页)

许鹿希说,她又奋斗了6年,1998年6月再次出版了《邓稼先传》。这本《邓稼先传》是许鹿希带领他们的两个孩子共同完成的,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许鹿希说:“这次出版的《邓稼先传》,封面采用的是白底浅绿色环绕着邓稼先的像。这种设计象征着邓稼先的高洁和永生。书出版了以后寄给杨振宁先生,他看了以后就给我来了一个英文的电子邮件,现在我还压在这个玻璃板底下。这个英文的邮件,翻译过来就是‘鹿希,谢谢你的书,它是很好的研究作品,祝贺你!’”

“《邓稼先传》再次出版后,得到了杨振宁先生的肯定。我知道他满意了,然后就寄了好多本给他,他外国的图书馆和朋友。这是一个6年。

“前面用了6年初次写出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八万七千字,这次再用了6年出版的《邓稼先传》17万字,前后共用了12年。”

两本传记用文字构成了许鹿希特殊的精神世界,也是她在即将进入70岁时又一次为国防事业的奉献。现在国内外许多图书馆都有《邓稼先传》。它将为后来者提供宝贵的参考史料。

第十五章 天上人间情未了(3)

精神世界的追求是永不满足的。《邓稼先传》是文字的集结,虽然这次的出版比较成功和顺利,但是,还是有朋友认为,这本书没有达到预想的期望,还不能完全展示邓稼先的精神世界。许鹿希自己也认为,如果再出一本《邓稼先图片传略》,书中配上邓稼先的一些经典照片就更好了。许鹿希说干就干,她不顾年迈,再次选择了挑战。

如果你想念一个人,那么他就活着

布谷鸟一生只唱一首歌,那是在庄稼快播种的时候“布谷,布谷”的叫声。前面出版的《邓稼先传》是许鹿希带领孩子们努力的结果。从1998年到2003年,她又用了5年的时间, 2003年12月出版了《邓稼先图片传略》。

《邓稼先图片传略》出版的意图是要把那些照片和邓稼先的一些重要手迹都印出来,免得以后遗失。这是一本比较直观地、形象地反映邓稼先生活的文字加图片的传略。

《邓稼先图片传略》的外观颜色呈素净的米黄色,封面附有邓稼先双手比划原子弹的经典照片。封底若隐若现地印着中国男儿等字样。在这部《邓稼先图片传略》中,邓稼先的事业、爱情、友谊都得到了全方位的展现,特别是《邓稼先图片传略》中有两张九院在建立初期的计算工具……手摇计算器和电动计算器,令人非常感慨。

这两张照片形象生动地告诉人们,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是在怎样的条件下研制出来的。就像《邓稼先图片传略》中的题记说的那样:“1924年到1986年,一个短短的生命历程,在历史的长河中,似乎算不上什么,但这个对人类、对历史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的一生,却是值得我们追忆和展示的。”透过这本传略,我们再次感受到了许鹿希的执着和追求完美的精神。

……您做这件事情特别地严谨。

“ 我是像做科学实验、带研究生做科研一样,每件事情都有证据。”

那是孤独而又漫长的日子。但是,每当许鹿希在邓稼先曾经用过的桌子上,整理和修改《邓稼先图片传略》的时候,她就仿佛感觉到邓稼先就在她的身边。不是吗,如果你想念一个人,那么他就活着。

就是在这个5年里,许鹿希决定把邓稼先所有的已经或者能够公开发表的科学文章结集出版。她要把邓稼先从24岁到美国读研究生起,到62岁在病房里的最后一刻写下的文字为止,在科学领域里跋涉的文稿全部整理出来,展示他们那一代科学家的科学思想和人文思想,那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在2008年12月30日的那次采访中,进门后她就让我看一本《邓稼先文集》,并说要把这本书送给我。当时我很感动地连忙接过这本书。许鹿希翻开书的前两页让我看,我有些惊讶地说:“全是英文?”许鹿希没有正面回答我的话,而是指着页面上的英文说:“这是邓稼先的博士论文。”再往后翻看,更让我疑惑了,我说:“怎么是物理公式和数学公式呢?”许鹿希说:“对,这些都是不保密的,是当时邓稼先给刚刚调到核武器研制队伍中的年轻人编写的教材。”

