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文学

沸腾文学>华时代英语综合教程1 > 第50部分(第1页)

第50部分(第1页)

通电把袁世凯的孙大炮谴责一顿?陈华知道那根本没用,更没那个闲心。太祖的话说得好,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

要不,陈华加入到某个阵营?当然,两个阵营都是欢迎陈华的。可是,陈华却明白,两个阵营都不是什么好鸟,虽然孙算是一个革命者,但并不代表他的阵营里都是革命者,事实上,他手下的那些军长、师长们,甚至团长们,绝大部分都是军阀本色,如果一天不让他们掌权,就极有可能通电反孙。

至于袁世凯,更是封建势力的代表,陈华虽然缘于实力等因素,陈华不会反袁,但并不表示陈华就会与之同流合污。

PS:祝朋友们周末愉快!请继续支持千殇。

第123章 到四川去(求推荐收藏)

真正好的策略,就是隐忍。就像当年朱和尚采取的“广积粮,缓称王”政策,最终成就了一代帝王。

虽然南北两方占地面积极广,但陈华并不眼热。对于自己只有一省之地,事实上陈华还有一些欣喜,四川,不愧是天府之国,就连前世的媒体也发出了妒忌之语:“上帝为什么要造四川?”

在此时的华夏,可能除了江浙之地,四川算是全国最富庶的地方。从清廷的政策就可看出,四川虽然只编练了一个新军17镇,可还要供养陕西、甘肃、云南、贵州、西藏等地银子,动不动就是50万两或100万两。

现在革命了,那些“供养”自然就取消了,这让四川的财政一下子好了起来,这也是陈华敢于发布《建设纲要》的重要原因。

至于华夏实业公司以及华夏(国际)贸易公司的收益,除了养军队外,陈华并不准备无偿地将之作为政府的财政,而是不断地进行着扩大生产规模。

这个时代的经营有一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市场总是处于“供给不足”的状态,也就是说,你只要生产出了产品,就一定有人购买,虽然西方也有所谓的经济危机,但真正大规模的经济危机还有等一二十年才会爆发。

机会既然这么好,再不扩大生产就是傻子。“紧张”之余的陈华,将精力集中在“发展”二字上。

华夏实业公司,现在已经成了名符其实的“华夏实业集团”。在1910年的春天进行了第一轮扩张之后,“华夏实业”就再也没停止过扩张的步伐。在凯江,包括华龙汽车在内,“华夏实业”的工厂已经达到了近30家,而由于“华夏实业”的带动,到1911年上半年,整个凯江的工业企业已经超过了150家,产值超过了4000万元。

在上坝,“华夏实业”的扩张步子同样很快,上坝钢铁厂第一期工程年产10万吨钢铁的高炉已经立好,只等点火开炼。而一座年产30万吨水泥的上坝水泥厂在陈华的“川北独立”时已经正式营运,源源不断的水泥变成了厂房、道路、桥梁。水泥,在这个时代里大多数国人还将其称为“洋灰”,足见其珍贵。

但水泥的生产技术却是十分简单的,在前世,任何一个只要有资源的乡镇都可以建起上规模的水泥厂,在网络上就可随意下载水泥生产的全部技术资料。

在上坝,以这两个大型项目为龙头,“华夏实业”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一共投入了300余万元资金,兴建了近二十个工业项目。上坝,在四川已经成为继凯江之后第二个工业中心,而且,由于其资源的优势,上坝的发展前景更是被陈华看好。

……#……

陈华连续发布的几次政令,让陈华获得了绝大多数川人的拥护,就是那些看不起陈华这个毛头小子的人,也不得不承认,陈华这些招数才是治理地方的正道。

省建设厅厅长宋科在回答记者时就说道,四川的公路建设五年规划、四川的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发展的《规划纲要》正式展开之后,将吸纳至少300万的劳动力投入其中,待这些项目全部建设之后,至少有80万人可以在其中工作并获得稳定的收益。

当然,这笔账是宋科算的,但思路却是陈华的。在陈华的前世,就业,让每一个人有事可做,是政府的头等大事;而一个家庭只要有一个要有稳定的工作,那这个家庭的收入就有保证,其家庭就有希望,否则,就得靠政府救济才能生存。穿越到这个时空之后,陈华也带来了这种“民本”思想,在掌握了四川的政权之后,陈华很自然地将“就业”纳入了官员考核的内容之中。

与陈华发展计划相适应的,就是四川需要大量各种类型的人才。公路建设、铁路建设,需要工程设计与施工人员,矿山的开采以及各类工业项目的兴建,更需要大量的涉及到各个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对此,陈华的办法就是“广告招聘”!

如果说,前世的市民报纸广告成灾,不是相关的人看见广告就反感,那么,这个时空的广告效果绝对牛X,因为这个时空的娱乐项目太少,一张报纸可能被很多人传看。显然,能够看懂报纸的人就是这个时代的文化人、牛人。

招聘广告由四川建设厅统一向媒体发布,其主要作用,一是增强广告的权威性,二是审核广告内容的真实性。也因为如此,陈华还建议省建设厅专门设置了一个广告科,以对广告进行“登记”和“审核”。只有建设厅“审核”了的广告,才能在媒体上刊发。

“天府四川,创业热土!”

“天府四川,民族复兴的圣地!”

“天府四川,实业报国的首善之地!”

“天府四川,展示人生价值的最佳舞台!”

“天府四川,20万个技术岗位等着您!”

“您想拥有一辆华龙牌轿车吗?那么,请您到四川去!三年的薪水,就可换来一辆配置精良的华龙牌轿车!”……

凡是华夏正在出版的报纸,几乎天天都有这些诱人的广告消息。考虑到国内人才的现状,陈华还将招聘广告打到了美国以及东南亚的报纸版面上,至于有多少人才前来,陈华并不特别关心,即便一个人都不来,权当扩大了四川的影响罢了。

当然,陈华并没有将人才定义为“大学生”,只要有一技之长,便算是人才,譬如这个时代的各类工匠,靠一门手艺吃饭,如果前来四川,总是能找到相应工作的。

但是,民众的热情还是超乎了陈华的想像,自媒体开始刊登广告开始,到西元1911年年底,前往四川的道路上,轮船上,可以说是人满为患,让轮船公司不得不紧急订购船只,以应付这次前所未有的带有强烈目的的移民潮。

而与这股移民潮同时出现的,便是大量的洋人也向四川涌去,虽然他们在人数上无法与移民潮相比,但架不住这些人特殊的身份、肤色,短短三个月内竟然有近千的洋鬼子前往四川,而且据说大多数是去“考察投资”的。

PS:今天第一更到,请朋友们投下推荐票哈……

第124章 外资(求推荐收藏)

当处于广州的孙大炮和处于紫禁城的袁大头分别接到手下的密报和分析后,只得摇头叹息,陈华的这些招数,他们是没法学的。因为,他们如果敢以这种方式吸引洋人,不但会带上一顶“卖国贼”的帽子,还会成为对方攻击自己的借口。

洋人的涌来,让陈华有些意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