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文学

沸腾文学>三国以后是哪个国 > 第9部分(第2页)

第9部分(第2页)

这段时间可以称得上曹睿与郭女王及其家族最“和谐”,最“母慈子孝”的时光;我以为如果曹睿当时就死,那么后世的所谓“二十四孝”会预留给他一个位置才对。

但遗憾的是,幸福时光与不幸时光相比,幸福永远是短暂的。

没过几年,我们顺风顺水的郭女王就去见了魏文帝曹丕,而其家族的兴盛也戛然而止。

我们来看看《三国志&;#8226;魏书&;#8226;后妃传》中关于郭女王最后的记载——“青龙三年春,后崩于许昌,以终制营陵,三月庚寅,葬首阳陵西”,即是说“青龙三年(公元235年)春天,郭皇后死在许昌,”;郭女王的下场,让大家想起谁没有?

是的,居然与蜀汉那位传说中的吴皇后及其兄吴懿一样,忽然置于万般殊荣笼罩下,而又忽然以区区一个“崩”字结束了。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呢?答案很简单——她是后妈,而再好的后妈,也不可能比你亲妈更亲——更何况这个后妈还是你的杀母仇人。

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中记载“初,甄后之诛,由郭后之宠,及殡,命被发覆面,以糠塞口,遂立郭后,使养明帝。帝知之,心常怀念,数泣问甄后死状。郭后曰‘先帝自杀,何以责问我?且汝为人子,可追仇死父,为前母枉杀后母邪?’明帝怒,遂逼杀之,敕殡者使如甄后故事。”

此文是说“郭皇后因为有曹丕的宠信,所以阴谋害死甄皇后依旧不依不饶。等到甄皇后下葬那天,她让人将甄皇后的尸体以发覆其面,以糠塞其口来,以此侮辱尸体。等到她被正式册封为皇后,将甄皇后的儿子曹睿也领养为自己的。后来曹睿登基,意外获知事情真相,但又不敢相信会是这样,所以哭着问郭皇后到底他母亲是怎么死的。没想到郭夫人却说‘你亲妈是你亲老子杀的,我管的着吗?况且你是你老子的儿子,查出真相又怎么样?你能因为你那死鬼老妈而仇恨你那死鬼老爸?能因为前一个妈把后妈平白死杀?’。听到这里魏文帝曹睿愤怒了,满怀仇恨的他逼迫郭皇后自杀,而对她尸体的处置方式就和她对自己母亲甄夫人的处理一样”

而同样是裴松之注引的《魏略》中说“明帝既嗣立,追痛甄后之薨,故太后以忧暴崩。甄后临没,以帝属李夫人。及太后崩,夫人乃说甄后见谮之祸,不获大敛,被发覆面,帝哀恨流涕,命殡葬太后,皆如甄后故事。”

这两种说法对郭夫人的死因各执一辞。前者说是“遂逼杀之”,也就是曹睿听说是郭夫人害死自己母亲,就逼死了她;后者是说“及太后崩,夫人乃说甄后见谮之祸”,是说曹睿直到郭夫人死才知道是郭皇后阴谋害死自己的母亲。但两者对“如甄后故事”的记载却惊人的一致,所以无论郭后究竟是死于自然或曹睿杀死,想必她的身后世都同样是凄惨无比的。

其实自古以来,宫廷中互相攻击倾轧之事所在多有;帝王后妃出身不同,背景各异,利益关系更是背道而驰,想让她们和平共处,才真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比如甄夫人本是俘虏,而郭夫人不过候府奴婢,两人同为“苦出身”,按说多少应存些“阶级感情”;却只因沦为了当权者的玩物,便引得身败名裂,双双落得凄惨结局,也实在令人扼腕。说到底,掌握她们命运的始终不是她们自己,而是那看不见的权力与欲望之手。

也是自从郭皇后死后,可能是有感于郭后对自己曾经的养育之恩,也可能曹睿认为郭后可能确实是被冤杀的成分居多,所以有较长一段时间曹睿可能还是思念郭皇后的;但每当想到自己生母的悲惨命运,这种想念又会转化为无止境的仇恨;再加上当时诸葛亮已死,魏国的心头大患已除,曹睿有更多的时间处理个人事务,有更多的时间反思自己,反思整个人生;但这些,却都最终令曹睿迷失在感情与道义的漩涡中,无法自拔。

从此以后,那个“秦始皇、汉孝武之俦,才具微不及耳”的曹睿不在了;那个深知“狱者,天下之性命也”的道理,精通律法的曹睿不在了;取而代之的,却是一个自私自利,贪图享乐,甚至于渴求长生不老的腐朽帝王。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14节 在辉煌中走向深渊

