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文学

沸腾文学>翁美玲61岁 > 第9部分(第1页)

第9部分(第1页)

“无线最后指派翁美玲出演‘黄蓉’是因为她的造型和气质最为接近,并非表示其他几位候选者不及翁美玲出色。”同样是新人,翁美玲却可以得到这个角色的演出,必然给其他几位候选新人以打击,无线为了安慰,表示将安排落选的另三位新人吕静红、黎燕珊、韩小红在将来的《神雕侠侣》里演出。

而监制王天林的说法与邓伟雄相似,同时她又补充道:“在最后的试镜中,翁美玲在文戏和武打戏中均表现灵活,所以选中了……翁美玲长相甜美,演出年轻时代的‘黄蓉’没有问题,但《神雕侠侣》里的‘黄蓉’则需要另觅人选。”

翁美玲是个新人,演出经验太浅,无线挑选她担当大梁同样是一种冒险,在确定了翁美玲的人选之后,无线也曾考虑是否让翁美玲进入艺员培训班训练,但终因时间急迫,未能实行。

除了黄蓉,出演郭靖、杨康、穆念慈的演员,分别是黄日华、苗侨伟和杨盼盼。

无线有力捧新人的传统,六十集的《射雕》,其中的主角,几乎全是新人。无线五虎将中,《射雕》里已出现了“两虎相争”的景象,黄日华比苗侨伟更幸运,挑起了男主角的大梁,因为其时的黄日华出道后就立即出演了几部电视剧,如1982年的《天龙八部》,黄日华和汤镇业在剧中分别饰演虚竹和段誉,成为当红小生,而苗侨伟则是无线要力捧的新人。

虽然83版的《射雕》被恭维是最经典的《射雕英雄传》,主角黄日华也被称为“永远的靖哥哥”,但他十分谦虚并且坦诚,对于当年接拍《射雕》,他竟然自曝连原著都没有看过。至于什么表演得“入木三分”之类的褒奖,他更是颇不以为然,自认为自己当时刚刚出道,根本谈不上什么表演经验,“我只是把郭靖想象成自己,演郭靖就像演自己,根本没料到会有那么大的影响。”如此说来,也是本色表演的一个典范。不过相反的是,他对2003年大陆版本的《射雕》非常期待,“我希望大家在看新《射雕》时,抹掉对我二十年前的印象,用新的眼光去看。”至于他的“靖哥哥”是否就是经典郭靖,他依然很谦虚地认为,“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经典,张智霖的表演我看过,憨厚有余而英气不足。倒是李亚鹏与书中的形象极为相似,虽然我还没有机会看他的表演,但很多朋友看过以后都说他演得不错,没准真的像张纪中说的那样,看新版《射雕》的这一代人会把郭靖的标签写上李亚鹏的名字,其实这也是我最想看到的。”

第六章 射雕(3)

80年代是香港电视的黄金时期,而从六七十年代起,香港电视逐渐实行企业化管理,追求电视制作的高回报,十分关心电视剧的收视率,并最终被收视率所缚。在制作中具体表现为题材上选用大众口味,而演员方面则实行明星制,因此,作为电视界老大的无线,就对造星运动乐此不疲,其时涌现了大量的大牌明星,如周润发、无线五虎、翁美玲……而80年代的电视剧,很多都影响至今,成为不可“逾越”的经典。在无线则有1980年的《上海滩》、《网中人》,1983年的《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1984年的《鹿鼎记》、《新扎师兄》;亚洲电视台收视率达21点的《天灵》,18点的《十兄弟》以及20点的《秦始皇》。

有必要谈一下当时的电视业。

1980年到1989年的整个80年代,电视业跟随香港经济起步而繁荣,进入所谓“美丽年代”。80年代的香港,经济高速起飞;1984年中英会谈确定香港前途,人心趋于稳定,电视台的发展相当活跃,(无线、亚洲)两家电视台相继推出的香港小姐、亚洲小姐这类歌舞升平的选美节目大受欢迎。

