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北平大学的学生们喜欢抱团,但是只是为了学术交流,一般不会放弃原则而结党营私。所以总体上来说,北平大学的学生是很讲究人格尊严的,也自觉地遵守作为社会精英所应当具备的社会道德。
这不,傅安以专使的身份来见方中哲,并没有带什么礼物,只是提了一个公文箱;而方中哲也只是亲自出迎,并没有马上就让手下备下什么好酒好菜,总之,双方都保持着君子之交淡如水的这一种默契。
一翻寒暄客套之后,双方这才落座,由于是谈私秘之事,方中哲让部将都暂且退下,房间中只剩下他与傅安两人。傅安品了一口清茶,才坦然道:“傅某奉徐特使之命前来,想探知贵方军事动向。当然,我们并非有意于干涉贵军战事,而是想了解情况,以便调整对南洲的外交政策。”
“徐特使乃大华民国驻南洲特使,在南洲事务上能坚持原则,不干预南洲之内政,彰显大国之气度,在下深表感激。”方中哲嘴上这么说,心底也是暗暗感激,他可是知道的,如果没有那份地图与那些事先预埋在沙漠中的武器与给养,他还真走不到这一步。
“诚信乃我国邦交之本,不干涉他国内政也是国策,我们作为外事工作人员,自然要严格遵守国家法规。”傅安顿了顿,才道:“傅某入贵军军营时,见贵军军容齐整,士气高昂,想必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不知何时才能结束战争。”
“具体时间还不好说,短着三五日,迟则半个月,我军必与官军决战。”方中哲也不敢把时间说死,毕竟战争过程中千变万化,谁也不敢保证百分之百能取胜。
“由于南洲发生战乱,百姓生活艰难,很多难民逃难到使馆区。本着人道主义精神,我方希望南洲能早日结束战乱,尽快恢复秩序。要知道,而今快到春耕时节了,再不下种,恐怕今年都得粮食绝收。”
“傅先生说的是,我方也想速战速决,早日还百姓一个安宁,如果贵方。。。”方中哲刚想说要借兵助战,不过见傅安端起了茶杯,一副不想听的样子,也就识相地闭了嘴。
“按理说,贵国之内政我方不便宜干涉,不过看在难民的份上,我还是想多说两句。其实要想定国安邦,不一定要以战止战,完全可以用和谈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嘛。”傅安缓缓地说道。
“和谈?”方中哲眉头一皱,以前他实力不足,朝廷狠不得灭了他,而他现在处在战略主动的优势,自然也没有和谈的打算。
“是的,徐特使的意思是想让傅某来看看,能不能从中说和,毕竟大家同祖同宗,没必要自相残杀啊。”傅安顿了顿,又道:“当然,这只是我方的一些建议,至于贵方与朝廷那方如何抉择,我们是不会强迫的。”
见傅安一脸认真不像说笑,方中哲闭目沉思了好一会,才道:“要和谈也并非不可,只是皇帝必须还政权于民,帝制必须废除。”
“这些具体的条件,你们双方可以坐下来细细谈,我方只是居中调和,并不会偏袒向哪一方。”傅安正色道。
“坐下来谈也可以,不过要尽快举行会谈,如果对方拖得时间太长,我们可不敢保证不攻城。”方中哲并不傻,他从傅安的语气中可以听说,大使馆那边是希望和平解决问题的。因为作为特使的徐钦跟朱明皇室有些亲戚关系,这个时候自然不会眼睁睁地看着朱家被干掉。
“放心,不会拖延时间的。明天早上七点,城东五里的定风坡驿站中,我方会为你们搭好一个对话的平台,如果有一方不来,即视之为弃权。如果有谁想当不希望和平而希望战争的战犯,那我们北平军就不会袖手旁观。”
“好,到时我方定派人到场。”方中哲马上应承下来,不敢有半点犹豫。可不呗,谁不去谁就是战犯,就要受到北平军与敌对方的联攻,这谁也扛不住啊。
“方公子果然识大局顾大体,有方公子主持大政,这真是南洲百姓的福份啊。”傅中说着,终于将带来的文件箱打开,从中拿出几份文件,道:“这是我们拟定的几套和谈方案,贵方先过目一下,如果没有什么太大的分歧,就从中选出一个方案来。”
将一叠文件递交过去之后,傅中又从文件箱中拿出一本厚厚的书,“方公子,这是几个月前,开国公万先生委托我方,识时机转交给公子的书。现在时机对了,这本书也该交到公子手上了。”
“万先生给我的书?”方中哲好一阵诧异,忙接着那本白皮书,打开一看,类似于一本私人笔记,上面记有如何协调军政双方的关系,如何联系和发动群众,如何建立宪政府国家,如何防止军阀割据等诸多问题的解决手段,怎么看怎么像一本执政心得。
拿一本自己的私人执政笔记送人,方中哲不用想,也知道万磊这是要把他当成是南洲的主政者了。而一想到这一层,他就不禁暗喜,更是暗暗佩服万磊的远见与周全,因为他现在还真为以后怎么搞好军政关系,如何治理好国家这类事而担忧,有了这一本笔记作为参考,他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对了,万先生还让我们向你转述一句话:**执政的精髓就是一个词——有容乃大,心里容得下官,容得下民,容得下朋友,更容得下政敌,只要不违背宪法基本原则,无所不可容。”
第483章 舍得(十八)
南京城东五里之外的定风坡驿站,有一支全副武装的军队出现,将整个驿站围得个水泄不通,而驿站中还临时摆上了一些桌椅子,虽然布置简单,却要在这里举行一次影响南洲前程命运的和谈会议。
这一次会议由徐钦牵头主持,除了义军一方之外,他也派出专使前去通知南明朝廷。朱允炆虽然百般不愿,但是也派出亲弟弟——衡王朱允坚为主使,并以重臣黄子澄为全权大臣。
其实,朱允炆也知道这一次和谈要想达成,他必定要交出大量皇权,而这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他指令黄子澄借和谈之机,去与徐钦交涉,希望取得徐钦的支持,花再大的代价也再所不惜。
早上八点,义军方面的和谈使到达,方中哲并没有亲自前来,而是派出最亲信的部将柴车为主使。而柴车与方中哲一样,都曾是留学生,后来因受家族牵连而被流放到大漠中,方中哲起事时,他就是最早的追随者。
按说,柴车对南明朝廷心怀怨恨,因为他的父亲不久前被枉杀。与很多部将一样,怀着对朝廷的刻骨深仇,柴车本来并不赞成和谈,经过方中哲一翻苦劝,他才转过弯来,为了减少平民伤亡而决定暂时放下心中的仇恨。
八点半,徐钦打马前来,双方来使都座到了谈判桌前。而双方交兵多时,会场上的气氛肯定不会热烈,要不是徐钦在场,他们肯定会吵起来,说不定还会大打出手。
“各位光临此地,是为了谈和,客套的话就不必多说了,和谈现在开始吧,双方可以各抒己见,尽量争取和平解决内战。”徐钦用平静的语气开头。
其实,徐钦是主张双方各退一步,义军一方保留皇室法统,而皇室一方把政权交出来,行君主立宪制,皇帝统而不治,由民选的相国行使军政大权。
当然,徐钦如此主张,除了与朱家有亲不忍坐视朱家灭亡之外,也还是出于公义。南明朝廷虽然施政多有不当,不过还是有很多遗老遗少的,就拿方家来说,方孝孺虽然被打压,不过心底里还是有忠君思想的,如果以方中哲为首的义军直接灭掉朱明皇室,想必以后伯侄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