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氏的易学著作有《易林》、《易林变占》。《隋书·经籍志》载有焦氏撰《易林》十六卷,梁又本三十二卷。《易林变占》十六卷。《旧唐书·经籍志》载有焦氏《易林》十六卷,《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亦有著录。今存焦氏著作有《易林》。
孟喜的徒弟焦延寿。焦延寿的卦气说,是在孟喜的卦气说基础上又发明六十四变占说和六十四卦直日说。
焦延寿发明的变占法,引进值日的概念目的是进行占验。其方法是,先确定占卜当天直日之卦的名称。
按焦延寿师傅孟喜六日七分说,除了四正卦之外,余下的六十卦平均分布到三百六十五日四分之一日。每月分配五卦,每卦管六日七分。就是每一卦主事时间为六日七分。焦延寿称这种情况就是值日。焦延寿认为,值日之卦和值日之时的天象人事一致。因此,该日占卜所得的卦象,都代表着每一值日之卦的变化趋势,从而各卦都蕴示着物象情况和吉凶悔吝的情况,从而认为可洞察天机时运了。
把值日用于占筮架构中,最早正式出现在孟喜的卦气说中,而应用还是在他的弟子,焦延寿和京房。孟喜、焦延寿和京房的”易学”是一脉相承。无论孟喜与焦延寿的“卦气”诸说,实质上就是阴阳象数占筮之说,只是与今本《周易》里所用那套卦符号相结合的产物,严格地说均不是《周易》的学术。
而旧题西汉焦延寿撰《易林》,被清学者认为《易林》一书多引昭、宣后事,疑为东汉后人托名所作。《易林》也是仿今本《周易》的形式。即用今本《周易》里的六十四卦符号,又用《周易》里的六十四名称,又用每一名称演六十四名称,共演出四千零九十六篇内容。每一名称下,附韵文辞句。
传统上也认为《易林》是用来占验吉凶(算卦)的。这焦延寿就是京房学《易》的老师。《汉书·京房传》里说焦:“其说长于灾变。分六十四卦更直日用事,以风雨寒温为侯,各有占验。”
今台湾高怀民的《西汉易学史》里认为:“焦延寿《易林》一书,完全是占验时的断语。焦氏命占时用术的详情不得而知,但从此书中可看出他有一套独特的占法,就是仿八卦变为六十四卦的原理,将六十四卦中的每一卦依次与六十四卦相配,称为“之”……总之可得四千九十六变卦。此四千九十六变卦,每卦下系以断语,多数是四言诗句,以示照吉凶祸福。费直称之为‘六十四卦变者占’”。(《两汉易学史》高怀民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89页)
这其实也是被《易林》的外在形式所误解,而认为是算卦与变卦的说法,而不去领会其内容的实质性。《易林》同样是黑色政治时代里的思想者表露其思想的一种独特方式。《易林》同样不能做为筮卜学去研究,而应做为思想史去研究。研究在那**王权下,思想家为何用如此独特的方式而装进那些古奥隐喻呢?
我们也引述《易林》一书里一些所谓卦下所附的句子看是何内容:
如“《易林·鼎之节五十》
(也是每卦名前有一个卦符号,符号略)
鼎:积德之君,仁政且温。伊吕股肱,国富民安。
(伊吕:指伊尹、吕望名臣。括号里是笔者注,以下同)
乾:顷筐卷耳,忧不得伤,心思故人,悲慕失母。
(引《诗》之典,怀含失去的母亲。隐喻)
坤:却权贾贷,行禄多悔,利无所得。
(靠借贷做生意,是无利可图的。隐喻)
屯:蹙狂跛衽,辟坐不行,弃损本人,名字无中。
(癫狂披发,辟坐不行动,抛弃本份,那就是叫“无中”。隐喻)
蒙:文王四乳,仁爱笃厚。子畜十男,无有夭折。
(讲历史上君主的仁受,此意明显,那里与算卦能挂上钩呢?)
师:所望在外,鼎令方来。试爵操罍,炊食待之,不为季忙。
(喻准备工作做好了,就没有了忧虑)
比:陆居少泉,高山无云,车行千里,涂污尔轮,亦为我患。
(讲忧患意识,住陆地上没有泉水,大车行在千里途中坏了车轮)
小畜:东家杀牛,闻臭腥臊。神背不顾,命衰绝周。毫社灾烧,宋人夷诛。
(东家杀牛、毫社灾烧均是引述历史发生的事故,来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