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注释):道字应是河字,大河泛兮。恃之是食之,喂养,衣养。改动了两个词语,从歌颂母亲转成了歌颂道。 万物:指婴儿。 不辞:不推辞。 不有:不占有。 不为主:不自居。 无欲:没有要求。 名:叫做。 大:商语,含有永恒,长久的意思。
(大意):母亲伟大,母亲的乳汁像泛滥的大河。母亲伟大,母亲的衣养让万物恃之而生。母亲伟大,母亲的荣光蕴含在无欲中。母亲伟大,母亲这条河集合起中华的子孙。
解读
这一章可以这样说:
如果用母亲的乳汁来比喻道,那么,看到了母亲也就看到了道。母亲哺乳后代不辞劳苦,而道实现了万物人生。如果说,无所求叫做小,那么象道那样万物所归就叫做大。道象母亲一样的不自为大,又象母亲一样的实现了大。
从母亲的崇拜抽象为道的崇拜。
11 生育之德
原文
这一章是原书的第二十八章
二十八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孩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惑,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注释):朴:是一种玉,象征权力。 器:就是权力(的凭证)。 为官长:朴本来为巫祠所有。当圣人以朴为凭证的时候,他就是巫祠派向生产氏族的首领。 大制不割:巫祠的崇拜不中断。
解读
这一章继承诗经的风格,一章三段,反复咏唱,逐步深入,上升到朴的高度。为了新中国,有了一大批的英雄,可以称为历史英雄,希望读者不要忘记。这一章的诗中人为了她的理想,也是一位历史英雄,希望读者也不要忘记。
我不轻视雄性,我更看重雌性,象山间的溪流,生育之德常流不息。
我知道白,我看重黑,那是天下的定式,生育之德无止无休。
我希望荣,我看重辱,象光荣的谷神,生育之德,不殆的习俗。
这是祭祀时唱的颂神歌,就象宗教的赞美诗。颂神歌唱完了,接下来,主持祭祀的巫开始宣讲。巫(出示象征权力的玉)宣讲说:朴就是神的旨意。神派我到氏族来。我就是你们的官长。我将带领你们继续尊道贵德。
小 结
生育篇歌唱了母亲的生育,表达的思想叫做生育崇拜。世界民族都经历过生育崇拜。生育崇拜是古中华人的重要崇拜。今天人崇拜财神,古中华人就崇拜生育神(生命神)。生育歌唱了几千年,保留在道书中的这几章不过是沧海一粟,九牛一毛。
太行山曾是一道屏障,历史形成的华夏氏族,太行氏族并行发展。华夏氏族的生育崇拜从“肠”(见山海经)开始,发育出了著名的女娲神话。太行氏族的生育崇拜从“谷神”开始,春秋以后产生出“道哲学”。两支氏族表达了不同的文化。从道德经书中我们看到了两种文化的汇合。
到了商时,古汉语形成,不同的文化不再是屏障。公元前一千五百年以后,商衰落,周兴起。周人是华夏人的后代。周人接受了商文化,使用古汉语。但是,源于商文化的周文化没有打上商文化的标记。春秋以后,不再有商文化存在,好象商社会不过是僻远蛮荒的所在。正象商文化失去了自己的标记,华夏文化也失去了自己的标记。华夏文化,商文化一古脑的融汇进了春秋文化。说到这里,读者大约意识到“春秋文化源远流长”这句话的份量了。
生育篇记载了生育崇拜。生育崇拜当然不能产生在周,春秋。细读这一篇就发现祭祀颂神歌的痕迹。如果,我们不能历史的认识,也就不能准确的解读道书。
道德经解读(简本) 抱一篇
道德经解读(简本)
抱一篇
12圣人抱一 13得一者 14不出户 15天长地久
生育崇拜有两个内容:母亲崇拜和父亲崇拜。母亲崇拜叫作谷神,父亲崇拜叫作一。上一篇解读了母亲崇拜,这一篇解读父亲崇拜。
我们中华民族的始族崇拜很多,流传到今天的崇拜至少有2位。一位是生育崇拜的女娲。女娲是一位母亲神,古人为女娲配了一位神话夫妻叫作伏羲。又一位是生殖崇拜的喾。喾就是一位父亲神。
在道德经书中怎样表达这2位崇拜神呢?书中有几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