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5月11日(阴历四月初六),李自成知道了他的使节被处死的消息。14日,又看到了吴三桂给父亲吴襄的信。他感到了问题的严重,他非常震怒,责备刘宗敏误事误国。李自成甚至亲自将吴襄释放出狱,并设宴招待,以示笼络。
但一切都太晚了。李自成也知道,只有自己领兵讨伐吴三桂这一条路了!
5月18日,李自成率马步兵10万,带领刘宗敏、李过等一班大将,亲领精兵7千,出正阳门,向山海关进发。他将崇祯帝的三个儿子,太子朱慈烺、永王、定王带在军中,盼望吴三桂还眷恋故主之情;他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也押在军中,希望吴三桂还顾虑父子之念。
山海关距北京仅350公里,农民军却按常规走了9天!李自成一边亲率大军来征讨,一边却仍对吴三桂抱有幻想,希望吴三桂不战而降,他在行军路上几次写信向吴三桂劝降。吴三桂为了迷惑李自成,派了手下6个将领前往大顺军诈降。李自成虽对6将心存戒备,但仍对吴三桂有侥幸心理。
5月26日,李自成率领大军抵达山海关。吴三桂知道自己打不过李自成,他会做出什么样的抉择呢?
2借兵不成的吴三桂
这个时候的吴三桂,他心里很清楚,自己既然已经与大顺政权决裂,就必须要考虑后路问题。他非常清楚,就凭自己的5万人马,绝对不是大顺政权的对手。
但是,这个时候的他知道,他不能做出降清的抉择!您想啊,投降与之交战了十数年的清廷,与他作为明朝忠臣的初衷相违;投降异族也与他的思想观念格格不入啊。谁愿背上千古骂名呢?
因此,他决定,与大清王朝的摄政王多尔衮借兵!吴三桂命书吏起草了一封给清朝摄政王多尔衮请兵的信,他在信中说到,〃乞念亡国孤臣忠义之言,速选精兵,直入中协、西协,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门,灭流寇于宫廷,示大义于中国,则我朝之报北朝者,岂惟财帛?将裂地以酬,不敢食言。〃(《清世祖实录》)
我们要注意的是,这是一封〃借兵〃的信,不是投降的信。为什么呢?
第一,写信名义:吴三桂以〃亡国孤臣〃的名义,恳请清朝出兵,帮助他报君父之仇,以图明朝〃中兴〃,恢复其统治。无意降清的意思表达得很清楚。
第二,双方称谓:吴三桂称清为〃北朝〃,与〃我朝〃〃中国〃相对应。泾渭分明,即使明朝已亡国,他仍属明朝,与清无涉,这又明确自己的立场不容混淆。
第三,清军进兵路线:一从〃中协〃即喜峰口、龙井口等处;一从〃西协〃即墙子岭、密云等处入口。这两条路线是清兵经年屡次入口征明的旧路,吴三桂却牢牢地控制着〃东协〃即山海关与界岭口等重要关隘。从山海关至京师便捷,独当正面进兵。从西协、中协走,已属侧翼,要绕路,误时日。显然,吴三桂自为主,而把清兵置于〃客兵〃的地位。从这个安排,也看不出他与清为一家之意。另外,从这个安排来看,他还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坐山观虎斗的意思。实际上他想通过自己的安排达到大清与大顺两个政权火并、以此恢复大明江山的意思。
第四,酬劳:吴三桂郑重声明,〃我朝〃报答清兵〃兴亡继绝〃的扶助之功,不只给财物,还将〃裂地〃即割让领土酬谢。吴三桂俨然以明朝的代言人许以优厚的条件,此与降清毫无共同之处。而一旦出现大清与大顺两个政权火并的局面,还哪里有什么酬劳啊!因此,这个所谓的〃酬劳〃实际上是假的。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这个时候,我们还不能说,吴三桂已经降清。
但多尔衮何许人也,他哪能那么容易就会上当而答应吴三桂的请求呢?
