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文学

沸腾文学>安东尼斯萨马拉基斯简介 > 第19部分(第2页)

第19部分(第2页)

·《手拉手》

第24届汉城奥运会堪称为一次极其成功的体坛盛典,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由此又一次得到了全面恢复。对于汉城来说,这届奥运会的意义更为远大,它为韩国向全世界展示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不断提高的国际政治地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汉城奥运会自争办开始,似乎主要矛盾就不在国际,而在于朝鲜南北两方民族之间。

由于奥林匹克运动尚未完全恢复元气,第24届奥运会的申办城市只有日本的名古屋和韩国的汉城。从条件上讲,名古屋的条件无疑要比汉城优越,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社会政局都是如此。

因此,国际奥委会委员都看好名古屋。

但是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这个被国际奥委会看好的城市争办还未开始,自己的后院就起了火。

名古屋申办奥运会的消息刚一传开,当地的许多市民就群起而攻之。同洛杉矶市民的心理一样,他们唯恐一旦奥运会亏损,整个城市将会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和战后崛起的经济大国,许多人并不考虑参与各项国际事务有什么必要,经济才是显示一个国家实力的最有效手段。

从另一方面讲,名古屋是日本一个古老而纯朴的城市。如果举行奥运会,势必得大兴土木,建设各种体育、交通、旅游设施。这样,名古屋的古朴风貌就难以留存,现代化的建设就将把名古屋变成一个喧闹的现代城市,然而过惯了宁静生活的名古屋市民不希望看到这种局面。

于是,许多市民上书政府抗议名古屋参加申办,更有一干群情激奋的市民自发组织起来,沿街示威游行,把昔日井然有序的城市闹得沸沸扬扬,难以安宁。

当然汉城方面内部意见也并不完全一致,就连韩国奥委会也对是否有必要和有能力申办奥运会而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举办奥运会可以显示并进一步推动韩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同时也可以大大促进韩国体育运动的发展。另一派主要是对汉城是否有举办奥运会的条件和能力持怀疑态度。最后,双方决定将他们各自的意见提交朴正熙总统决断。

朴正熙对申办奥运会持支持态度,并指出应将申办奥运会的目的明确为:显示韩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力、提高韩国体育的国际地位、创造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不结盟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条件和通过国际体育活动提高国民的整体意识。

不料一个月后,补正熙在一次宴会上遇刺身亡,一时对是否还要申办奥运会的问题又出现了反复。

全斗焕出任总统后,对申办奥运会持消极态度,反对派的意见一度占了上风。于是韩国奥委会对申办奥运会的得与失再次进行了论证,得出的结论是:举办奥运会有利于提高国家的国际形象,有助于申办1986年亚运会,即使申办不成功也可保持申办候补国的荣誉,申办本身就是一次锻炼和积累经验的机会。总的结论是:如果正式申办后再表现出消极态度会降低韩国在国际体育界中的信誉,难以期待国民在经济和社会政策方面做出积极响应。如果退出申办,将引起国际奥委会和其他国际组织的不信任,反而影响了韩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

同朴正熙一样,作为总统,全斗焕考虑的是利用奥运会树立韩国形象的问题。他指出,没有特别理由,不应该改变前任总统的决策,而且在还没有做出努力促进这一历史性伟业实现的情况下表现出失败主义情绪就更不应该了。

总统一锤定音,韩国奥申委全力以赴,开始了行动。

奥申委了解到,尽管名古屋已经在打退堂鼓,但是南美的巴西却又有意加入申办的行列。据统计,在已经举行的20届奥运会中,有14届在欧洲举行,其余6届中有4届在北美的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举行,也就是说,有18届在地球北方举行。地球南方只有大洋洲的墨尔本和亚洲的东京举办过奥运会。这种南北布局不均的状况国际奥委会早就想改变。而这次汉城、名古屋,包括巴西却又都在南方,而且名古屋和巴西都很有竞争力。

趁巴西还没有正式提出申请,就应该让它打消念头。韩国体育会长朴钟圭找到了国家奥委会联合会主席、墨西哥人巴斯克斯·拉尼亚。巴斯克斯·拉尼亚答应帮助韩国在国际奥委会内部拉选票,并说服巴西放弃申办奥运会的打算。巴斯克斯·拉尼亚对拉美各国,特别是南美国家的奥委会拥有绝对的权威,自然巴西也就不参加竞争了。

这样第24届奥运会的候选城市实际上只剩下汉城一家,但是汉城方面为了使几乎是万无一失的计划不失之交臂,仍然开足了马力,大搞申办宣传活动。

韩国奥申委首先向国际奥委会送了将近一卡车的宣传材料,然后又分头行动。他们派出了大量人员到各国游说,向国际奥委会委员们宣传自己的优势。同时还把国际奥委会许多有影响的委员请到韩国去,让他们亲眼目睹韩国经济发展的繁荣景象。为了使被邀请的人士能够光临汉城,他们向每位被邀请的人士免费赠送两张头等机票。如果客人不需要机票,可以兑换成美元现金赠予。

同时,汉城还争取尽可能多的国际会议和体育比赛在汉城举行。一方面,可以锻炼和检验韩国组织大型国际活动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向国际奥委会显示自己的能力。

对于国际奥委会来说,汉城并不是理想的选择。其中最令国际奥委会担忧的就是韩国动荡的政局。执政党与在野党日益激烈的公开对立、大学生频频游行示威并与警察发生冲突、暴力事件的不断升级已经使人们把汉城同南非、以色列等动荡地区相提并论。

不过同时,国际奥委会执委、韩国人金云龙也在积极活动。金云龙在国际奥委会有一定的影响,而且颇得萨马兰奇的信任。金云龙里应外合,使国际奥委会内部意见发生了明显的转变,更何况,汉城实际上已经成为唯一的候选城市,主办权可以说已经非她莫属。

1981年9月30日,韩国在国际奥委会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巴登堡举行的会议上以绝对优势获得了第24届奥运会主办权。

也许好事就该多磨。汉城刚刚获得主办权,内部却出现了一场持续数年之久的动荡,直接威胁到奥运会的筹办。

本来韩国总统全斗焕企图通过争办奥运会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巩固他的统治地位。而反对党为了逼其下台,也把矛头对准了奥运会。转眼间,奥运会成了韩国政治党派斗争的箭靶。当时的局势非常混乱,全斗焕甚至考虑动用军队恢复秩序。

社会的大动荡使人们对汉城市举办奥运会几乎持反对态度。有些国家的运动员甚至公开表态,即使在冲突不断、暴力充斥的韩国召开了奥运会,他们也不会去参加,谁也不会拿自己的性命去冒险。

动荡自然也引起了国际体坛的巨大关注。不少体育界著名人士建议易地举办奥运会,而且联邦德国等几个国家也都声称他们有足够的条件和设施承办奥运会。只要国际奥委会做出决定,他们完全可以在一年之内做好举办奥运会的准备工作。

萨马兰奇此时十分冷静,他知道如果此时改换奥运会举办?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