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魏仁浦病逝,且被赐予谥号以及加封中书令、子爵的消息,伴随着邸报的发行,从洛阳,流传到了全国。
&esp;&esp;皇帝的看重,让其葬礼,可谓是极尽哀荣,文武百官,以及勋爵子弟,哪怕是皇弟卫王,也亲自过来祭奠一番。
&esp;&esp;文人是最敏感的。
&esp;&esp;他们自然能够明白,皇帝的这番行为,其实也表明,皇帝一直是尊贤使能,渴望良才的。
&esp;&esp;所以,这些内心火热的人,也是万分期盼,能够得到重用。
&esp;&esp;而其中,许诺自诩为相才的,更是议论纷纷,对于进士制度,极为不满。
&esp;&esp;他们言语称,考试是考不出良才的,只能说收下一群死读书的人。
&esp;&esp;这般的言论,在洛阳竟然还有一番市场,完全出乎了李嘉的所料。
&esp;&esp;读书人不满,属于精英阶级的读书人不满,这就足以让他警惕了。
&esp;&esp;对于洛阳的风吹草动,李嘉是极为关注的,一国之都,其实就相当于一个国家的晴雨表。
&esp;&esp;如明末北京鼠疫,百万人口仅剩下不过时来万,清末的北京,更是一片狼藉,保守守旧,几乎见不得多少工业。
&esp;&esp;元末的大都,因为大运河的截断,饿死了数十万人。
&esp;&esp;当然,如果杠一下,北宋的汴梁,其实在靖康二年,也就是金人第二次围城时,其实已经残破不堪,人口散逃了大半。
&esp;&esp;“调查一下,看看是什么情况!”
&esp;&esp;皇帝闲话不多说,有事没事先调查一番再说。
&esp;&esp;刘文应下,皇城司又来任务了。
&esp;&esp;“对了,洛阳的粮价,这几天降的有些多了。”
&esp;&esp;就在其将要走时,皇帝突然叫住他,然后眯着眼睛说道:“按照道理来说,秋粮入库,斗粮从二十钱,降至十六七钱,也着实不大,往年都是这般。”
&esp;&esp;“但今年,却降到了十五钱,十五与十六,虽然只是一钱之差,看上去小,但实际上却很大啊!”
&esp;&esp;刘文听闻,在这秋末,他的额头满是细汗。
&esp;&esp;粮铺之粮低贱,那收粮时,必然是更低,斗米十钱,八钱,甚至六钱,都有可能。
&esp;&esp;谷贱伤农。
&esp;&esp;“奴婢打探了一番,街面传闻,是小麦产量高,让粮价低贱了许多。”
&esp;&esp;“哦!”皇帝轻轻点头,但仍旧不太满意,他言语道:“话虽如此,但也不能轻信流言,这样,皇城司去仔细调查一番吧!”
&esp;&esp;“诺——”刘文马不停蹄的离去。
&esp;&esp;李嘉颇有感触地笑了笑,自己还真是个好皇帝啊!
&esp;&esp;随即,不到半天时间,文人对于进士制度不满的原因,皇城司调查出来了。
&esp;&esp;原因有两种。
&esp;&esp;一个是六代时期的荫官阶级。
&esp;&esp;这群人依靠父祖的余荫,从而成为了官员,属于朝堂的主流。
&esp;&esp;而,伴随科举制的盛行,朝堂之上的进士们越来越多,录取的名额也多了起来。
&esp;&esp;这样,他们抱团,必然会挤压荫官们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