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后,吏部尚书周嘉谟在杨涟、左光斗的倡言下,大会群臣,当众斥责郑贵妃之侄郑养性,言说郑氏一族贪得无厌、包藏祸心,并强令郑贵妃移出乾清宫。
郑养性迫于压力,只得上疏请求皇帝收回册封郑贵妃为神宗继后的遗命,并力劝姑姑迁出乾清宫,移居慈宁宫。
其后,朱常洛在病中再一次召见大臣,驱逐崔文升出宫,并正式下旨暂停册封郑贵妃为太后,以此平息流言。
然而,郑贵妃这一“政敌”彻底失势后,朱常洛的病势却愈来愈沉重。
此时,有一鸿胪寺官员李可灼到阁部要求向皇帝进献仙丹,内阁首辅方从哲担心再现崔文升的用药事故,并未接受李可灼的毛遂自荐。
李可灼虽未能通过阁部上达,次日竟自行往大内思善门进药,内监不敢自作主张擅行引入,却将李可灼进献仙药的消息传递给了朱常洛。
两三日后,朱常洛将方从哲、刘一燝等十三位大臣召入乾清宫中,正式下旨册封西李为皇贵妃,众臣皆请求皇帝谨慎用药,朱常洛也应允了。
又过了几日,朱常洛感觉自己大限将至,再召诸臣讨论册封之事,方从哲等人促请皇帝早立皇储,朱常洛遂指定皇长子朱由校为储君。
名分既定之后,朱常洛忽然又问起进药的鸿胪寺丞,决定传见李可灼。
李可灼进宫后,立刻为皇帝诊脉,所言病源、治法均颇令皇帝满意,朱常洛遂令李可灼进药。
李可灼所进的药物,便是那一味“红丸”。
所谓“红丸”,又称“三元丹”、“红铅金丹”,是取处女初潮之经血,加上夜半的第一滴露水及乌梅等煮过七次,变成药浆,再加上红铅、秋石、人乳、辰砂、松脂等药物炮制而成。
对于这一味药,在场大臣们皆不主张皇帝服用。
可朱常洛是历经千难万险才登上皇位的,他好不容易熬到福王就藩,熬到明神宗驾崩,熬到郑贵妃被群臣谏言停封太后,他比谁都恐惧死亡。
在朱常洛的一再坚持下,李可灼这才着手现场调配红丸,令皇帝服下。
当时的朱常洛本已连喝水的力气都没有了,进药后竟颇为受用,觉得通体舒畅,连连称赞李可灼为“忠臣”,并命李可灼及御医留侍宫中。
原本这是一件皆大欢喜之事,纵使皇帝最后没能救过来,群臣也算是问心无愧。
不想,就在皇帝病情好转的当日下午,李可灼匆忙出宫前往内阁,向留值的方从哲报告了皇帝药力衰竭,需再服用一丸的情况。
宫中御医纷纷认为不应再服,但由于皇帝催促甚急,便只得让皇帝又服用了一丸。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是这一丸药,最终成了朱常洛的催命符。
朱常洛服药后,于次日凌晨突然驾崩,众大臣听到内监的紧急宣召匆忙入宫后,皇帝已经去世了。
明光宗去世后,方从哲迫不及待地征得了阁臣同意,当机立断地颁布了由他亲笔起草的遗诏。
遗诏中以朱常洛的口吻夸奖了李可灼,并赏赐其白银五十两,企图将明光宗崩逝前的那一连串事件定调为“进药不效,但亦臣爱君之意”,以闭塞舆论声讨弑逆之责。
遗诏一下,群情鼎沸,朝臣们都知道遗诏出自首辅之手,不禁疑窦丛生,认为李可灼献药一事,是有幕后黑手有目的地谋害皇帝。
只是此时郑贵妃早已失权,所谓的“郑氏阴谋夺权论”实在是站不住脚,于是言官御史们纷纷掉转了火力,将矛头指向了方从哲,弹劾他“轻荐狂医”、“又赏之以自掩”。
方从哲在众人攻击下,不得不罚了李可灼一年的俸禄,然而象征性地惩罚李可灼并没有挡住东林党借机党同伐异的势头。
朱由校登基后,“红丸案”的议论瞬间甚嚣尘上,追查明光宗死因的呼声达到最高潮,礼部尚书孙慎行和左都御史邹元标上了两道令人瞩目的奏疏,认为方从哲“纵无弑君之心,却有弑君之罪。欲辞弑之名,难免弑之实。”
朱由校迫于压力,不得不罢免了未力阻李可灼进药的内阁首辅方从哲,并将崔文升发配南京、李可灼充军,这才平息了红丸案的余波。
但朱常洛之死究系何因,始终未解,“红丸案”也成为了明末三大疑案之一。
田秀英在第二世时,听过诸多对此案的揣测,有人说是服红丸而死,也有人说与红丸无关,有人说旧病未愈,有人说是劳累所致,有人说是惑于女宠,是郑贵妃有意加害,有人则说是用药差误。
更有许多支持魏忠贤的人,将明光宗之死,归罪为东林党的阴谋。
关于这一点,田秀英始终不敢确信,因为东林党自国本之争一开始,就是一直维护长子,自始至终都是站在朱常洛这一边的。
即使朱常洛没有暴毙,东林党也依旧该是得利的那一方。
他们实在是没有这个动机,冒着天大的风险去加害皇帝。
但现下被吴夫人这么一分析,田秀英总算是把之前想不明白的这一关节给想通了。
泰昌年间的内阁成员既然是“四个浙党对四个东林党”这般的势均力敌,说明朱常洛或许并不愿意认可东林党的“拥立之功”。
朱常洛虽是一路坎坷着熬上来的,但其本质跟他亲爹明神宗并无不同,都是一心想着用那一套平衡牵制之术来操纵朝臣的。
而东林党想要的,却是实打实的一家独大的政治利益,朱常洛既然不想兑现这一份利益,那就干脆换一个皇帝来兑现吧。
毕竟比起朱常洛,空有美貌而无头脑的西李,与没有接受过正规帝王教育的朱由校看起来就好控制多了。
谁知道朱由校竟是个扮猪吃老虎的腹黑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