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文学

沸腾文学>日月并明是什么意思 > 番外皇太极x 范文程君臣遇合五十问 212560(第1页)

番外皇太极x 范文程君臣遇合五十问 212560(第1页)

21、您对古代的哪对(些)君臣关系心怀向往?对方符合您对君臣关系的理想吗?

皇太极:没什么特别向往的,硬要让朕说一对古代君臣的话,那应该是元世祖忽必烈与其丞相伯颜吧。

昔年忽必烈发兵攻宋时正值盛夏,朝中有不少人以为如此气候不利于用兵,理应等到入秋再举兵,而伯颜却能及时进谏忽必烈出兵,最终一举灭亡了南宋,君臣互信,至真至诚,甚好。

凤凰:就只是这样?明末《三国演义》那么火爆,还以为太宗皇帝会更向往刘备与诸葛亮那种君臣鱼水情呢。

范文程:这个典故要放到特定的历史情景下去看。

忽必烈灭宋时,首先派刘整与阿术率军攻打襄阳,待元军攻下襄阳,宋将吕文焕投降后,再令中书丞相史天泽和枢密院使伯颜率军顺汉水南下长江。

元军浮汉入江时,伯颜命右丞阿里海牙领兵四万镇守鄂州,自率十余万大军,令降将吕文焕为先锋,以战抚兼施之策,沿江东进,因沿江诸郡多系吕氏旧部,元军所至皆纷纷归降。

接着,吕文焕率元水陆联军于芜湖击溃贾似道的南宋水军,阿里海牙率军于荆江口败宋湖北安抚副使兼知岳州高世杰,阿术以水陆协同进击于长江中焦山水域击败宋军阻击,南宋的长江防线彻底崩溃。

忽必烈采纳了伯颜的乘胜灭宋的建议后,命阿里海牙攻湖南,命宋都带、李恒、武秀、张荣实取江西,以切断南宋东西联系,命阿术率军攻扬州,阻淮东宋军南援,再命伯颜率主力直取临安。

四路大军配合默契,伯颜与忽必烈君臣无间,伯颜虽领军在外,却一心为忽必烈着想,没有因为天气炎热而犹豫不决。

松锦大战期间,太宗皇帝就是用这个典故去训诫多尔衮的。

崇祯十四年我军兵围锦州时,多尔衮因明军骚扰频繁,不但私自将大营后退三十里驻扎,还允许手下每三个士兵可以有一个回家一次,继而又统一每个牛录可以有五个士兵回家一次,以至于锦州守军得以出城运粮入内,获得补给。

太宗皇帝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让济尔哈朗率领生力军接替多尔衮,继续围攻锦州,并下谕严厉斥责多尔衮和同在军营的豪格、阿巴泰、杜度与硕托。

那回多尔衮与豪格皆自议死罪,并议杜度、阿巴泰、硕托削爵为民,悉夺户口奴仆,当然最后太宗皇帝也没照着他们自议的来判,降爵罚银就算了事了。

(《清太宗实录》:多尔衮曰,“不逼困锦州,遣兵回家,轻违谕旨,致误锦州不得速破,我既总掌兵柄,将所属之兵,议遣还家之时,倡言由我,遣发由我,悖旨之罪甚重,应死。”

豪格曰,“睿亲王王也,我亦王也,但因睿亲王系叔父所以令握兵柄耳,彼既失计,我不合随行,罪亦应死。”

并议杜度、阿巴泰、俱削爵为民,悉夺户口奴仆。)

因为议罪多尔衮的时候,洪承畴已经从北京出发来锦州了,松锦前线全靠济尔哈朗、阿济格、多铎和孔有德、尚可喜的火炮部队强顶着,那时候处决多尔衮太不现实了。

但若是单单降爵,太宗皇帝是咽不下这口气的,于是太宗皇帝就让臣等用伯颜征宋这个典故当众训示围困锦州时玩忽职守的诸王诸贝勒。

(《清太宗实录》:上召内院诸臣进清宁宫,命读《元史》,至世祖忽必烈遣丞相伯颜率师征宋,时值炎天,恐行兵不利,敕俟入秋再举。

伯颜奏云,“宋之据江海,如穷兽之负嵎,今已困彼,旋复纵之,则逸而逝矣。”遂南征灭宋,统有天下。

上遣大学士范文程、刚林等至笃恭殿,传谕有罪王、贝勒、贝子、公、大臣等曰,“元世祖恐炎热,敕伯颜俟入秋伐宋,伯颜执论必举,遂兴师灭之,今汝等不围逼锦州,屯兵远处,任意畋猎,急图归家,视彼为何如也?朕非穷究尔等,但以伯颜勤国之心,令尔等知之耳!”)

这个典故看起来好像平平无奇,但是忽必烈能对伯颜派去的使者说出“将在军,不从中制”这样的话,其前提是忽必烈是君,伯颜是臣,太宗皇帝是想以此打消多尔衮的不臣之心。

凤凰:不是说大清入关前,满人都是心直口快的直肠子吗?太宗皇帝这么阴阳,底下人听得懂其中的言下之意吗?

皇太极:汉人都以为满人入关前都是满脑子肌肉的粗鲁莽汉,这是一个很典型的刻板印象。

其实满人的弯弯绕绕不比汉人少,只是在勾心斗角这一方面,明古偶东林党是已臻化境、睥睨群雄了,普天之下其余人等是拍马难及。

在东林党的衬托下,满人当然就显得十分淳朴了,但要是不跟东林党去比,当年朕手下那些王爷贝勒,也是个个都有一千个心眼子。

就说松锦大战中议罪多尔衮这事儿吧,本来朕是根本不想闹大到让多尔衮自议死罪的地步的。

朕当时就跟他们说得很清楚了,“不论诸王贝勒大臣,凡倡言遣五人还家者,即指名举出,若系睿亲王下护卫属员倡为此言,睿亲王即行执送,不得含糊自认。”

这就已经是在给多尔衮一个台阶下了,只要他给朕送个替罪羊来,朕是绝不会重罚他的。

没想到多尔衮竟然斩钉截铁地回答朕说,“是倡议者臣也,遣归者亦臣也。”

还阴阳怪气地说什么,“皇上爱臣,过于爱子,岂待上谕举国臣民?以及外藩无不知悉。”

你说这话听了谁能不生气?朕现在想起来都生气!

(《清太宗实录》:多尔衮奏曰,“臣集众议,每旗先遣能员一人,率每牛彔兵五人还家,修治盔甲器械,牧养马匹。

伊等抵家时奏闻皇上,更换衣服,可速来军营,今闻锦州敌兵马匹,皆在他处牧养,内援之兵,皆亦退回养马,我等兵力有余,何畏锦州松杏三城之兵?

即使敌兵合侵,我国更番之卒,必相遇而抵之,又何虑乎?众皆以为然,亦无阻者,是倡议者臣也,遣归者亦臣也。

至离城远驻因旧驻之处,青草食尽,所以远移以就刍牧耳!前阿喇善、伊尔德等来,曾传上谕云,‘当遍察各旗,如有缺额,即具疏奏,及行查验,竝无缺额。’

臣以为额既无缺,何必回奏,遂与肃亲王议止之,未行回奏,今既违命,罪实应死,复有何辩?

又从前誓词内,凡机密事,不与护卫等共议,今机密事宜,不惟不与护卫等共议,并未向我国一人言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