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顺着这解释来读,前三章可以解释得过去,前三章反复写送别的情景。假设这人是庄姜,她送戴妫到郊野,望着戴妫南归的身影,泪落如雨。天空双双飞翔起落的燕子,看起来是那么亲密,与其说庄姜以诗言志,不如说她由戴妫的遭遇和眼前所见想到自身遭遇更真实一些。她这样伤心,悲切,实在是情有可源。戴妫被遣返,已经够让她兔死狐悲,可是显然她自己比戴妫还要惨三分。夫死无子,戴妫可以被遣返娘家。而她一样无依无靠,却还要流连外国,因为是国母,又是寡妇,按照礼法不能回娘家,要在州吁手底下屈辱求生。
可是最后的一章怎么去解释呢?庄姜会夸赞戴妫贤良淑德已经够奇怪,哪有女人会如此诚挚热情地夸奖自己情敌的?丈夫在世时以礼相待是被礼法身份限制,逼不得已,不得不装出的宽和大方。丈夫都过世了,不撕破脸斗个你死我活就是有教养的女子了,哪还能这样情深眷恋?不过我能理解诗序和郑笺理解上的偏差‐‐解这诗的,都是有学问的男人啊!他们早以习惯用男性理想的标准和需要来要求女人,理解《诗经》了。他们太不了解女人。
男人欢喜的,应该就是这样的&ldo;庄姜&rdo;吧,可以做为标本的女性。美貌还不够,要贤德大度来锦上添花。帮着丈夫安置小妾,送别时还要姐妹情深依依不舍‐‐太一厢情愿的意y了吧!这样的女人还是女人吗?不妒忌的,还是女人吗?再说,庄姜会自称寡人吗?
这样天真的解读,连男人自己都觉得说不过去,所以后来也出现一些不同的意见,如《列女传&iddot;母仪》篇曰此为卫定姜送守寡的儿媳妇归国;王质《诗总闻》认为是卫君送女弟适他国,又或曰这是咏薛女事(魏源),又或曰&ldo;恐系卫女嫁于南国,而其兄送之之诗&rdo;(崔述)。
现代人的认知,应该和王质、崔述二人比较接近。《燕燕》是情人间的送别诗,作者应当是一位年轻的卫君。此卫君是谁,已不可考。他和宗族里的一个女子(他唤她做二妹)原是一对情侣,却终不能结合,如一对燕子不能比翼双飞。当她出嫁到别国时,他去送她,因此作此诗。
《燕燕》以燕子起兴,一句&ldo;燕燕于飞,差池其羽。&rdo;实际上以开出后世诗文无限法门,后世人多以比翼双飞的鸟,比如情人间不受拘束地相处(烂熟的&ldo;在天愿作比翼鸟&rdo;)。再言送别,送别诗的节眼,在于别情的抒发,这诗情感真切,直逼凄切的程度:&ldo;瞻望弗及,泣涕如雨&rdo;、&ldo;瞻望弗及,伫立以泣。&rdo;&ldo;瞻望弗及,实劳我心。&rdo;
仿佛这男子不怕被人看破伤心,当生离痛过死别时,他已不在意别人是否会笑他流泪是懦弱。而事实上也没有人会笑他。相反,《诗经》里其他的送别诗,后世的送别诗,都在他的泪水前搁浅。那泪水太重,无力破越。
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仿佛看到:天青日丽的旷野上,喧哗热闹的送亲队伍渐行渐远。他碍于身份不能靠太近,或许只能在远处驻马目送她远去。
风中隐约仍可见刺心刺目的红。嫁衣绯红,像钉子直直钉入眼睛,痛不可当。熟悉的香气随风飘送,拂过他的脸,如她最后一次抬手轻轻抚摸他的脸颊。这是最后的凝望。
‐‐已故父亲将温惠良善的二妹许配别国君主以谋取政治上更大的利益,而他自己也将要另娶他人了‐‐婚姻只是砝码,用来谋取更大的赢利。这是政治的需要。
当爱情和政治冲突,爱情必须让位。没有权利抱怨,没什么对不起,这是现实。现实是卫君必须承担的国君的责任,娶一个或许一生也只能相敬如宾的妻子,失去一个真心真爱的人,然后整个人像被凿空了一样无法修补。
她再也不属于你,你也不能随她而去。即使劳燕分飞也无法逃脱自己的责任。最悲哀莫过于这样空洞还要若无其事活下去,活给别人看。
昔日释尊在灵山会上,接受梵王所献的金色波罗花。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惟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ldo;吾有正法眼藏,涅磐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咐嘱摩诃迦叶。&rdo;
世间相爱到极处,也应有这样心花摇曳的默契。即使彼此曾经默契已属难得,因为曾经爱过你,所以感激。谢上天许我爱得到你。
既然已经有了决定,就面对现实吧;不能相濡以沫,那就相忘于江湖。
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cháo已平。
爱,是会让人变得更坚强的。相信我,我只是一时无法止住泪。
※版本出处:新浪读书频道※
上一页回目录下一页
&ldo;易水西风&rdo;e书作品-13-更多精彩e书请访问&ldo;52ebook&rdo;
2007年1月31日星期三2:38:40a《思无邪》20071离得开了你,让我坚强‐‐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上页,(→)下页,(del)目录※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属于原作者,请勿用于商业传播。 思无邪作者:安意如
与君世世为夫妇,又结来生未了因‐‐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