亚洲电视前身,香港商营有线广播电台“丽的呼声”(该公司于1949年成立)于1957年5月29日正式推出电视服务“丽的影声”,此为香港及远东地区第一家电视台,揭开香港电视广播的历史新一页。当时“丽的”以收费方式提供服务,成立初期向每个用户收取二十五元的月费,以当时的水平来说是相当昂贵,一般市民难以负担,所以“电视”在当时的香港是上流社会的奢侈品。这种状况到了1967年才得以扭转。当年11月19日,“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简称“无线”)正式成立,推出免费电视广播服务,从此两家本地电视台开始了竞争局面。

随着新经营者的加入,市场竞争愈趋激烈,在1970年至1979年这十年,电视台进入了“风云年代”。丽的影声由于受到无线免费服务的冲击,被迫于1973年免费提供电视广播服务,并易名为“丽的电视”。不久,由香港主要广播电台——商业电台与多份中文报纸合资成立的香港佳艺电视(佳视)于1975年9月7日启播,加入市场竞争,成为香港第三家免费电视台。不过,由于当时的香港政府发牌给“佳视”时加入了限制,“佳视”必须让出部分黄金时段作教育性节目的广播,造成先天性的缺陷。在激烈竞争下,经营更形困难。结果不到三年,“佳视”最终在1978年8月22日倒闭,结束了三国争雄的局面。期间,佳艺电视也推出了米雪版的《射雕英雄传》,很受观众欢迎,米雪的“黄蓉”成为翁美玲将要超越的参照。

80年代“丽的电视”三度易主。它的英国母公司在加拿大投资洗衣厂失利,决定收缩东亚地区业务,遂于1981年3月把丽的电视出售给澳洲财团。但不出两年股权又出现变化,商人邱德根透过旗下的远东集团收购“丽的电视”股权,并于1982年9月24日正式易名“亚洲电视”。七年之后,邱德根把亚视的股权出让给林百欣的丽新集团和郑裕彤的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

直至今日,在香港有电视的地方,就少不了TVB(无线)和ATV(亚视)的较量,但亚视在香港一直处于第二的位置,不及无线受欢迎。

翁美玲争取到“黄蓉”一角之后,《十三妹》还在收尾。《射雕英雄传》的第一部《铁血丹心》于1982年12月份正式开拍。在这一部,还是黄日华的“郭靖”纠缠于“江南七怪”和“成吉思汗”之间,在“蒙古草原”上“弯弓射大雕”的时候,翁美玲在这一部分的戏份不多,她直到《铁血丹心》的第九集才出现。

在剧中第一次出场时,“黄蓉”还是个灰头土脸,破衣烂衫的乞丐,是郭靖口中的“黄贤弟”,逍遥自在,也爱打抱不平。翁美玲在这一剧集中把“黄蓉”的刁钻机灵的性格发挥得很充分。

有邋遢的乞丐形象做铺垫,“蓉儿”的出场才显得惊艳,“蓉儿”与“靖哥哥”在海边的一叶轻舟上正式会面,成为佳偶。

而翁美玲自己是如何理解这个角色的呢,她曾自作一文《我的黄蓉》,透露出了自己拍《射雕》的种种体会和认识。在文中说:“黄蓉给人的感觉是冰雪聪明,娇俏可人,而且善解人意。但个人觉得她是个极其复杂的个体,而且性格非常极端;她自私、自我、野蛮、任性、主观;自己喜欢的人可以千般关照,对不喜欢的人却不屑一顾;就如黄药师给她的评语:‘七分邪中三分正,三分正里还有七分邪。’一点也不错。”

翁美玲对“黄蓉”的感情也很复杂,有爱有怜:“我相信现实生活中确有黄蓉的存在,但却并不讨好,而这样一个女孩,纵使美若天使,也会惹人反感。个人实在佩服金庸的生花妙笔,他把黄蓉描绘得可爱可人,所有的缺点亦被‘可爱’两字掩盖了,黄蓉的形象亦为千千万万的读者及观众所接受。”

参照此前,翁美玲收到其舅父从英国来的家书,信中说“黄蓉根本就是你”,我们似乎可以从翁美玲上面那一段话中看到一点顾影自怜的况味——“而这样一个女孩,纵使美若天使,也会惹人反感”——同时又可以看做为一种不自信的表现。

