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北境这里的军民,自然并不是因为过食了山珍海味种种。
相反,他们是少吃了一样“东西”。
杨仪想到了大夫们所说,一到冬天这种症状就发的十分厉害。
为什么偏偏是冬日?因为北境酷寒,所有的菜蔬到了冬日,简直极其少见。
虽然杨仪看过不少的医药典籍,也记得曾有过类似症状的记载,但却并没有任何一本书曾说明此类病症是因为缺乏菜蔬所致。
可这会儿杨仪几乎认定了,十有八九,便是这个原因。
北境的现状,病症发作的季节,以及热毒炽盛的起因,种种交织在一起,让她窥见真相。
起身之时,杨仪忽然想起了洛蝶找到的那颗“枸橼”。
她忽然明白为什么自己会想到那颗极酸的果子。
杨仪读过有关于“枸橼”的记载。
那正是在皇帝给他的、从济翁先生那里的来的抱朴子葛洪的《玉函方》。
她曾彻夜读过几次的书。
《玉函方》中有一则记载——抱朴子曾遇夷人,自言水工众人患怪病,骨节肿痛,肌肤流血,或冷或热,患者必死,后得一神物名“枸橼”者,乃克之。
现在想想,那些船上的水手众人所得的病,多半跟北境军民的病症是一样的。
试想船上的境况,自然也是缺乏菜蔬,枸橼虽酸,却是果子。
杨仪想通了这个,身上一阵血热涌动。
但很快她又想到,既然知道了缘故,又该怎么解决此事?要让北境的军民在冬日人人吃上菜蔬……这仿佛是不可能的。
俞星臣从外而来。
正小甘小连因为听了杨仪分析病因,也正献计献策。
小连道:“倘若是菜蔬的话,冬日虽然难以保存,但腌菜却可以……不如叫他们多腌制些盐菜泡菜之类,到底也比没有强?姑娘,腌菜是管用的吧?”
杨仪忖度:“多半是有用的。”
小甘对小连道:“你怎么忘了,腌菜虽好,他们也未必能吃的起,要腌制,自然需要盐,盐有多贵?若说晒的菜干……或者还成。”
俞星臣听的稀奇,迈步入内,便问她缘故。
杨仪将推断“血毒症”起因的事情告诉了他,也知道他足智多谋,便道:“据我看来,要解决这种病症,最直接的法子莫过于让军民们别缺了菜蔬,可偏偏……难弄。”
俞星臣这才明白她们商议“菜干,腌菜”是什么意思,寻思了会儿:“既然是菜蔬之类,便是地里生的,那……茶如何?”
杨仪笑笑。
俞星臣知道自己说错了话,虚心求教:“怎么了?”
杨仪其实并无别的意思,反而觉着俞星臣想的很快,按照菜蔬来分类,茶也是地里长出来的“树叶”制成的,应也有效。而且也易于保存。
但却也有个跟“腌菜”一样的缺点。
杨仪道:“茶……当然也是甚好的,但这里连龚知县都只有一点旧茶,平民百姓又怎么喝得起呢。”
俞星臣哑然,他毕竟是贵公子出身,这些东西哪里看在眼里,故而没想到这点。
杨仪却又道:“我倒是想到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