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文学

沸腾文学>中国历史十大奇女子 > 第4部分(第1页)

第4部分(第1页)

《韩诗外传》就载有她的一段话说:“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

食,胎教之也。”

孟子的母亲姓仇,父亲名叫孟激,字公宜,是一位怀才不遇的读书人,

他为更大的发展,光耀门媚,抛别娇妻稚子,远赴宋国游学求仕,三年后,

带给孟母的是晴天霹雳般的噩耗,从此孤立无援的孟母开始了坎坷的人生旅

途。她下定决心,要凭着自己的双手谋取衣食所需,更要以自己的力量,把

独生儿子,教养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按照“心理学”的分析,这也是一种“补偿作用”的高度发挥,孟母

不只是小心翼翼地注意儿子起居冷暖,更不厌其烦地以“言教”和“身教”

来完善儿子的人格。大体上一个人的基本人格是在六岁以前基本形成的,从

此根深蒂固。六岁以后,活动范围逐渐扩大,自然而然就会受到周围环境的

影响,使原本已经塑造完成的脆弱人格模式,遭逢强烈的试炼和考验,这时

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环境十分重要。

孟母突然发现,一向伶俐听话的儿子,已受到了不良环境的影响,从此为了

给儿子寻找一个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孟母开始了漫长的迁居活动,至今还

留传下“孟母三迁”的美谈。

孟家原在马鞍山下的鬼村,山麓坟莹处处,村中儿童追逐嬉戏,不时

看到丧葬的情形,也三五成群地模仿大人们的礼仪,扮演丧葬的过程,孟母

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既不能老是把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关在家里,唯一办

法就是变更居住环境。

经过一番周折,孟家母子从凫村迁到了十里外的庙户营村,这里是一

个“日中为市”的交易集市,每逢一、三、五、七单日,远远近近的百姓们,

手拎肩挑一些自己的土产来到集市交易,讨价还价,喧嚣热闹,这场面对孩

子来说是颇有吸引力的,耳儒目染,孟子和其他一些孩子也学会了锱铢必较

的模样。孟母忐忑不安,住了半年又再次迁居。

孟母既不愿儿子成为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也不屑于儿子沾染唯利是图

的市侩气,她一定要选择一个适合儿子成长的环境,她第三次把家搬到了邹

城的学宫附近,虽然房子漱隘不堪,但是孟母带着儿子还是安安心心地定居

下来。

学宫附近常常有读书人来往,高雅的气韵,从容的风范,优雅的举止

与循规蹈矩的礼仪行为,都给附近居民不少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初解人

事的孩子们,常群集在大树底下,演练学宫中揖让进退的礼仪,有模有样,

一片庄严肃穆的景象,使得远远察看的孟母内心深处大为高兴:“这才是孩

子们最佳的居住环境!”她由衷地发出感叹。

做人是要求诚实,所谓“言必行,行必果。”当孟家还在庙户营村市集

旁居住时,东邻有人杀猪,孟子不解地问母亲:“邻家杀猪干什么?”孟母

当时正忙,便随口漫应:“给你吃!”孟子十分高兴等待食肉,孟母为了不失

信于儿子,忍痛在捉襟见时的生活费中,拨出一部分钱买了一块肉,让儿子

吃了个痛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