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文学

沸腾文学>忘年恋曲别名 > 第2部分(第1页)

第2部分(第1页)

被痛苦万分地扔进了罪与罚那万劫不复的深渊。

爱在这时变样了,完完全全。伯格从此永远也不能停止把他与汉娜的生活和他与别的女人的生活相比较,永远都在寻找汉娜那无罪的复制品。他永远也找不到。

哲学把人遗忘了

如果你把它当做一部爱情小说来读,起先将体会到在这个飞一般旋转的时代已经没时间没能力切身体会的爱情的艰难与纯粹。然而,本哈德·施林克作为一个好作家,轻松而毫不留情地戳穿了我们企图抛弃自己责任的幻想,击中我们正麻木起来的灵魂,他在说,生活在历史中的每个人,就其人###、道德、使命来说,从来都不是无罪的。对于历史,谁都做不了局外人。

伯格自问:〃我们这代人应该如何对待屠杀犹太人那段可怕的历史?〃对着入狱的汉娜,伯格该告诉她不要为了这个愚蠢的谎言而牺牲自己的一生吗?该为汉娜展示一种生活远景以争取她缩短刑期的努力吗?当伯格明知汉娜在做自己不利的事情时,他无论出于爱情还是出于人###都不能视而不见,可是,按照他哲学讲师的父亲的看法,伯格必须尊重人的自由和尊严,必须让汉娜本人做最后的决定,而不是在她背后和其他什么人谈。这个问题永远不会有愉快的解决办法。汉娜为自己羞耻而走在毁灭的路上,设若她一生中最大的谎言被揭穿,因此得到释放,这个丧失了命运自主权的女人便真的得以解脱吗?同样,作为法律系学生的伯格明知有罪与否关乎表达方式,更明知汉娜的隐衷,却在法庭上保持沉默,是因为怯懦而不去拯救他所爱的女人,还是出自对汉娜尊严的根本的尊重?作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也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在这个时候,人提炼出来的哲学无情地把人给遗忘甚至抛弃了。所有的人都只能生活在历史里,生活在历史掩映下的现实中。人们所要竭力辩白的,不过是他们做的,是事实,那么既然是事实,不说也就罢了。从这个角度说,对罪恶的理解和谴责的永不调和的痛苦是一代德国人的命运,而如果搀杂以令人心碎的爱情,伯格就比其他人更难摆脱和战胜这种命运时刻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哲学帮不了他,法律帮不了他,写出自己的故事也帮不了他,生存即命运。或许每个中国人都没法像德国读者那样感同身受,但是,《朗读者》让人不由自主地对那个以思考著称的民族抱以无限怜爱,也因而感触到作者在进行这段〃闻所未闻的独白〃时内心深刻的隐痛。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袁楠:一种西西弗斯式的阅读(2)

德语是缜密的,如同他们的球队,如同他们的思维与交往方式。无可否认的是,这是一部典型的德国小说,作家反反复复地探索着,大段大段德国式对正义和罪恶的严肃思辩,或者有关尊重他人与追求自由的悖论,难免会让中国读者沉重起来;然而正是这一部分,成就了它的多义###和在史上留下回响的巨大可能。要向这个德国作家表示敬意,因为他在进行无法停止的苦痛思考时,从未炫耀过任何文学形式上的技巧。这是一个很老实的故事,人们都看得懂,并且可能都觉得好看,不过是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莎士比亚,他们各自得出的隐喻和象征不同罢了。就我而言,我以为伯格的朗读,或然是曾处在黑暗中的德国人对自身灵魂的烛照;而《朗读者》本身就是应该被朗读的小说,不仅因为声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眼睛的劳苦,更重要的是,为被作家逼到思考最边缘的读者提供一扇门……朗读的次数愈多,你或许就愈能奇妙地听到原文所传达的深长意味。童自荣先生做了这样一件好事。

对这样一部小说来说,我们不通德语多么遗憾,不过庆幸的是,小说的中译本在很大程度上清晰地表达出了一个异常复杂的话题。在当下遭遇《朗读者》,它引发的思考才刚刚开始,而且,就人类进程而言,这个话题也永远不会结束。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余斌:畸恋·谎言·罪与罚