此时的多尔衮已经亲自带领多铎、阿济格等一批猛将,倾其举国之力,于5月14日从沈阳誓师出发,参加逐鹿中原的战斗。5月19日,进军途中的多尔衮接到了吴三桂的信。多尔衮未敢轻易相信吴三桂,他决定:第一,派人到山海关探看虚实;第二,改变行军路线,以一日一夜行一百公里的速度直趋山海关;第三,调取攻城用的红衣大炮,发往山海关;第四,给吴三桂复信。信中说,〃期必灭贼,出民水火。……今伯若率众来归,必封以故土,晋为藩王。〃(《清世祖实录》)
多尔衮此信撇开吴三桂所提的具体条件而不论,而是向吴三桂昭示了大清出兵之本意,打出了〃期必灭贼,出民水火〃的旗号,从而与吴三桂提出的为君父〃报仇〃,与〃流贼〃不共戴天的呼吁取得了完全一致。但这封信的主旨,还在最后几句话,也就是劝吴三桂〃来归〃(投降),以裂土封王的最高奖赏诱其动心。
第29节:吴三桂与大清王朝的恩怨(2)
看来,吴三桂的〃借兵〃想法没能实现。他下一步将会做何打算呢?
这个时候的吴三桂心里面肯定特别不是滋味:前面是前来剿灭自己的大顺政权的二十万军队,后面是自己已经与之战斗的十多年的十数万八旗精兵。
自己已经与李自成决裂,而多尔衮又没有答应〃借兵〃的要求,反而提出了〃来归〃也就是投降的条件。
3吴三桂归顺大清王朝始末
此时的吴三桂又给多尔衮写了第二封信。〃三桂承王谕,即发精锐于山海以西要处,诱贼速来……以图相机剿灭,幸王速整虎旅,直入山海,首尾夹攻,逆贼可擒,京东西可传檄而定也。又仁义之师,首重民安,所发檄文最为严切,更祈令大军秋毫无犯,则民心服而财土亦得,何事不成哉!〃(《清世祖实录》)
从此信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时候的吴三桂已经有了〃来归〃也就是投降的想法,证据是:一是〃三桂承王谕〃;二是〃何事不成哉〃。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个时候的吴三桂还在闪烁其辞,自始至终没有明确说明他要〃来归〃。
就在这个时候,5月26日,李自成率领大军抵达山海关。山海关大战开始了!
双方大战一天,吴三桂损失惨重,但是,还是见不到八旗精兵的影子。吴三桂亲自突围,面见多尔衮。见到多尔衮之后,吴三桂提出了酬谢清朝的条件,〃毋伤百姓,毋犯陵寝。访东宫及二王所在,立之南京,黄河为界,通南北好。〃(《谀闻续笔》)也就是说,一是寻找到崇祯的太子,在南京重建大明政权;二是双方以黄河为界,以北归清,以南归大明,两国通好,互不侵犯;三是请清兵入北京,不得侵犯明历朝皇帝陵寝,也不得伤害百姓。
多尔衮提出大顺政权的军队与吴三桂的军队装束甲仗相似,无法辨认,恐致误伤,令三桂与其将士剃发以相区别。吴三桂即行剃发。
5月28日,山海关大战以大顺政权和吴三桂两败俱伤、清朝坐收渔人之利而告结束。此后,吴三桂就归顺了大清王朝,为消灭南明和镇压农民军东征西讨。
攻打农民军的战斗进行得非常顺利。
多尔衮以顺治帝的名义封吴三桂为平西王,命吴三桂为先锋,调马步军一万给吴三桂,让他于5月28日(阴历四月二十三日)领兵出发,追击李自成。李自成恨吴三桂不遵守协议,便在永平城西10公里的范家庄,将吴三桂之父吴襄斩首,用竹竿挑着首级示众。随后于6月1日(阴历四月二十七日)在北京将吴三桂的继母祖氏、弟弟、妹妹及其族人34口一并处死。
1645年6月,吴三桂攻下了榆林和延安。与此同时,李自成在湖北通山县九宫山下李家铺河滩被当地源口寨乡勇头目程九百等杀死。到1662年6月11日(阴历四月二十五日),吴三桂又在今云南昆明篦子坡内杀掉了南明的永历皇帝。
十几年间,吴三桂率部从西北打到西南边陲,为清朝确立对全国的统治建立了特殊的功勋。为了答谢吴三桂消灭南明永历政权的功劳,顺治皇帝在1659年4月14日命吴三桂在昆明开藩设府,镇守云南。康熙皇帝于1662年6月26日决定,将吴三桂晋封为亲王。这是很大的殊荣,清朝建国200年,将汉人封为亲王的,只有吴三桂以及后来的降将尚可喜,再无第三个汉人得到过这一礼遇。1662年12月,吴三桂又兼辖贵州。其子吴应熊也选尚公主,号称〃和硕额驸〃,加少保兼太子太保。此后的吴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