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利贞,亨;畜牝牛,吉。
履错然,敬之,无咎。黄离,元吉。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耊之嗟,凶。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出涕沱若,戚嗟若,吉。王用出征,有嘉折首,获匪其丑,无咎。
(译文)
“三十、依附,利于未来,通达顺利。饲养母牛,带来丰余吉庆。
踏着规范的步子,遵循着这生活,就没有什么过失。依附着这大地,始终吉利。太阳西斜离去的时候,不敲击瓦缶巡逻,会使老人们担忧叹息,将会有凶险发生。突然遭受袭击,焚烧,杀戮,一遍狼藉。劫后痛哭流涕,愁苦不展,唉声叹气,痛悔么及。(经过血的教训,加强防范)出现了好的局面。君王派兵出征进行了清剿与讨伐,并嘉奖了那些除去首恶的立功者,以及捕获了那些不正和从事劫杀抢掠的丑恶者,消除了灾患。”
(解说)
“离”指离开,背离;又指附丽,依附之意。这里应指“依附”之意,即依附、依靠国家的意思。“畜”:蓄。“牝”(pin):母。
“离,利贞,亨;畜牝牛,吉。”
这《离》篇的立论内容,其意是“有了依附,未来就有好处,通达顺利;饲养母牛,会带来丰余吉庆。”
为什么有了依附和饲养母牛,会带来好处呢?通过本篇内容就知道,百姓要依靠国家的力量,即本篇最后所讲的君王出师给人们带来了生活生存的安定,不受侵害的保障了。再一是,还要大力发展经济(即养母牛),也是保障的根本。这就是本题目所立论的内容,也是本篇所立论的内容。
“履错然,敬之,无咎。”
“错”:更选,交错。“然”:这样,那样,对等。“履错然”是指按部就班的意思。“敬”:慎重。本段意思是“踏着规范的步子,遵循着这生活,就没有什么过失。”
“黄离,元吉。”
“黄”是喻大地之意。“黄离”指大地是人们的生存依靠,依附的根本。前一句讲的是要有生活准则与依附;本句则是讲要有依靠的根本,才能“元吉”,即再好不过的结果了。
“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耊之嗟,凶。”
“昃(zè):太阳西斜。“鼓”:敲击。“缶”:瓦器。“耊(dié):老人。“嗟”:叹词。
本段意思是“太阳落山的时候,不敲击瓦缶而歌,会使老人们担忧叹息,将会有不幸事情发生。”这里是讲要提高警惕,防备村庄遭受袭击,这说明《周易》时代是个不安定的社会,正符合西周后期的时代背景,那是个诸侯纷乱的时代。一个地方或村庄,要靠自治联防来保卫自己的家园,否则就会遭受到匪徒突如其来的袭击。如果村庄放松了防备警惕,就有可能遭受到烧杀抢掠。如同上世纪的军阀混战时期,土匪横行,袭击村寨,杀人放火,抢夺财产,是时常在一些地方出现。《周易》时代的村庄也面临着这种局面。所以太阳落山时,就要有人敲击瓦器,站岗放哨,否则就要遭受不幸事情发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
本段是承上段的继续,因放松了警惕,终于招致灾难的发生。“突如其来的偷袭,焚烧,杀戮,是一遍狼藉”。这正是没有做好防备工作,才出现了惨痛事情的发生。
“出涕沱若,戚嗟若,吉。”
“出涕沱若”:泪如雨下。“戚”:忧伤。“戚嗟若”:忧戚叹息。
这是劫后余生的痛苦反思。本句意思是“痛哭流涕,愁苦不展,唉声叹气,悔恨莫及。”然而本段最后出现了一个“吉”的判词。这只能是劫后余生者,有了血的教训,有了反思,提高了防备的警惕,避免再遭袭击。以及引起统治者的重视,加强了治安的防范与打击。结果就是向着好的局面发展,自然用“吉”来表示。
“王用出征,有嘉折首,获匪其丑,无咎。”
这最后表述的是,确实“引起君王的重视,派出军队进行了清剿与讨伐,并嘉奖了这次清剿中斩杀匪首的那些立功者,以及捕获了那些不正和从事劫杀抢掠的作恶者,消除了灾患。”
本段里的“匪”是指行为不正的人,“丑”是指丑恶者。这里的“匪”与“丑”,是指那些抢劫杀人越货的坏人。
本篇通过讲述一个村庄遭受到一场浩劫,以此论证百姓依附国家的道理。在西周时期,随着诸侯之间的摩擦,上升到战争,并且外有方国的侵扰,不难想象社会治安是非常脆弱的,人们的生活并不安宁,随时都有像本篇描述的那样,遭受突如其来的烧杀抢掠的灾祸。这种情况自西周后期的中国历代王朝在走向衰落时期都不曾中断过,就是上世纪的前半叶,一些山区农村,与《周易》里描述的那样。因那是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土匪横行的时代,一个村寨随时都有可能遭受土匪的偷袭与烧杀抢掠。读读《周易》这篇文章,就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忧患意识。为了避免灾祸的发生,村民不但要加强防范,而且更要依靠国家的力量来保障。作者强调的是,国家是百姓依附的根本,是安宁的保障,这是本篇论述的中心。而本篇的立论里还提出了一个理念,即饲养母牛,这是寓意着发展经济,经济发展了也是消弭灾祸的一个根本之一。因经济发展了,百姓也就安居乐业了。总之,本篇依然是为“君子”讲述的政治道理。
喜欢周易哲学解读请大家收藏:()周易哲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