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国家大事可以比肩的了富国强兵?
弱国无外交的事列国皆有,国不强,民何富?王何存?
况且,就算是为国家大事,仅仅只有不到万金的私库,又能起到什么作用?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战争的消耗不仅仅是人力,更是巨大的财力与物资。
而魏王私库中的那些存货,连支撑十万大军两个月的战争都显得捉襟见肘。
在列国相对安稳的当下,这些储备更是显得微不足道,几乎无法应对任何突如其来的危机。
齐国可以随时调动十万大军进攻楚国,秦国可以随时募集十万劳役修渠开道,魏国的那点私库能应对什么样的危机?
因此,仲三坚信,魏无忌所有的借口,不过全都是为了他兄长魏王的掩饰之辞。
但,仲三不信,竹却信了。
两人虽然同出一门,但正如荀子教导出的李斯与韩非一样,从书院走出,两人都是产生各自的思想特点。
仲三略显刚硬决绝,竹就显的柔和自由。
他对感情看重,更对自己周边的环境看重。
这样的人很容易受到周边的环境影响。
魏国是竹协助信陵君一同造就的,他的人生目标在魏国完美的实现,在他看来,魏国就是法家与儒家的完美融合体。
刚中有柔,柔中带刚。
正如他当年劝诫仲平减免仲三的惩罚一样,他希望法能够根据实事、情感、人文环境进行定夺,而不是单纯地依靠刻在竹简上的冰冷文字。
那样太过残忍也太过无情。
两人的思想不同,态度自然不同。
书院中两人就进行过数次辩论,可有秦国这么现实的例子存在,竹从来就没辩赢过仲三,但眼下两人离开书院走入魏国,开始施展各自的能力,两人的命运也是彻底分成两条道路,越拉越远。
对于魏王一事,竹不仅一次的劝过仲三,言魏王其实并没有那么奢靡成风。
王宫里面的生活也是紧衣缩食,私库里面的钱财,确实都是信陵君收集并存储在里面的,魏王并没有挪动半分,相反,魏王还时不时将往里面存放一些省下来的钱财。
这些事情仲三都在密信中提过,他说,竹变了,竹已经被信陵君那所谓的信义蒙蔽双眼,已经看不清魏国的是是非非,已经看不清天下的大是大非。
不仅如此,他还在密信中隐晦的劝诫仲平,说竹已经不能继续在魏国待下去,他想让仲平将竹调回秦国。
这些事情仲平都知道,但他还是选择放纵竹在魏国的所作所为。
竹与仲三之间的斗争,何尝不像李斯与韩非之间的斗争?
都是师出同门,都是同门师兄弟,却又因思想的不同,导致成为最后的敌手。
李斯与韩非出师之后,荀子便再也没理会过,同样,竹与仲三离开书院,仲平也不打算理会两人的事情。
两人谁赢谁输,他都不会去管,因为手心手背都是肉,倘若他帮持一方,另一方又会怎么想?
两人对他都是极为尊重,就算竹的心里已经没有秦国,可竹的心中依然有他仲平存在。
他刚刚不过是随口一说,就让竹消沉至此,仿佛在书院里一样,他只要稍微严厉一些,竹与仲三便认为是自己做错。
想了想,仲平心中再次无奈长叹一声,轻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