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玉娘年岁还小呢,不急于一时。
就在这个时候,刘氏带着王氏和池英杰进了东屋。
&ldo;大娘,过年好!&rdo;王氏见了李氏,连忙就要跪下磕头。
刘氏吓了一跳,她知道婆婆的为人,知道婆婆不愿意受这些过,连忙一把扶住王氏。
李氏也吓了一跳,等她缓过神来的工夫,大媳妇已经把王氏扶住了。她松了一口气,看向王氏的目光里,就带上了两分考究。
&ldo;这是干啥,吓老婆子一跳。&rdo;李氏只道:&ldo;你也不是第一天认识老婆子,我可不是地主婆,咱家不兴这一套。&rdo;
王氏有些尴尬的起身,&ldo;我是多少年没来了,忘了,您别怪罪。&rdo;
李氏只道:&ldo;哪里的话,快坐。&rdo;
王氏像想起什么似的,道:&ldo;英杰,快给你祖母拜年。&rdo;
刘氏皱眉,这个王氏是怎么回事?
这就喊上祖母了?
八字还没一撇呢!
不知道是不是先入为主的原因,此时李氏和刘氏这对婆媳心中,对王氏的看法都有了一些改变。
池英杰把自己带来的篮子放到一旁,彬彬有礼的给李氏作揖,几乎一揖到底。
李氏笑眯眯的受了,真说起来,池英杰这秀才,有一半的功劳在他们杜家身上呢!
池父刚死的那两年,孤儿寡母的日子难熬,还要受着亲戚的打压,生活实在艰难。
那个时候母子俩想吃顿饱饭都难,哪儿有闲钱供池英杰读书呢!
还是李氏做主,让大儿子时不时的帮衬着一些,甚至最初那几年,池英杰的读书束脩都是他们杜家掏的。
就冲池父和杜河清的交情,他们杜家人能做到这个份上,可以说是仁至义尽了。
杜家之所以能在杏花沟站住脚,全凭这股子义气和良心!
所以池秀才这个礼,李氏当得!
&ldo;好孩子,快起来!&rdo;李氏打量了池英杰两眼,一本正经的道:&ldo;瘦了,是不是读书太辛苦了?&rdo;
池英杰觉得受宠若惊,连站在一旁的王氏眼睛也亮了起来。
第二十六章周旋
王氏想得有点多,她觉得李氏这个态度,分明就是关心孙女女婿的态度。
想来杜家应该也跟自己一样,有结亲的念头吧?
想到这里,她的笑容就更真诚了几分,说话也像带了底气似的,&ldo;大娘,英杰很用功的,每天苦读,特别努力!他现在啊,就等着沉淀两年,去参加秋闱了。&rdo;
有点王婆卖瓜的意思。
池英杰的脸有些发红,哪儿就有娘亲说得那么快了。先生说了,他资质有限中秀才也是侥幸,还要在勤学苦练几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