曹睿同志执政初期,应该说还是位明君,是对魏国做出了历史贡献的。

王沈《魏书》中记载曹睿道“即位之后,褒礼大臣,料简功能,真伪不得相贸,务绝浮华谮毁之端,行师动众,论决大事,谋臣将相,咸服帝之大略。性特强识,虽左右小臣官簿性行,名迹所履,及其父兄子弟,一经耳目,终不遗忘。含垢藏疾,容受直言,听受吏民士庶上书,一月之中至数十百封,虽文辞鄙陋,犹览省究竟,意无厌倦”。

这段记载是说“曹睿继承皇位之后,嘉奖有功大臣,采取‘大部制’精简机构,事情真假在政府中变得难以混淆,他更明辨是非,务求断绝大臣腐化浮夸或诋毁别人的事件发生;而每到行军打战,决策国家发展方针,无论是文官或武将,也都会被魏明帝曹睿的才略深深折服,无不钦佩其业务水准之高。他的记忆力还非常好,那怕身边最微不足道者的简历让他看见,从此这人及其父母兄弟子女的状况他都能倒背如流,而且终身不忘。最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够容忍对他不好甚至不利的批评,却不会*诛戮大臣;更接受普通公务员、读书人甚至于平民的意见书,有时一个月内连续要读好几百封信,但那怕这些信中有的错字连篇、有的语法混乱到难以看懂,曹睿同志还是会努力阅读理解直到看懂为止,没有丝毫的懈怠困倦”。

虽然历史上对魏书的评价不高,甚至于后世那没事砸邻居家水缸玩的司马光更明说“《魏书》多妄(魏书里好多记载都是胡说的)”,但是关于曹睿的这部分记载,恐怕还是有其客观部分的,我们可以用《三国志》中的记录与其相对照。

比如《三国志。魏书。明帝纪》(曹睿的传记)记载“八月,孙权攻江夏郡,太守文聘坚守。朝议欲发兵救之,帝曰:“权习水战,所以敢下船陆攻者,几掩不备也。今已与聘相持,夫攻守势倍,终不敢久也。”先时遣治书侍御史荀禹慰劳边方,禹到,於江夏发所经县兵及所从步骑千人乘山举火,权退走”。

曹睿显然并非刘禅那种明白些政治却暗于军事的人,一句“夫攻守势倍,终不敢久也”就将久经战阵的孙权弱点暴露无遗。而这场战斗的结果是,没有几天孙权便被御史荀禹的一把大火吓跑了,颇有些后世‘风声鹤唳’的意思。

同样是《明帝纪》的记载“孙权入居巢湖口,向合肥新城,又遣将陆议(这家伙就是陆逊)、孙韶各将万馀人入淮、沔。六月,征东将军满宠进军拒之。宠欲拔新城守,致贼寿春,帝不听,曰:“昔汉光武遣兵县据略阳,终以破隗嚣,先帝东置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祁山,贼来辄破於三城之下者,地有所必争也。纵权攻新城,必不能拔。敕诸将坚守,吾将自往征之,比至,恐权走也。”秋七月壬寅,帝亲御龙舟东征,权攻新城,将军张颖等拒守力战,帝军未至数百里,权遁走,议、韶等亦退。群臣以为大将军方与诸葛亮相持未解,车驾可西幸长安。帝曰:“权走,亮胆破,大将军以制之,吾无忧矣。”遂进军幸寿春,录诸将功,封赏各有差。”

即使御驾亲征面对孙权、陆逊亲率部队,曹睿也能够从容应付,并将其击退。虽然我们都知道孙权或陆逊远没有在《三国演义》中那种才能,可也并非庸碌无能之辈。而曹魏虽然兵强马壮,综合国力比吴蜀相加还要强大,但也并非是个人统帅兵马就能打仗的。主帅的决断及领导力,多少也会影响战争的结局。

所以即便曹睿没有他爷爷曹操那种雄才伟略,但“行师动众,论决大事,谋臣将相,咸服帝之大略”的评价,恐怕也还是贴切的。

而至于其明断才识,则可以参考《陈矫传》引《世语》中记载。

其中写道:大臣刘晔(这小子血统比刘备牛多了,汉光武帝嫡系传人)因为最早接触到曹睿,所以凭借和皇帝的“老熟人”关系诋毁仇人陈矫专权;可到了最后,曹睿却没有被刘晔蒙蔽,而是单独召见陈矫说“刘晔虽然陷害您,但我很清楚您的为人,这件事根本不用放在心上。”命令手下以黄金五鉼赏赐陈矫,陈矫却说自己没有功劳所以不要。谁料曹睿却告诉他“怎么能以为这是简单的赏赐呢?您通过谈话知道了朕的心意,可朕怕您的老婆孩子不知道啊”。

单凭曹睿的这一手,实际上已比当今的许多政客还要高明得多;这已不单单是了解政治游戏规则的表现,更说明曹睿对于人情世故同样了若执掌,分寸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