许鹿希停顿了一下,给我讲了出版《邓稼先文集》的过程。

许鹿希说:“整理邓稼先的文集非常困难,很不容易找到他所有的材料。也就是说,出邓稼先的文集,就是把邓稼先所有不保密的文稿找出来,这让我费了很大劲。就说他1950年在美国普渡大学的博士论文吧,他是1950年8月20号拿到博士文凭的,过了9天,8月29号就坐轮船回中国了,所以他来不及把论文的全文带回来,带回来的只是文凭。因为要出这个文集,我就请杨振宁先生帮助,他有朋友在普渡大学,从普渡大学研究生院把42年前邓稼先的博士论文全文复印件寄给杨振宁先生,杨振宁先生在1992年4月28日邮寄给我女儿邓志典,她在保存一个备份之后,再寄给我,这篇论文才得以编入文集。你看,这文集中的博士论文是这样费劲搞来的,就这样,文集上的材料都是一点点找出来的。”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十五章 天上人间情未了(4)

邓稼先如果活着,他一定会做这件事

在2002年的5月,安徽教育出版社的王宏金编审专程来京,和许鹿希一起审阅邓稼先公开发表的论文和全部着作手稿,同时,在征得儿女们的同意后,邓稼先的博士论文全文(英文)首次印刷出版。

……您怎么想到出了传记后又出版学术性这么强的文集呢?

许鹿希说:“我一定要把这个文集整理出来。因为我相信邓稼先如果活着的话,他也一定会把这项工作做起来的。

“1958年,刚刚开始研制原子弹的时候,组织上让邓稼先从各个大学调了许多优秀的大学毕业生,经审查批准,第一批调了28名大学生,后来称为‘28星宿’,成为研究所的第一批青年骨干。可是那些毕业生都是各行各业的,有学物理的,有学数学的,有学外文的,还有学建筑的,学工程的,五花八门什么都有。

“要把大家团结到一起设计原子弹,大家必须要有共同语言,都得懂呀,学外文的他肯定不懂物理,什么中子、什么高温高压、什么状态方程啦。要形成一个团队的话必须得培训。那时邓稼先就自己讲课,课的内容都是自己准备的,那些授课笔记的很多内容就是现在出版的文集中的内容,是不保密的。”

说到学习,那个时候由于是刚刚开始组织人手研究原子弹,还没有离开北京,邓稼先特别希望大家能够早点儿把业务知识熟悉起来。他希望大家在学习上能够抓紧,晚上劳动回去以后赶紧洗洗,吃点饭,坐下来学习。邓稼先也给这些年轻人做一些辅导,一般都要加班到凌晨一两点。

一次,邓稼先和年轻人又加班到很晚,由于邓稼先要回到北医的宿舍,得走一条原来是高粱地的高低不平的土路,年轻人不放心邓稼先自己回去,要送他。他有一部旧自行车,年轻人送他的时候他就推着车子跟大家一起走。北医的家属院有个规定,晚上10点半以后就关门了。四周没有围墙,都用铁丝网围着,传达室有个老头看门,因为经常加班到一两点,邓稼先就不好意思敲门打搅,大家就给他想了一个办法,让他钻铁丝网。

一个人拉着上面的铁丝,一个人拉着下面的铁丝,让他钻过去。他又高又胖,所以行动很不方便。只听到有衣服撕裂的声音,结果一看裤子刮了个口子。等他钻过去以后,大家又把自行车给他递过去。那天晚上,邓稼先刚进家门,裤子上的口子就被正在等候他的妻子许鹿希发现了。妻子那诧异的目光,让邓稼先无法开口解释。因为事先说好了,邓稼先的事情不能打听,所以许鹿希只好让他上床休息后,再给他把破了的裤子缝好。第二天,邓稼先穿着妻子缝好的裤子,歉意地笑笑,带着讲课稿又出门了。在北京,这样的日子大约有一年的时间。

头脑风暴

刚开始研究原子弹的时候,大家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李鹰翔说,“技术*”是中国科技界的一个非常好的传统,类似于“头脑风暴”,大家坐在一起,有老科学家,有中层技术骨干,有刚毕业的年轻大学生,大家平等地进行讨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里没有学术权威,只有科技工作者。不管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是负责制造工作的技术工人,都可以到黑板上写出自己的想法,汇聚科学思想的火花。

那个时候风气非常好,因为大家遇到的问题都是新的,不论领导还是群众,都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不是说哪个领导对这个问题已经很清楚了,他是权威就要听他的。邓稼先有一句话常常挂在口头:“在学术问题上人人平等。”

第十五章 天上人间情未了(5)

也就是说,无论你是大学生还是专家,只要有道理就可以说服别人。有时候研究人员为了某个数据到底是对是错争论得面红耳赤。这时候的邓稼先就能在争论中让大家冷静下来,细致地分析,他把这些人磨合得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