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文学

沸腾文学>日月无人燃而自明 原文 > 第一百四十七章 科举 3 圣人榜样147(第1页)

第一百四十七章 科举 3 圣人榜样147(第1页)

无声的金殿之中,群臣觉得光阴似乎停止了流逝,身后照过来的阳光似乎也越发的令人燥热,虽然那斜斜透过窗纸的阳光并未能覆盖皇极殿太大的进深。

“若为生民立命不只是说说而已,那朝廷官员便必须通实务,必须要躬下身去为百姓做实事,必须能保证穷人不受私加滥派盘剥,必须能让百姓得到富足和公平,必须能让国朝府库充盈、兵精粮足。”群臣无人回答,王战自己回答,给出了确定无疑的答案。

这答案当然无人能够否定,殿上安静依旧。

“再说说‘微末’之评价。单说君子六艺,那可是至圣先师孔圣所定。至圣先师能开强弓、驾战车,可谓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后世学子不当追随之?怎能说微末?”在群臣一再的沉寂和刚刚升起的些微反省中,王战抛出了自宋朝以后儒家最无法回答的问题。

汉末、三国之时,华夏的儒生有许多能策马扬鞭、持剑杀贼的,军队接到匪讯警报后赶到地方的时候,往往见到的是地方文官已经亲自上阵拿下了盗匪豪强,那可真是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到了大唐还有李青莲这样豪迈的诗仙,诸多投笔从戎的文人;而到了大宋,因为朝廷奉行崇文抑武的政策,儒生彻底转为文弱,可堪称道的大概就只有一个辛弃疾了。

现今号称日月重开大宋天的大曌同样如此,绝大多数儒生只知夸夸其谈,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更不要说驰马射箭了。除了大刀卢象昇,这些年能被人所公认的能驰马射箭的科举文人,大概只有熊廷弼和朱童蒙二人,除此之外,再无人能效法圣人一二。

“。。。。。。”

皇帝以孔圣人为榜样相问,群臣无人能望榜样项背,只能惭然。

令臣子惭然的皇帝却不肯停止,继续向下推进:

“群经之首乃是易经,易经开篇便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诸公,何为自强?至圣先师能开强弓、驾战车,可谓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如今的后辈弟子却手无缚鸡之力、面对外敌入侵只能自尽,这是自强吗?”

“读圣贤书者欲为牧民之官,却不通农、工、商事这些富民强国之道,不能使国富而兵强,国家边关危急,国库却空空荡荡,养兵之粮饷频频拖欠,这是自强吗?”

“身为大臣,自己治理的国家屡战屡败是自强吗?”

“之前冯从吾为了替首善书院辩护,就说‘宋朝与外敌竞争不力是由于禁止讲学’,这不是昧心欺人、欺负朕年少读书少吗?”

“宋之党禁,从庆元二年到嘉泰二年,不过六年多的时间,嘉泰二年二月之后便已经弛禁,宋理宗宝庆年之后理学更是大盛。宋理宗之所以被文官议谥号为理宗,不就是因为他允许诸般大贤讲学、令理学大兴吗?嘉泰二年到德祐二年相距七十四年!宝庆元年到德祐二年相距五十一年,党禁六年多,之后理学大兴至少五十多年,足足两代人的时间,若这些人的学说真的于国有益,两代人还不能令大宋强盛吗?可理学大兴数十年的结果又如何呢?南宋还不是在德祐二年国破家亡?冯从吾将德祐之祸归于七十多年前的党禁,却丝毫不提弛禁后理学大兴五十多年,何其无耻?”

“书院理学大兴,南宋国破家亡,自强在哪里?朱熹所注释的《四书章句集注》于国家的益处又在哪里?一群夸夸其谈的废物,甚至是私心自用的废物,有何脸面面对圣人所赞的群经之首?”

王战越说目光越明亮,列史实,讲道理,字字沉重如攻城重锤。

闻听皇帝的质问与最后的评语,阉党群臣再度兴奋起来,他们以为刘宗周彻底触怒了皇帝。非阉党诸人则止不住的沮丧。

不管是哪一党,王战的目光在他们看来已经可以称为逼视,话中之意已可称是咄咄逼人——虽然皇帝仍然字字沉稳,语速并未加快,甚至略有减缓,只在最后才略有加重,但书院理学大兴五十年后南宋便国破家亡的史实本身实在是太过沉重。

“国家自有法度,可现在我大曌官员为图偏安,便给那些来互市、来投奔的鞑虏种种法外优待特权,使其凌驾于大曌之民,边关百姓常常因之而受欺。受欺之百姓告到官府,官府却罔顾国朝律法,一味的压制自家百姓、只图息事宁人,百姓稍有反抗便被治以破坏和睦、擅自启衅之罪,令百姓只能忍气吞声、对朝廷怨声载道,这又是自强吗?圣人门徒,就是这样学习群经之首、就是这样治理国家的?”

稍后,王战将前倾的身体坐直,又将大曌边关的现实问题抛出。

无论东林还是阉党,面对皇帝砸过来的事实,还是无人能接得住,都是哑口无言。

六月以来,几次的朝会,皇帝的话语都如同一波波的大潮,而殿上的一次次寂静便如同大潮的间隙。只要有大潮,就有寂静的间隙,两个月以来一直如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