翁美玲的确是进入了“黄蓉”的角色了,在这篇文章中,她借题发挥,谈到自己对感情的看法和认识:“而对郭靖黄蓉的一段恋情,有些人或许会觉得以黄蓉之刁横,竟会对愚厚的郭靖情深不移,实在是教人费解。但感情这回事是不能解释的,何况郭靖的纯厚善良与憨直均是黄蓉所缺的,与郭靖在一起,不就是对自己性格上之不足的一种补偿吗? 而对姻缘这事,我相信有些是凭天意的。我自己不会强求,但一旦选定了,便不会随便放弃。”

第六章 射雕(4)

“性格补偿”与“缘分天注定”是翁美玲认为“黄蓉”与“郭靖”之所以会在一起的理由,而这两个理由,何尝又不能解释她之所以对汤镇业一往情深呢?

虽然舅父认为“黄蓉”就是她,不过翁美玲还是很清楚自己与“黄蓉”的不同,她在文中接着写道:“总括而言,我也很喜欢《射雕》中黄蓉的角色,因为比较活泼,气氛也会比较轻松,而且我自己性格较倔强,能否在众人面前嚎啕大哭也是个疑问。但拍了这许多个月的古装武打场面,真羡慕穿上时装拍戏的轻松,我希望尽量尝试多方面的角色。我并不介意自己能否演黄蓉,我只在乎自己能否演好黄蓉。”

翁美玲绝没有将自己等同于“黄蓉”,这仅是她演艺生涯的一个角色罢了:“‘黄蓉’对于我只一份工作,只要这份工作落在我身上,我便要全心全意地做好它。《射雕》快要竣工,尽管在这段日子里,难免遇到有不愉快的时候,但亦由此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亦由此丰富了自己的阅历,辛苦也是值得的。或者有这么一天我离开这圈子,但现在只是个开始,我会好好的珍惜它,令它变成一串串美丽的片段。”

由于有了米雪做参照,观众自然很关心翁美玲的“黄蓉”能否超越前者,虽然翁美玲只想埋头把角色做好,但这种无形的压力使她十分在意自己的这个“黄蓉”在观众眼中的印象。《射雕》是长篇连续剧,《华山论剑》还在赶工的时候,《铁血丹心》已经播出了,有人问她,自己预料会有什么反响,她答道:“可能每个人都会赞我,何况我委实没有经验,又没有受到戏剧训练,更不懂武功。”但这并不表明她就严重不自信,她给自己打气说,“连自己都没有信心,畏首畏尾,别人怎么可能看我?”“我知道我演技和经验不足,所以我得花比别人多十倍的时间去学习。”“别人若问我凭什么拿到‘黄蓉’的角色,我只能说我运气好,但接下的日子,我却必须以演出的成绩去面对观众。”

但无论如何,翁美玲对于自己能出演这个角色,的确心情欢欣雀跃,她在1982年年底给亲人的信中如此说道:“很开心知道你们都为我而快慰,自己虽然还未能回报你们多年来的亲恩,也算替你们争回面子,对于这次的机会,我是会尽力而为。近日可把我忙死了,做访问、拍照、造型、上武术堂和未做完的《十三妹》等等,一切都是时间。《射雕》是紧接《十三妹》的,所以相信圣诞假我也要返工。《射雕》预拍到明年五月。听说三月中便开始放映。但之前《十三妹》也先推出,希望《十三妹》的“嫩技”不会影响“黄蓉”一角便好了,现很多人都叫我“黄蓉”或“YELLOW YUNG”,而不是翁美玲。很多人说我越来越似米雪的化身,可能是因为我的兔仔牙,加上他们都把米雪的“黄蓉”和我比,故内心的压力也很大,为了这个角色我还要看全套金庸的原著《射雕英雄传》来更认识自己,近日来我是见报率最多的一角,但愿一切顺利下去。”

