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光海君这种一意羁縻、苟且贪安的叛明行为使得他在朝鲜国中逐渐人心尽失,“仁祖反正”后,李倧特意将“绥靖后金”定为光海君的罪状之一。
他一改光海君从前的绥靖政策,在明金战争中完全倒向大明,并彻底断绝与后金的所有往来,以此争取人心,寻求大明对其夺权合法性的认同。
当大明初步得到朝鲜政变的揭报时,朝中舆论大哗,有主张“声罪致讨”者,有主张“当必讨其罪而当再诘其详”者,有认为李倧夺位,是“以臣篡君,以侄废伯”者。
朱由校便下旨令兵部差官查明,登莱巡抚则指派加衔都司李惟栋同毛文龙中军陈继盛调查朝鲜封立事,与此同时,朝鲜也派遣使臣由海路到北京上奏政变情形,恳求赐予封典。
尔后,毛文龙上了一封《议处朝鲜疏》,疏中说“珲实背于德,倧改其行,诛党恶助叛之臣,而赤心天朝”。
朝廷又根据差官的汇报和朝鲜使臣的上奏,觉得所奏光海君劣迹符合事实,便决定从抗金大局出发,承认政变的合法性,正式赐敕书封李倧为朝鲜国王。
故而在朝鲜人眼中,李倧的封立有毛文龙的一份功劳,因此李倧获封后,迅速与大明建立起了“犄角抗金”的的军事同盟。
毛文龙的辽南敌后战场也跟着摆脱了过去势单力孤、盟友通敌的困境,逐渐形成了东江军队出兵抗金,而朝鲜供应军需的联合作战形式。
朝鲜供应东江镇的主要是亟缺粮米,分为有偿贸易和无偿供应两种。
有偿贸易主要是毛文龙用银两、布匹及各种珍奇贸取朝鲜的米豆,无偿供应则一般是毛文龙以出征之名责令朝鲜边臣支放军需。
因而众人心里清楚得很,朝鲜人的无偿援助,加上天津、登莱的粮草供应,再加上东江开海带来的经济利润,毛文龙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称之为“穷困”的。
朝鲜人之所以上疏叫苦,估计也是受不了毛文龙总是用老弱残兵虚冒人数,向朝鲜不断索饷,而不是因为毛文龙养不起东江镇的那些人。
但是王体乾偏不点破这一层,倒反过来责怪朝鲜的支援力度还不够。
反正自李倧夺位后,救济辽民就成了朝鲜的分内之事,他这个作奴婢的在内廷多说一句少说一句也妨碍不了什么。
朱由校听罢,无可无不可地点点头,道,“朝鲜虽为藩国,但也是我大明的忠实盟友,自从李倧继位之后,朝鲜不仅为毛文龙提供立足之地,还竭尽全力地接济东江的军民所需。”
“只要毛文龙发话,无论是米面粮豆,还是马匹、火铳、铜铁,朝鲜都没有不应承的,如今李倧竟然请求朕从东江接还辽民,那定然是毛文龙没有尽到约束军民的责任。”
“毛文龙能深入后金腹地,完全是依托和挟恃于朝鲜的支持,辽东一日未复,朝鲜就要多救济一日辽民,倘或毛文龙昧于大局,不能体察朝鲜接济东江的难处,那朕也不能罔顾朝鲜国王的屡次陈情。”
“这样吧,朝鲜使臣的这封奏疏,朕先驳回去,但驳归驳,该抄发邸报还是得一字不漏地抄发邸报,大明与朝鲜休戚相关,奴酋崛起辽东,同样也威胁朝鲜,李倧如何能置身事外?”
魏忠贤恍然大悟,“皇上是想用朝鲜敲打毛文龙?这……”
皇帝慢吞吞地接口道,“倘或朕对毛文龙在皮岛的所作所为甚是不满,李倧岂会一直以礼相待?更何况,朝鲜不断地为毛文龙提供支持,也是为了想要依靠东江镇分担后金的军事威胁。”
“本来一到冬天,鸭绿江水冰合,防冬任务便异常艰巨,毛文龙往年例在蛇浦、铁山、昌城、朔州、义州等处设防,与朝鲜犄角互援,以备后金铁骑冲袭。”
“而他这回为了不援宁远,必然撤兵入岛,妄置朝鲜与后金铁骑正面相抗,以图自保,而朕向来要求朝鲜与毛文龙通力协作,共同进退,以成牵制之功。”
“他这样不听话,朕当然要给他一个教训了,朝鲜要是也把他给撂在一旁不管了,朕看他能怎么办!”
皇帝这一招是很毒辣的,朝鲜人之所以如此支持毛文龙,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尊敬大明。
倘或朝鲜方面发现皇帝不再像以往那样信重毛文龙了,那他们对东江镇的支持也会随之减弱。
那么毛文龙若想维持现状,便只有拼命打仗,重新赢得皇帝信赖这一条路可走。
或者干脆自己上疏申请移镇,将东江军搬离朝鲜境内。
魏忠贤张了张口,刚要再为毛文龙辩解几句,但见皇帝早有预料地抬起手来,阻止了魏忠贤的发言,“与此同时,再命兵部酌量毛文龙驻札要害之处。”
“倘或要移镇东江,那东江军队必得移置于靠近关宁的海岛或者陆地上,此事事关重大,袁崇焕他一个人说了可不能算数,必得让辽东与兵部相关官员都上了奏疏来议。”
“这东江军具体能移驻去哪里,移驻后派哪个督抚来接管,每年要多花多少钱粮,这都得拿出个章程来么。”
“似如此大事,自然应当集思广益,免得将来出了什么差错,那些科道又一股脑地将责任推到率先提出此事的袁崇焕身上。”
“袁崇焕是心直口快,但毛文龙好歹也是正一品的左都督兼平辽总兵官,虽则在同一品秩下,文官总要比武官高个两三级,可毛文龙要是见了袁崇焕,两人怎么说也算是平起平坐。”
“无论东江是否移镇,这两人往后还是要同力抗金的,所以这移镇的事,相关人等都得发言,相关奏疏都得抄送邸报。”
“千万别弄得好像满朝上下就袁崇焕一个人在对毛文龙指手划脚、说三道四似的,否则不就是无端在给他二人凭空制造矛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