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赵尔丰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可能有假,但陈华关于民族的论述,想来肯定是耳目一新的。所以,赵尔丰这话,也不算特别拍马屁。至于赵尔丰自称“老夫”,那绝对是当得的,赵尔丰出生于1845年,已经虚岁66了,而陈华满打满算,也就18岁罢了。
众人都顺着赵尔丰的“调子”,大拍陈华。不过,最后依然有民党的人士问道,“陈都督,你刚才讲得很好,能不能讲一讲三民主义呢?”
陈华觉得,虽然自己讲得没有大家赞扬的那么好,但至少还是有一定启发性的,对于发问的这位民党人士,陈华估计他是想将陈华的讲话与三民主义进行一番比较,然后才能作出判断,既然这样,陈华当然不会客气了:
“三民主义我研究得不多,但我以为民生问题其实是民权问题的一部分。”
“为什么这样说呢?是因为三民主义对民权的定义,主要集中在民主权利这个政治权利上,显然这样的定义有失偏颇,甚至是比较狭隘。我理解的民权,至少包含三种权利。第一种,生存权。民众要生存,或者说要像一个正常人一样生活,这是他们最基本的权利,这个权利不解决,根本谈不上其他权利,试问:你能让一个饿着肚子的人去参加选举会议吗?这个生存权,其实包含了民生的内容。(看到这两段的朋友,千万不要拿板砖拍千殇啊!)
第二种权利,发展权。不只是当官的要发展,整个民族或国家要发展,就是民众,也要发展。所以,发展权是民权的重要权力之一,不可剥夺。具体而言,发展权就是民众在解决了生存权之后的权利,具体地又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譬如经济方面,发展权就表现为通过劳动获得报酬的权利,参与经济产业开发获得相应利益的权利,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与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好处的权利……
在文化方面,其发展权主要表现为接受教育的权利,穷人的孩子也应该有书读,这是列强已经在实行的一项政策,为什么我央央华夏的学校会歧视穷人的孩子呢?穷人的孩子没有钱读不起书,这不是穷人的错,而是政府的错。
当然,除了经济、文化方面上述的权利外,还有诸如婚姻、人身自由、家庭等方面的具体的权利,这些权利,可以把它们看成高于生存权而又是发展权之基础的权利。事实上,发展权也包含了民生的部分内容。
在生存权和发展权之后,则是第三种权利,三民主义将之主要看成是政治权利,但我以为应该定义为‘参与权’,即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利,这些社会事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譬如政治方面的选举与被选举,言论自由等;经济方面的参与、评判与议论;文化方面的参与和共享……”
“当然,民众在社会事务方面的参与权,要一步一步推行。如果一步到位,让一个大字不识的人去投票选举总统,是很不现实的。这种选举将变得毫无意义。对于民众的参与权,应该强调的是‘我要’,而不是‘要我’。”
讲到这里,陈华嘎然而止。再讲下去,他自己都不知道该讲些什么了。对于如何治理国家,陈华实际上也只有这些大概的想法,想要让他拿出具体的措施来,他不是那块料。所以,他非常聪明地将省长的位置让给了赵尔丰。你老汉能力强,多劳了。
“啪啪啪啪啪……”掌声依然十分热烈。显然,陈华所讲的大多数人都听进去了。
“陈都督,您认为在华夏可否实行君主立宪制这种国家制度呢?”副省长蒲殿俊抓住机会问了一个问题。
“呵呵,我可不是这个问题的专家。不过,我可以说一句,君主立宪制的出现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革命者与封建皇帝之前的妥协!如果华夏有这种妥协,革命者愿意妥协,那么好吧,大家来一个君主立宪制。所以,不是一个制度好不好的问题,而是革命者包括社会大多数人的选择问题。也就是说,制度是可以选择的。”
陈华虽然表示只说一句话,但一口气还是说了很多。
PS:早就早吧,千殇的时间确实不太好挪动,如果当日三更的话,第一更会在零点后;第二更上午八点;第三更下午四点后;如果是两更,则是零点后和下午四点后,以后不再提醒。请朋友们谅解。同时,请朋友们投票支持。
第115章 舆论热议
“谢谢都督,我明白了。”蒲殿俊很高兴,因为陈华并未反对君主立宪制,这说不定哪一天陈华会支持君主立宪制呢。
“那么,都督,你认为美利坚那种共和制是否更适合于华夏呢?”民党人士自然不甘落后。
“呵呵,我刚才已经说了,制度是可以选择的,或者说需要举手表决。共和制很适合美利坚,因为这种制度让美利坚在短短的一百三十余年的时间里,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弱国一下子变成了列强之一。”
“这么说,都督是赞同共和制了?”
“我可没说过。我只是说共和制很适合美利坚,至于是否适合华夏,谁知道呢?”陈华有些不悦,这民党人士,难道是想将自己套进去?
好在陈华很快就平息了自己的情绪。这个时代的人,远比前世的人实诚,有什么说什么,言辞十分锋利,要不,这就不叫“革命年代”了。
第一次恳谈会就这样结束了,陈华也不知道这次会议的效果如何,反正是尽人事听天命罢了。如果有人理解自己的主张,那么自己的力量就强大一点,如果没有人理解,也没有什么,陈华不是一个动不动就会退缩的人,前世的特种兵,这一世的最初起家,哪一步都是陈华拼搏而出的。但是,无论如何,陈华都相信,他培养出来的那些军官,肯定是他最坚定的拥护者和支持者。
朱庆澜在会议结束之后,到是与陈华有过短暂交流,但朱庆澜也只是大致肯定了一番,说到个体问题时,朱庆澜也语焉不详,或不愿多说。
陈华召开的这次恳谈会是西元1911年9月21日,谁知,就在9月23日,成都、上海等地的几张大报,同时登出了一篇记者文章,主标题叫《理想陈华,理想华夏》,一个破折号的副标题后赫然印着:“四川都督陈华纵论华夏之未来”!
“骂拉隔壁的,是谁透露了会议内容!”陈华在办公室大发怒火,但是,当看到文章的内容时,陈华冷静了下来。文章的那些内容,基本上是陈华的“原话”,只有个别地方作了修饰,但绝对没有曲解。假如陈华是一个敢说敢当的人,这篇文章其实并不出格。
陈华再一想,这样也算不错吧,至少是免费为四川打了一个广告,也许,有些青年喜欢自己的主张,说不定千里来投呢。陈华总是从好的方面YY着。
但是,保密问题一定要加强,看来,得形成一定的会议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