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待读书人,本意是好的,可是,到后来就逐渐的演化为,类似免除赋税了。
再有就是,下面的那些士绅,人家交税全凭心情,自己有功名,名下有产业,朝中有关系,人家压根就不怕你地方官。
甚至地方官还得看本地士绅的脸色。
那想从人家手里收税,就更难了。
简单来说就是,再好的制度执行不下去,也是白搭。
对于这一点,朱由检没有刻意的再提出来,而是嘱咐了一声,一切按朝廷的制度执行。
之前关于士绅不纳税,朱由检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过多的计较。
可这一次不一样了,一只羊是放,一群羊也是放,既然要厘定税制,那就一块执行。
反正都是要得罪人了,长痛不如短痛,那就一块来吧。
还有就是火耗归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火耗,起源于万历年间。
张居正变法时规定,所有赋税全部改收白银。那么从百姓手里收上来的银子,有大的,有小的,不好统计。
各地官府在百姓手中收了白银之后,要重新铸成银锭,而后再上交朝廷。
那收上来的碎银子就要重新回炉融化后再铸定,那么这一过程中,熔炼出的纯银,可能就要比收上来的白银重量少,这就产生了火耗。
可朝廷向地方收的税银那都是有准确数字的,要是收上来的银子熔炼出的银锭没有达到这个数怎么办?
官府自然是不可能自己补上这个差额的,那就只能在征收的时候多收一些了。
但这火耗有多少,征收的时候该征收多少,那可就说不准了。
比如说一两银子有一钱的火耗,那么收的时候收一两一钱也就够了,但收一两二钱也不是不可以。
我向朝廷交一两一钱,那剩下的,对吧。
目前大明的税收,只收三样,粮食,生丝,银元。
粮食,什么时候都是硬通货,而且朝廷还鼓励百姓以粮食缴纳赋税,
生丝,是织丝绸用的。
征收白银所产生的火耗,在户部统一发行银元之后,已经解决了。
一块银元就是一两银子,也不用地方官府再回炉重新熔定了,火耗自然也就没了。
与此同时,朱由检又给官吏增加了俸禄。只不过也不能算是俸禄,而是额外发放的,叫补贴。
把火耗从官员手里抠出来了,那就得给人点好处作为交换。
就像雍正皇帝一样,火耗归公,但又有了养廉银。
可就算是雍正皇帝和官吏做了利益交换,依旧是免不了受人编排。
朱由检也知道,自己将来也免不了要受人编排,但他不在乎。反正明朝皇帝被编排,那都是常事了。
更何况,按照明朝皇帝的寿命,四十岁是一道坎。
大明十六帝,除了下落不明的建文帝之外,就只有洪武、永乐、成化、嘉靖、万历,五个人活过了四十岁。
而朱由检现在已经迈过了四十岁这道坎,在大明的历代帝王中,算是长寿的了。
活了这么久,也该动一动了。
喜欢在下崇祯请大家收藏:()在下崇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