畸恋·谎言·罪与罚

余斌

如果〃动人〃一词尚不算是〃磨光的二戈比〃,我想说《朗读者》是一部动人的小说。加诸〃发人深省〃、〃启人深思〃之类似乎都嫌过于堂皇、严肃了,没有〃动人〃二字来的贴切,……虽说这显然是一部严肃的书。

从某种意义上说,作者告诉我们的,是一个畸恋故事:十五岁的少年主人公米夏巧遇公共汽车售票员汉娜,由此引发出一段###曲折的恋情。这样的恋情自然不寻常,《朗读者》的故事因此也就不乏可读###。事实上,纳博科夫的《洛丽塔》所以名闻遐迩,很大程度上不就是因为中年男子与少女的不伦之恋有几分〃耸人听闻〃?当然,《朗读者》更容易让人想起的是瑞典故事片《教室别恋》(在那部片子里,三十七岁的女教师爱上了她年方十五的小男生)。二者甚至在某些题旨上也有重合之处,比如,一个少年在一个成###人身上获得了成长。米夏原本体弱多病,羞涩,内向,与汉娜之间的恋情却使他摆脱了他的自卑,他学习成绩的迅速上升令教师感到吃惊,他在女孩面前的胆怯变作了泰然自若(〃曾经沧海〃之后,同龄人在女孩面前变的把戏已成小儿科),汉娜居然给了他那么多的自信,连他自己都感到惊讶。他〃成长〃之顺利显然得益于汉娜温厚的天###。有意无意间,汉娜扮演了情人与母亲的双重角色,作为情人,她满足了米夏同时也满足了自己的情欲,还时常让对方有机会品尝〃男子汉〃的成就感;作为母亲,她照顾他、督促他,在恋爱中给了他某种安全感。以年纪论,她的确可以做他母亲,他们愉快的出游就是以母子的名义住进###,正像《洛丽塔》的主人公带着小情人以父女的名义四处漫游。不同的是,汉娜不像《洛丽塔》中的中产阶级主人公,受到礼俗道德的拘范,被罪恶感苦苦纠缠。她的经历、她的下层出身使她有一份《教室别恋》中女教师所无的实际和由务实而来的平衡,不象后者,全然封闭在一己的情欲之中,终至陷入###与疯狂。汉娜身上没有任何神经质的东西,作者也没有赋予她一丁点人造的浪漫,她很现实地面对她与米夏之间的关系:起初是宽和而不无愉快的接受,后来则平静地选择了离开。比之于《教室别恋》戏剧###的决裂,米夏与汉娜的一段恋情可说是无疾而终,###并未表现为一种破坏###的力量,也正因如此,这个故事给人温馨、浪漫之感。我们在一个畸恋故事里看到的不是病态,倒是意外地发现了正常、自然和健康。将一段畸恋写的微妙而又平实,于平实中见出优美动人,这如其不能称作可贵,至少也是难能。

假如作者在第一部结尾(也即汉娜的离开)处让他的小说收场,我们看到的将是一个抒情###的、带有怀旧色彩的故事,然而他显然无意于怀旧。男女主人公的畸恋了而未了:多年以后,作者让他们在法庭上意外地重逢,其时米夏已是一个反叛的大学生,来帮助法庭完成对纳粹罪犯的控诉,汉娜则是作为纳粹集中营的女看守接受审判。汉娜的身世之谜就此掀开了神秘的一角,而米夏亦因此骤然陷入了道德的困境。此前他一直是一个一厢情愿的忏悔者,他认定自己的背叛导致了汉娜的离去,并为此深深自责。现在汉娜新被发现的罪人身份使得往日的恋情变得可疑,也使他的忏悔变得复杂了。从这一刻开始,伴随着审判的进程,作者将一连串的道德难题抛掷到米夏面前:他是否与罪恶有了某种牵连,尽管他过去不知道汉娜的底细?集体犯罪中受命行事的人是可以原宥的吗?人们应该怎样面对他们的记忆?等等。当汉娜回答法庭质询时不按牌理出牌,困惑地问法官〃要是你,你会怎么做?〃之际,她也将这难题推到了每一个读者面前。这笨拙老实的一问真是直指本心,它使我们每个人都不再能够置身事外……难道我们在不同的意义上不都曾经面对过类似的选择?

