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文学

沸腾文学>伴随着古朴豪放的渔歌 > 一洪水(第1页)

一洪水(第1页)

每年夏季,来自南方的暖湿气流被季风推送至长江中下游,在南下冷空气的顶托下形成长长的降雨带。冷暖气流相持不下,降雨带也便在这一地区来回摆动,洪水由此形成。

雨季一般会持续四十天左右,当地一年的降雨有超过一半集中在这几十天时间内。

沙洲、湖滩,还有人工修筑的堤垸,将全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分隔成无数相对独立却又彼此相连的大小湖泊。

雨季的到来使湖水水面不断上升,低洼处不断被淹没,水面不断扩大。现在最大水面时可达到两千六百平方公里,据说建国初期这一数字是五千四百平方公里。

面积减小的原因除了泥沙的不断淤积和多年来不断的围湖造田外,还和湖泊自身生命周期有关——洞庭湖已到了自然湖泊的暮年期。不像鄱阳湖那样正值壮年期,形成湖泊的断裂带还在扩大,湖泊的面积在其夺得全国第一大后还在继续扩张。

湘、资、沅、醴四条入湖大河,以及长江江水带来大量泥沙和养料,孕育着栖息在这里的众多生命。大片的芦苇、草滩、柳树林,野生的莲藕、菱角、蒿笋等组成一个巨大的天然湿地,是各种各样的淡水鱼类最理想的栖身之地;丰富的草籽和小鱼虾,又为禽鸟类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使这里成为亚洲最大的候鸟越冬场地。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资源自古至今吸引了众多来这里讨生活的人们,桂爹正是这个群体中的娇娇者。

他已经在这片熟悉的水域闯荡多年。祖籍益阳泉家河的他年轻时就放弃了传统农业,只身在洞庭湖区过上了居无定所的渔猎生活。以湖为家的他偶尔也会在农忙时到岸上的农家帮忙做一些短工。勤劳、正直、聪明、勇敢、善良的人总是更容易得到别人的赏识,桂爹就是这样的一位。他很快在圈子里立稳脚,并凭真本事赢得众人的尊重和拥戴,好名声也在地方上广为传播。

湘阴车马的大户人家杨老太公敬重桂爹的为人,同意将唯一的女儿嫁给了这位一穷二白的外来年轻人。这件事在当时当地可算得上是件大事。

杨老太公祖上有多人在朝中为官,自己也在民国的部队当过营长。那年跟随兄长参加“独山战役”刚结束,侄儿出生,就直接起名叫杨独山了。解放战争初期因不满国民党政府破坏和平而辞官赋闲在家。

杨老太公家里四个儿子,就一个宝贝女儿,将其嫁给这么一个四海为家的人,嫁妆还不知到哪里找地方摆去,更别说女儿今后的生活保障和前途了。但杨老太公看重的是人,其他方面的条件就一点也不重要了,用现在的话说,他这就叫做“凤凰男”吧。

从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土改和合作社,国家一直处在相对不平静和贫困的年代。但所有这些大事似乎并没有给这对年轻夫妇带来太大的影响,他们一直在洞庭湖这片相对宁静的水域,每天过着“日未出己作,日已落未息”的渔猎生活。辛勤劳作的收获勉强维持着基本生活的必需,孩子们也一个接着一个降生到这个世界上。

到了1964年,船上真的有些挤不下了。孩子中最大的又早到了读书年龄,桂爹不得不在洞庭湖靠近泞湖垸的离岸小岛上搭起了一个窝棚,将三个孩子安置在小岛上,接来父母亲在小岛上照看孩子。

这样,大女儿新民就可以到岸上的小学去读书,老俩口还在小岛上开垦荒地,种下蔬菜瓜果,还有红薯、马铃薯、花生、黄豆等粮食作物。这样做一方面可让老人孩子避开水面上的凶险,也可以帮补一些日渐增加的口粮需要。

六五年和六七年第四、第五个孩子相继降生了,一大家子人以岛为家。然而,这个岛却并不是一个真正称得上安全的地方。每年的洪水季节,随着湖水水位的上升,它都有可能被完全淹没而变成一片汪洋。这个家迫切需要一座象样的房子。

