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文学

沸腾文学>华时代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 > 第50部分(第2页)

第50部分(第2页)

洋人的涌来,也让赵尔丰、朱庆澜等人真正看到了陈华的实力。

此前,赵尔丰等旧官僚也不是没见过洋人,而是见得太多了,官府的很多事情,都要与洋人打交道。他们在与洋人打交道时,总是小心陪着小心,随时都害怕惹得洋大人不高兴;但是,陈华在洋人面前的表现却让他们大感意外,一是陈华竟然会说几国洋话,把他们惊得目瞪口呆;二是陈华在洋鬼子面前的表现,好像他是主人,洋鬼子是奴仆一样,他的腰杆总是挺得直直的,而很多洋人都是点头哈腰,笑容灿烂,以求陈华多对他们“关照关照”。就说这洋鬼子握手的礼节,陈华每次都是后伸手出去,即便遇到洋婆子,陈华也不会主动伸手。

陈华与洋鬼子见面,每次都要带上赵尔丰等一干人等,几次经历之后,他们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要在洋鬼子面前挺直腰杆,得有实力。

陈华很有实力。从陈华与洋鬼子的交谈中,他们听到的全部是洋鬼子在求陈华,某种商品的销售,某种品牌的代理,某种专利的作用,还有就是合作开发某种机器,517Ζ某种产业,而陈华就像变魔术一样,总能拿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到西元1911年末,陈华在海外注册的专利高达300余项,主要集中在日用品的生产与开发方面,这些专利,在为陈华带来不菲的资金时,也让这些洋鬼子发了大财。

但是,那些足以提高列强国力的科学技术,譬如冶金、机械、汽车、化工、电器、兵器、医药等方面的技术发明,除了陈华自己正在生产的,其余的就全部锁在“华夏研究院”的地下保险库里。

前来四川的洋人,大约可以分为三种人,一是官方代表,他们希望在成都建立领事馆,此前,成都已经有英、法、德、美四个国家的领事馆,而这次提出建立领事馆的国家有日本、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荷兰、俄国、奥匈帝国、土耳其、比利时9个国家。

在真实的历史上,日本是1918年在成都设立领事馆的,而其他申请的国家,均未在成都设立过领事馆。

对于各国想在成都设立领事馆,陈华自然表示欢迎。至于设立领事馆会不会与陈华向列强讨债的战略相冲突,显然不会。

但是,对于列强提出的一些“法外治权”的东西,陈华给予了坚决的回绝。外国人在成都犯了案,必须依照四川当地的法律进行判决。至于“外交豁免”的问题,只限于外交官员,而且,不得享受重大刑事豁免权。譬如外交官员故意杀人,就不得享受刑事豁免。

陈华的条件有些苛刻,但也在各国的承受范围内,与各国可能从四川获得的利益相比,根本就算不了什么。

二是华夏实业和华夏贸易的合作伙伴,对于这两个公司的董事长,晋升都督,他们当然要来表示祝贺,这都督的职位,如果在美国就是一个州长,如果放在法国、英国这些国家,他们自己也清楚,四川的面积,就比他们整个国家的面积大。当然,前来祝贺只是这些人的目的之一,甚至是借口。

他们真正的目的,是想扩大与华夏实业和华夏贸易的合作范围。弄明白了这部分洋人的想法之后,陈华也借机推出了一批新的项目,同时又拿出一些专利给予转让或授权生产。当然,陈华不会白让这些家伙获利的,他们获得陈华支持的前提条件,就是必须在四川进行投资,且投资额度不得少于20万美元。

第三种人则是纯粹来寻找机会的。这些人,此前对四川的了解并不多,与华夏贸易的接触也不多,但随着四川的“出名”,特别是关于华夏实业与华夏贸易的公开暴光,让他们感觉到四川的神秘,如此落后的华夏,如此偏僻的四川,竟然会生产出那么先进的产品,这实在是太出乎他们的意料了,所以,他们一定要来四川看看。

而恰恰是这批前来撞大运的人,同样给四川带来了机会。由于有了这部分人的加入,原来有合作关系的那些商家,只得放下身段,拿出诚意,否则,机会就有可能被这些后来者抢去。而这些撞大运的人,在参观了凯江、上坝的工业项目及交通建设后,也有相当数量的人决定在四川投资。

截止西元1912年3月,这次洋人潮终于落下了帷幕,根据省政府建设厅的统计资料,在短短的四个月内,美、德、英、法等共有13个国家的商人在四川签订项目合作书和投资计划,总项目达到183个,合同资金5000余万美元。这些资金,大约相当于1911年四川财政收入的10倍,也相当于1911年全国的财政总收入。

当然,陈华为此也“出血”不少,甚至包括一些陈华完全可以独自赚钱的项目,陈华也只得拿了出来,舍不得孩子套不得狼啊!

