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拥有各种三维打印机的情况下,
三个月,已经算是一个较长的建造周期,
而他之所以耗费如此多的时间,也是为了能应对太阳系中各种意外的情况。
在完成打印后,
接下来杨勐又进行了一定时间的测试,
在完成测试后,便是发射工作,
“轨道设计是重中之重!”
“从地球所指的北极上方进入太阳系后,被发现的几率是最小的!”
看着眼前的星图,杨勐规划着探测器的进入轨道,
如果以银河系中心做为参照系,
那么太阳系便是,一个恒星带着一群微小的行星在宇宙中行进着,
这些微小的行星,环绕恒星的轨道,看起来是有些杂乱的。
但若是找出一个行星,
将它还绕恒星的圆盘面延伸到整个太阳系,
那么便会发现,太阳系中大部分,行星,小行星等物质都在这个盘面附近,
而这种变化了参照系,从不同角度便能看到的太阳系盘面,便是由角动量平衡所形成的黄道面,
因为物质都集中在这个盘面的附近,
人类的活动区域大体上也都在这片区域,
因此,杨勐只需从盘面的上方进入,便能减少被发现的几率。
如今他飞船所航行的方向,
便是太阳系地球北极所指的上方附近,
在这样的方位就算是进入太阳系引力扰动的范围,
物质也十分的稀少,基本上不存在人类活动的痕迹。
按照这种的认知,
杨勐规划好了探测器的航行路径,
在经过最后一遍测试后,探测器便离开了飞船。
探测器离开飞船时的初始速度,相对于太阳系便的光速,
而太阳系周围的情况早已被人类探测清楚,
探测器也被加装了更厚的防护装备,来抵御宇宙空间中的微流星天体,
因此探测器可以进一步的加速,以更快的速度到达太阳系,
而杨勐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便是等待。
等待毕竟是枯燥的,
杨勐开始利用低温冬眠技术来度过漫长的等待时间,
相较于的冷冻休眠技术,
低温休眠技术,更像是一些哺乳动物的冬眠状态,
人类一开始研究冷冻休眠技术时,便是从动物的冬眠中得到了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