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儿子,时常神思恍惚;而董祀正值鼎盛年华,生得一表人才,通书史,谙
音律,是一位自视甚高的人物,对于蔡文姬自然有一些无可奈何的不足之感,
然而迫于丞相的授意,只好免为其难地接纳了她,董祀犯罪当死,何尝不是
在不如意的婚姻中,所产生的叛逆行为所得到的结果呢?蔡文姬当然明白其
中的道理,因而卯足了劲,要为丈夫开脱,终于以父亲的关系,激起曹操的
怜悯之心,而救了董祀一命。
从此以后,董祀感念妻子的恩德,在感情上作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开始对蔡文姬重新评估,夫妻双双也看透了世事,溯洛水而上,居在风景秀
丽,林木繁茂的山麓。
若干年以后,曹操狩猎经过这里,还曾经前去探视。
相传,当蔡文姬为董祀求情时,曹操看到蔡文姬在严冬季节,蓬首跣
足,心中大为不忍,命人取过头巾鞋袜为她换上,让她在董祀未归来之前,
留居在自己家中。曹操的文学也是振古烁今的,这样的人就特别的爱书,尤
其是难得一见的书,在一次闲谈中,曹操表示出很羡慕蔡文姬家中原来的藏
书。当蔡文姬告诉他原来家中所藏的四千卷书,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时,
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当听到蔡文姬还能背出四百篇时,又大喜过望,立
即说:“既然如此,可命十名书吏到尊府抄录如何?”蔡文姬惶恐答道:“妾
闻男女有别,礼不授亲,乞给草笔,真草唯命。”这样蔡文姬凭记忆默写出
四百篇文章,文无遗误,满足了曹操的好奇心,也可见蔡文姬的才情。
蔡文姬传世的作品除了《胡笳十八拍》外,还有《悲愤诗》,被称为我
国诗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真情穷切,自然成
文”,激昂酸楚,在建安诗歌中别构一体。
蔡文姬一生三嫁,在被掠到南匈奴之前,曾远嫁河东卫家,卫家是河
东世族,她的丈夫卫仲道更是大学出色的士子,夫妇两人恩爱非常,可惜好
景不长,不到一年,卫仲道便因咯血而死。蔡文姬不曾生下一儿半女,卫家
的人又嫌她克死了丈夫,当时才高气傲的蔡文姬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离开
卫家回到老家。她最后嫁给董祀,也生有一儿一女,女儿嫁给了司马懿的儿
子司马师为妻。
关于她的婚姻,丁廙在《蔡伯喈女赋》是这样说的:
“伊大宗之令女,禀神惠之自然;
在华年之二八,披邓林之矅鲜。
明六列之尚致,服女史之语言;
参过庭之明训,才朗悟而通云。
当三春之嘉月,时将归于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