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文学

沸腾文学>家父李隆基零点 > 第一百四十三章 三戟崔家(第4页)

第一百四十三章 三戟崔家(第4页)

所以李隆基才派遣禁军,将杨玉瑶护送至河东,将崔峋那位眼下只有十五岁的独女,接入长安。

李隆基是需要亲自过目的,样貌是其次,首先得有教养,毕竟是给自己的亲孙子找媳妇,又不是大街上买菜。

隋王改口的事情,很快便在长安的贵族们之间传开了,李林甫知道之后,故意鼓噪时势,为的就是气死太子。

人在生气的时候,最容易做出错误的行为,李林甫眼巴巴的盼着少阳院那边有动静,但李绍让他失望了。

少阳院风平浪静,像是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正如李琩曾经说活的一句话:东宫有高人。

贺知章不行,充其量只是太子的文学老师,真正牛比的,是三戟崔家。

太子少保,中书舍人崔琳,刑部侍郎、补任太子少詹事崔珪,司农寺卿崔瑶,他们在长安的宅子,都是门前列戟十二,人称三戟崔家,又称三虎。

出身清河崔氏。

实际上,人家兄弟有五个,剩下那俩也是刺史级别的大官。

眼下在少阳院的,只有崔珪,他的本官是刑部侍郎,齐浣死后,他补任了太子少詹事,但也不是时常来少阳院,因为他也清楚,自己在这里也就是挂个名。

但是太子不肯放过与崔氏兄弟结交的机会,常常降尊纡贵的请教很多事情,久而久之,崔珪也开始给太子出主意了。

“你的意思是说,隋王今后无论如何,孤大可不必忧之?”李绍与崔珪相对而坐,眼神在中间的棋盘上,心思则是在李琩身上。

崔珪微笑点头:

“有些事情不能说的太明白,其实臣以为,太子心里应该是透如明镜,但心魔难除,以至于需要外求他人,实则以太子的智慧,本不需臣这样的糊涂人解惑。”

“二郎可不糊涂,”李绍叹息一声,落子后笑道:

“正如你说的,其实有时候,孤的心里也都明白,但外面的言语,让孤的颜面挂不住啊,这几年来,孤屡屡挫败,身为储君,威严尽丧,怎能不叫人愤慨?”

李绍心知自己这几年的失败,外面人嘴上不说,但背地里肯定都觉得他很窝囊。

而这一切,归根结底,都是他那个王八老爹一手促成的。

李林甫是棋子,李琩也是棋子,但是李绍不想背上这么窝囊的名声继位,既然无法跟他爹对狙,那么只能跟李林甫和李琩比划了,为的也是颜面二字。

错不在你俩,但错也在你俩。

崔珪缓缓道:

“太子动作越多,麻烦就会越多,如果什么都不做,自然就不会被如此针对,兖国公陆象先有诗云: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太子若是肯随波逐流,当不会再有眼下之窘迫。”

他的亲大哥崔琳,就在中书省任职,天子近臣,知晓的秘辛不要太多,自然清楚圣人与太子的父子关系,问题出在哪里。

而他们家也有心为以后铺路,所以崔珪才想要劝说太子,以后什么都别干,你越找事,事越找你。

李绍也明白这个道理,但明白归明白,能不能做到那是另外一回事。

言行一致、知行合一,那是圣人儒家,李绍显然不是。

你也知道得好好学习,但你好好学习了吗?

“听说前天,那个杨氏孀妇,在陈玄礼儿子的护送下,去了河东?二郎知否?”李绍问道。

这件事昨天就传开了,但只限于顶层人士,崔珪按理说不应该知道,这不是昨天跟大哥在一块吃饭的时候听说了吗?

他这个人是比较谨慎的,向来不会在外面乱说话,但是他又清楚,今天如果回答说不知道,那么太子今后对他的信任,将会大打折扣。

于是思虑再三,崔珪点了点头:

“听说了,禁中之事,太子切忌胡乱言语。”

胡乱言语这四个字,就是《诫宗属制当中的精华所在,裴虚己就是以这个罪名被流放的,祸从口出,古人诚不欺我。

李绍凄然一笑:“我这张嘴,从记事起,就没有乱说过话,这是母后教导给我的。”

他口中的母后,就是王皇后,他曾经被王皇后抚养,但李隆基打算废后时,又将李绍送回给了杨贵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