说洞庭湖里从不缺的是木材,肯定有些夸张了。

能在湖水里生长的的确有成片成片的柳树,但柳树木纹扭曲且不结实,当劈柴烧很好,却无法用来建房子。这里说的是,在洞庭湖里,运气好的时候总会捡到大大小小的木头。

河流上游的伐木工人将砍伐好的木头通过建在山坡上的简易滑道,从山上直接滑落到河里再外运。过程中遗漏的便随河水漂流到洞庭湖去了。还有,圆木的运输大都会通过水路放排,木排被风吹浪打常会有散掉的。发现和收集不及时,那些上好的木头就成了无主之物了。

总之,随着水流被带到洞庭湖的有各种各样能浮起来的物件。

就算在那个年代,确实找不到主人的东西,也不能算是自己的。但只要不是拿去卖,取回去放在那里或者是占用掉一些,还是不算犯罪的。更何况“水深皇帝远”呢!

桂爹自从有了建房子的打算,就不停地在收集木材。

加上他人缘好,大小事情总会及时给朋友们伸出援手,很多人就都把捡到的有用材料送到小岛上来。他们有的会上来喝杯水,带走几捆爷爷奶奶种的时令蔬菜;有的把东西扔到岸上就径自走了,特别是大晚上不便叨扰的时候。

其实,渔家对船桨的响声是特别敏感的。孩子们睡得沉,大人遇到这种情况还是会披衣起床去看看。这时如果船已离岸而去,便会隔岸喊一嗓子说声“多谢啦!”对方也会说:“顺便带过来的木料,不知道能不能用得上哩!”在这一喊一答间,桂爹己经知道是谁又送来了什么材料。同时,也传递着一份浓浓的友情。

材料集攒得越来越多,堆积在那里,使旁边的窝棚更显矮小。

己经是一九六九年了。朋友们都在打听新居什么时候动工。每当这时候,桂爹定会爽朗地回答:“就在今年秋天!”那声音里总会洋溢着自豪和兴奋,“到时还要请你们来热闹几天哦。”

对渔民来说,一生中最大的事情莫过于造船。而对桂爹来讲,他可是在建造一艘永远也不会沉没的船。他要把他的父母、妻子、楼梯级一样的五个孩子安置在这艘坚固的船中,不受雨雪侵扰,不受风暴吞噬。

一天傍晚,桂爹从小岛前方的水边看过回来。一边放下手中的竹杆,一边对妻子说:“水长得太快了!就这一下午都涨了五、六尺。”

他们是今天中午从捕鱼场地赶回来的,一到家就在忙着捆扎木排。大的圆木头部都有用斧凿加工出的方孔,那是用来将它们捆绑在横木上制作木排用的。整个下午,他们将小山一样的木头堆抬开来,将粗大的圆木排列好,一根一根捆扎牢,做了一个坚固的大木排。所有家什杂物统统搬到木排上绑牢,这样洪水涨起来的时候,大木排就能安全地浮在那里。

他们还在地上打下几根大木桩,又将木排用粗绳缆系到木桩上。这一忙碌就是整一个下午,到现在还水米未沾嘞。

桂嫂子怜爱地看了一眼丈夫。她从不怀疑他的判断和想法,多年的共同生活,使她对孩子他爹己不只是信任。

看着他风轻云淡地应付着生活中的大小困难;看着它年三十晚在雪地里拖回几倍于自身重量的野鸭,睡倒在自家的棚屋外,是猎狗兴奋的摇着尾巴报信说他回来了;看着他和好友提着包壶踏冰去岸上打酒,回到半路酒己喝干,不得不折回去再买;看着他冒着性命危险救回沉船中的一家五口,管吃管住送到岸上还塞给对方衣服和路费;看着他驾着一叶小舟在巨浪中穿行捕鱼如履平地……

但今天这一眼,她似乎觉察出些许异样:犹豫的阴云在他眉宇间飘过。虽然只有那么一瞬,但已足够让她感觉出来:情况应该不是一般的严重了。

她绝对不会在这种时候去打扰和分他的心。不必去问这问那,找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就是。

她进棚屋转了一圈,里面空空如也。爷爷奶奶早己送到对面的岸上去了,他们先回老家避一避。洪水来得急,留在岛上帮不上忙,还有一定的风险。该拾掇的物品早已收拾好,其实也没有什么好收拾的,最重要的就几套换洗的衣服。虽然已经住了几年,但毕竟是临时住所。普通人家也多不出些什么东西,锅碗瓢盆桌椅板凳早已搬到木排上去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