倘若有些问题还可以在思辩的意义上进行的话,另一个问题则是米夏必须直面的:他终于发现,汉娜不识字,而且一直在掩饰这一点,为此她甚至承认一份对定罪至关重要的报告是她的手笔,那么,他是应该说出真相,还是尊重汉娜的意愿,缄口不言?他最后选择了沉默。他的动机已经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因为汉娜的选择如此强烈地震撼了我们,她执意要隐瞒她的文盲身份,她的大半生都建立在一个巨大的谎言之上,相比之下,她之一度成为集中营看守不过是个小秘密,而且这段插曲还是她为维持这个谎言付出的巨大努力的一部分。我们发现,她的种种令人诧异的举动和反应都指向了这个谎言。假如因为怕出丑,她过去的所为犹有可说,那她在法庭上的选择还是令人震惊:她认为做一个文盲比做一个罪犯更丢脸吗?她比###自己是个文盲更害怕###自己是个文盲吗?

有罪就有罚,汉娜最终被判了终身监禁。说不清这是对她的罪行还是她的谎言的惩罚,如果是前者,那样的重判对于她是冤枉了;如果是后者,她为谎言付出的代价过于惨重……罪与罚在这里简直不成比例。然而汉娜义无反顾认了罚。我得承认,这恰恰是书中最令我感动的所在。不识字是她最大的羞耻,泄露这个秘密对于她无异于丧失全部的尊严。不管她的做法看上去多么荒唐,汉娜是在以她的方式顽强地卫护着她可怜的自尊。在这里,判断这么做是否值得,她是否应该做出更合理的选择都已无关紧要,甚至是煞风景的了,……我们惟有感叹。

《朗读者》1

记得那时候我是十五岁,得了黄疸病。病是那年秋天发作的,到第二年春天才好。旧年的天气逐渐寒冷和暗淡起来,我的病体也愈来愈虚弱了。直到新年来到,才有了点起色。这年一月份很暖和,于是母亲把我的床移到阳台前边。我可以看见天空,太阳,云彩,听见小孩在院子里玩耍的欢声笑语。二月的一个傍晚,我听到一只鸫鸟在歌唱。

我家住在鲜花街一栋楼房的三层楼上,那栋建筑###无朋,是世纪之交建造的。我生平第一次敢于独自行走,就是从这条街到车站路去。巧的是我发病也就在那儿,那是旧年十月的一个礼拜一,我正从学校往家走,就猛地呕吐起来了。几天以来,我已经老感觉自己身体虚弱得很,我还从来没有这么孱弱过,每走一步都得使大劲儿似的。尤其是在家里或在学校都要上个阶梯什么的,我双腿就硬是抬不起来。另外,我吃什么也没有胃口。尽管坐在饭桌旁饥肠辘辘,可是一见饭菜我马上就会反胃。每天早上醒来,老是口干舌燥,感觉五脏六腑沉重万分,都挪动了位置似的。一下子变得这么衰弱,让我觉得很难为情,一呕吐起来就更是羞愧难当。这种情况以前也从来没有发生过。第一次发病是在回家的路上,我嘴巴里突然一下子就满是东西了,我尽力想全都咽下去,就咬紧牙关,闭紧嘴唇,手掌捂着嘴巴。可是,那些东西还是冲出口来,流过手指。我只好用手撑着路旁一栋房子的墙壁,眼睛往下瞧着脚边的污秽,呕出来的全是发亮而黏糊的涎水。

有位妇女前来照护我了,她那动作却不能说是很轻柔体贴。她抓住我的胳膊,把我拖着走过门楼下黑咕隆咚的过道,进了院子。往上看,只见窗口与窗口之间都绷着绳子,晾着浆洗过的衣物。院子里堆着木头,一间工场的大门敞开着,电锯###,刨花乱飞。院子的大门边有个水龙头,那女人旋开龙头,一上来先给我洗手。然后,她窝着两只手掌掬着清水,泼在我脸上算是给我洗脸。我掏出手绢往脸上擦着。

“去拿另外一只!”