《射雕》是无线的大戏,场面算得上港剧中“大制作”的一部,饰演杨铁心的谢贤就坦承该剧难拍,“由于人物众多,场面浩大,剧情复杂,武功奇博,怎么处理各个环节?谁才是最理想的演出人选,如何使动作画面更紧凑,更丰富?这些问题的确让监制、编剧和武术指导煞费思量。而做演员的,也比平时辛苦。”

无线出于对《射雕》的重视,还特意聘请了程小东作为该剧的武术指导,群戏的武打场面十分热闹。

83版的《射雕》在制作上无法与2003版的《射雕》比肩,已是公认的事实,限于环境,83版《射雕》的《铁血丹心》的外景地设在香港大屿山,在凤凰山脚的一个茶场搪塞一个大漠风情,效果当然远远不能“忠于”原著。

整个《射雕》剧组阵容庞大,导演、摄影、剧务、编导化装、演员,有几百人众,但拍摄进度却非常快,剧组只花了十天,便完成了剧中全部的“草原情节”。不过这样的外景,在《射雕》的演员眼里,已经相当“逼真”了,且“效果相当理想”。

扮演蒙古公主华铮的黄造时就说:“外景当然是比较逼真,那几天拍外景,气温严寒,风沙骤起,倒有点大漠豪情……那些所谓武林高手,许多都冷得瑟瑟发抖。”

随着拍摄进度的推进,翁美玲越来越觉得出演这个角色如入沼泽地,渐行渐艰难。虽然后来的观众认为她的版本的“蓉儿”最形神兼备,但事实上,翁美玲认为这个角色很难演,她认为“黄蓉”是个城府极深的女人,喜怒无常,难以把握,加之这部剧跳跃着拍,并非一场戏接着下一场戏,让她感慨“真是好吃力”。

“我不能否认自己拍的很辛苦,虽然我想做到最好,但结果仍让自己失望,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

翁美玲接到“黄蓉”的角色,最初并没有得到观众和舆论的认可,《铁血丹心》播出之后,翁美玲不但被批没有演技,还被指责长相抱歉。这些批评让她颇为在意,她有苦难言,以“太累了”为理由一笔带过,“拍《射雕》是很累的,有时睡得不好,就不上装。”“人累时用什么也难掩得住,我睡得不够的话,看上去难免显得憔悴,人们在批评我没有演技之余,连带还说我长得不漂亮,没有黄蓉的美丽了。”

第六章 射雕(5)

在拍摄期间,翁美玲在一场武打戏中,由于节奏没有掌握好,被对打的武师刺伤了左眼,受伤的刹那,只见翁美玲以手捂住左眼,“哎呀”的一声,鲜血就从手缝里流出,哭道:“我的眼睛看不见了!”当时扮演“洪七公”的刘丹赶紧将手伸到她的面前,问她能不能看清,她收住了慌乱的心神,才答道,还能看到,总算令人松了口气。但与她对打的武师已经吓傻,深恐自己闯了大祸,又是打电话报警,又是叫救护车,一时手足失措,反而是受伤的翁美玲安慰他,幽了一默,说道:“我正想开双眼皮呢,这下好了,免费!”

这是一场她一人对打三人的武戏,出事时,她虽然如此安慰他人,其实自己心中也没有底,被对方的兵器划伤了的一瞬间,她本能地闭上眼睛,但泪水已经充满了眼眶:“强忍着泪水,可是已感到隐隐作痛,在惊慌的情绪之下,血水和泪珠便如黄豆般的滚下来,再也忍不住了。相信当场很混乱,耳边听了很多安慰的话,便感到自己的身体被抱上一架车,这时反而心情由惊慌渐渐变为冷静。告诉自己:‘根本不会有事的,小痛不忍,大事不成!’当医生说要缝五针的时候,这五针简直像要缝在我的心上一样。内心的彷徨、辛酸再也掩不住了,身边每一个人所说的慰言都是那么亲切,啊!‘妈妈,你不能知道这件事的!’”

“我出奇地很乐天,迫不及待要看看纱布下的五针是怎样地难看,我以最坏的念头去接受这件事的发生,我很害怕自己从此破相,怎样也不能破相!还有四十集的‘射雕’未完成,我真是死也不甘心,所以当时的心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