但是,陈华也有一个底线,那就是矿产等资源开发,陈华要求由华方控股,否则免谈。至于矿产品加工、水电开发、轻纺工业等,政策则有所放宽。

在这个过程中,陈华组织法律方面的专家,迅速制定出了一个《四川外资合资企业经营法(试行)》,并在省政府建设厅内新设立了一个外资合资企业管理科。

也许有人会怀疑,那些外商就那么傻,一到四川就投资。这不能说外商傻,只能说外商很聪明,因为陈华拿出的东西全部是超越于这个时代的最新科技,或者是这个时代闻所未闻的产品,只要这些产品一面世,利润肯定是极其丰富的。

也有一些外商提出在国外与陈华合作生产这些产品,但陈华除了那些未来竞争可能很激烈的项目外,其他项目要求全部在四川建厂,陈华为此不惜以降低股份为代价。

在四川建厂,好处不言自明。一是产业工人的培养,二是税收的截留,三是外商相关科技、管理人员的引入,哪一项都是四川最需要的。

PS:今天第二更,晚了一点,但基本上不影响阅读,可能很多朋友周末还在睡懒觉哈……

第125章 杜明理

这期间,陈华还做了一件小事情,但对于整个时代来说绝对算一件大事情。这就是将次元兵工厂果断地升级到1930年代(四级)水平。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人类科技史上的重要年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原子理论的成熟,虽然原子弹最终是在1945年才爆炸成功的,但谁也不会怀疑,在1940年之前,原子理论已经可以指导实践了。影响人类生活的磁带录音机也是在1935年发明的。

真正造福人类的发明,则是磺胺与青霉素的发现。

磺胺,或磺胺类药物(Sulfonamides;SAs)是指具有对氨基苯磺酰胺结构的一类药物的总称,是一类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化学治疗药物。

战争中的伤员最怕什么,最怕的就是感染。可以说,在青霉素等抗生素药类出现之前,惟有磺胺是治疗枪弹伤害的良药。

从西医的历史看,在磺胺问世之前,西医对于炎症,尤其是对流行性脑膜炎、肺炎、败血症等,都因无特效药而感到非常棘手。

历史上,要到1932年磺胺才能被发现。是年,德国化学家合成了一种名为“百浪多息”的红色染料,因其中包含一些具有消毒作用的成分,所以曾被零星用于治疗丹毒等疾患。然而在实验中,它在试管内却无明显的杀菌作用,因此没有引起医学界的重视。

同年,德国生物化学家杜马克在试验过程中发现,“百浪多息”对于感染溶血性链球菌的小白鼠具有很高的疗效。后来,他又用兔、狗进行试验,都获得成功。这时,他的女儿得了链球菌败血病,奄奄一息,他在焦急不安中,决定使用“百浪多息”,结果女儿得救。

令人奇怪的是“百浪多息”只有在体内才能杀死链球菌,而在试管内则不能。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的特雷富埃尔和他的同事断定,“百浪多息”一定是在体内变成了对细菌有效的另一种东西。于是他们着手对“百浪多息”的有效成分进行分析,分解出“氨苯磺胺”。其实,早在1908年就有人合成过这种化合物,可惜它的医疗价值当时没有被人们发现。磺胺的名字很快在医疗界广泛传播开来。

1937年制出“磺胺吡啶”,1939年制出“磺胺噻唑”,1941年制出了“磺胺嘧啶”……这样,医生就可以在一个“人丁兴旺”的“磺胺家族”中挑选适用于治疗各种感染的药了。

1939年,杜马克被授予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

严格地说,在《太空争霸》的游戏中,陈华也生产磺胺这种药物,但却不是在兵工厂里生产的。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常识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