她说。原来,龙头边放着两只桶,她抓起一只水桶装满清水,我则装满另外一只,跟着她穿过院子的门洞。她甩开胳膊把水泼出去,冲洗那满是呕吐物的石子路面,水冲下排水沟去了。然后,她从我手里拿过第二只水桶,把走道再次冲洗了一遍。

当她直起身子时,发现我哭起来了。

“小家伙!”

她说,有点惊奇的样子。

“小家伙!”

她又讲了一遍,一下子就把我搂进她的一双臂膀里了。我还没有她那么高呢。我感到她的一对乳房紧靠着我的胸部。在紧紧的拥抱中,我闻到自己嘴里那阵子难闻的味道,又闻到了她身上那股子新鲜的汗味。一时,我真不晓得把我那双胳膊怎么放才好。不过,我总算停住不哭了。

她问清楚我家住在哪儿,接着把水桶放回原处,不容分说就领着我踏上回家的路。她在我身边走着,一只手帮我拿着书包,另一只手还搀着我。从车站路到鲜花街其实没有多远。她走得很快,带有一种坚决果断的气势,这么一来,带动我跟上她的步子也不那么困难了。到了我家那栋楼前,她跟我说声再见就走了。

就在这天,母亲请来了医生,他诊断出我得的是黄疸病。瞅着个机会,我就把那女人的事告诉了母亲。如果不是这么着,我相信我再也不会去看望她的。我母亲理所当然认为,一旦等我好了,就应该去谢谢她,介绍一下我是哪家的孩子,另外,别忘了用零用钱买束鲜花。于是,在二月底的一天,我就到车站路去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朗读者》2

现在,车站路那栋高大的房子已经不复存在了。打那件事以后,我有许多年离乡背井。那房屋究竟是什么时候、又为什么要拆掉的,我也就不晓得了。现在的新房子是七八十年代建造的,有五层高,屋顶底下还带着装修好的空余间隔,正面打磨得光滑铮亮,就是小阳台和拱形窗没有了。大门口门铃密密麻麻的,显示出楼里面一套套小公寓也排得层层叠叠。住户随时搬进搬出,就像人们租轿车时开进开出一样随意。底层现在开了一间电脑商店,原先,那儿是一家医药店、一间食品店和一家录像出租店。

原来的老房子也是一样高,只是光有四层楼,底层用的是金刚石打磨的砂岩砖块,上面三层则是普通砖头墙面,镶衬着砂岩造的小阳台、转角楼和窗框子。通向那房子底层要走几级台阶,进厅堂也是这样,下面的台阶比较宽,上边比较窄,两边全都砌着矮矮的扶手墙,上边嵌有生铁扶手,底部作蜗牛状盘旋着。建筑物的大门两边还有门柱,门楣上有两只石头狮子,一只对车站路仰视着,一只却俯览着。那女人把我领到水龙头边所经过的,还只是一座边门。

其实,我从小男孩时代就注意到了这栋房子。因为,在左右那一排排房屋当中,这建筑实在鹤立鸡群。我当时就想过,如果这栋楼房再建造得厚重宽广点儿,就会把它紧邻的房子给挤到边上去,以便给它腾出更多地方。进得门来是间厅堂,或者常说的楼梯井,在我的印象里,那屋子里一进门迎面就对着几面大镜子,仰看天花板点缀着石膏花饰,低头看地上铺着长条地毯,带有东方式样的花纹,还压扣着磨得光滑了的铜棍。我暗自猜测,这种有板有眼的大楼,也仅仅是有头有脸的人们才能居住。可惜,因为年代久远,又受着附近火车的烟熏火燎,它已经黯然失色。所以,我又突发奇想,也许,里面原先体面显贵的居民也已经晦暗无光,不是聋哑昏聩,就是弯腰曲背了。

以后的好些年月,我居然一再梦见这栋房子。我做的梦都大同小异,都只是同一片梦境、同一个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