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堂之尊严,至今恩之,犹有余悸。”因此便抓住机会要讨回面子,两人在
马关春帆楼见面时,伊藤博文的第一句话就是:“与中堂别来十年,中国竟
毫无改变,想不到今天你我成了这个样子。”日本鬼子的活历来就在表面的
文质彬彬下,包藏祸心,李鸿章自然听出了弦外之音,于是一肚子的晦气乘
轿回下榻的旅馆,回旅馆的路上又被日本浪人、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小山丰
太郎拦路刺伤。李鸿章住进医院,伊藤博文带来拟好的条约叫李鸿章签字,
李鸿章不敢下笔,希望还能讨论一下。伊藤博文告诉他,没有讨论的余地,
你李鸿章只能在“允”与“不允”两种情况中选择,如果不允,中旧两国就
重新开战。惊魂未定的李鸿章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条约签订时,清政府正进行科举考试,一千多个举人云集北京,在康
有为的领导下,集体上书反对签订《马关条约》,嗣后他们办起《中外纪闻》、
《万国公报》介绍条约签订中,清政府官员的腐朽无能,分析条约对中国的
危害。养在深闺的秋瑾读了这些报纸,潜藏在内心深处的那一份侠烈性情,
不断地在胸中涌动。
维新变法运动以北京力中心在全国迅猛展开,《时务报》、《国闻报》、
《湘学报》只要能找到,秋瑾都如痴如醉地拜读“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
生物进化论她闻所未闻,“君主立宪”的政治观点使她茅塞顿开,她觉得国
家有希望了,她为之欢欣鼓舞。可不久就听说慈德囚禁了光绪,康有为、梁
启超流亡海外,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在菜市口。临刑前,谭嗣同说:“不有生
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各国的变法成功,都有献出生
命的;中国变法的失败,就缺少敢于牺牲的人,要有,就从我谭嗣同开始。”
有人把谭嗣同就义时从容不迫的样子描述给秋瑾听,把谭嗣同就义时说的话
讲给秋瑾听,客人走后,秋瑾找来谭嗣同写的变法文章,边读边抹眼泪。潜
藏在她内心深处的那一份侠烈性情在她的胸中膨湃起来。
变法失败的第二年,义和团运动风起云涌,不久八国联军攻进北京,
烧杀掳掠,千年古都到处都留下侵略者的兽行。清政府完全屈服在外国人的
淫威之下,《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秋瑾
亲身经历了这一剧变,她愤慨莫名,潜藏在内心深处的那一份侠烈性情,喷
涌而出,她决心献身革命,以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
秋瑾的内心世界已产生了剧烈的变化,她的丈夫王延钩仍然热中名利,
趋跑于权贵之门,酬应于歌楼酒榭,两人的思想已背道而驰,终于在亲友的
干预下,两人分居,这时秋瑾的好友又是一位奇女子吴芝瑛,两人性情相投,
不久结为异姓姐妹。秋瑾在北京奔波革命失败后,决定东渡扶桑,到那里去
寻找革命的同志。出发前她改穿男装,特地留影,将一张男装的照片赠给来
送她远行的吴芝瑛。照片背面,秋瑾写道:
俨然在望此何人?侠骨前生悔寄身;
过世形骸原是幻,未来景界却疑真。
相逢恨晚情应集,仰屋嗟时气亦振;
他日见余旧时友,为言今已扫浮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