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质问道。
卫坚见妹妹生气了,连忙起身上前认错,“我的好妹妹,阿兄这不是气不过嘛,你可是我的亲妹妹,阿兄岂会为了这爵禄投靠敌首。”
他拍着自己脸,向太子妃保证道:“阿兄今后一定谨言慎行,等真的拜了相,再来肃清朝中这些蒙骗圣人的奸佞。”
----------------------------------
——万年县·靖安坊——
“郎君真是神机妙算。”
文喜叉手贺道,“那张国忠因为没有得到升迁而怀恨在心,弹劾萧炯,不但没有捞到好处,反而与大靠山李甫闹翻了,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李忱却摇头,“不要小瞧了他,现在的张国忠已经不是当年刚入京的小吏张钊了,他已经在长安站稳了脚跟,只要张氏在内廷不倒,他迟早有一天会取代李甫。”
文喜听出了李忱的话外之音,“圣人昏聩,任由奸佞当道,郎君既然知道这些,为何任由…”
“我不想参与朝政,也没有那个能力。”
李忱打断道,“我只想查清那桩案子,王朝的气运,不是靠一个人就能改变的。”
文喜低下头,李忱遂问道:“那名商人处置的如何了?”
“按郎君吩咐。给了他一箱铜钱,并叮嘱他返回波斯后再也不能踏入长安了。”
文喜回道。
“接下来,朝中会陷入内斗,咱们也应该找人了。”
李忱道。
“郎君,大唐疆域如此辽阔,茫茫人海,就算有画像,也是大海捞针。”
文章说道。
“吾总有一种直觉,那人就在长安。”
李忱微微皱眉道。
“在长安?”
文喜有些惊讶,“他是朝廷的钦犯,若换做小人,一定远走他乡,再也不会回来了。”
“倘若是你,为官数载,忠心耿耿,却在一桩莫须有的案件中无辜受到牵连,飞来横祸,朝廷明知你无辜,却仍定死罪,你心中会做何敢想?”
李忱问道。
“我…”文喜哽咽住,“若是蒙冤如此,我定忍不下这口气。”
“我想,他也应该如你一样吧。”
李忱道,“行走在长安城的街道时,我总觉得自己被人监视着,却又说不出来。”
文喜还是觉得李忱的话有些不可思议,“可是郎君,这都已经过去十一年了,一个逃犯,纵使他回到京城,又能掀起什么风浪呢?”
李忱扶着额头,“这就是人在暗处,风险未知。”
作者有话说:
以下是解析,曾万福的提醒前文没有提及,但不难猜测,这是李忱教的。(李甫与张国忠会有利益冲突,必然反目,这是李忱的预测的。)
萧炯并不是聪明人,只是靠山大,给颗定心丸,教他不要乱咬是以防万一,这样曾万福就不会受到波及(其实如果不是为了曾万福,萧炯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