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文学

沸腾文学>克里姆林宫和红场在一起吗 > 第18部分(第1页)

第18部分(第1页)

者这种基地都远离人口集中的地方,因而,解除西方武装的一次打击就可以轻易得

手,而不必进行世界性的大屠杀。同时,美国还没有足够真正准确的弹头,针对苏

联导弹力量形成相同的威胁。这么一来,俄国人潜在的“反击力量”——那种对准

武器而不是对准人——上就占了上风。

短处是海军方面。美国的弹头一半以上部署在核潜艇上。美国海军认为它的导

弹潜艇从来没有被苏联对手跟踪过。那是不正确的。二十七年之内它们被跟踪过三

次,没有超过四小时。尽管苏联海军把这工作做了一代人之久,没有人预言任务将

会完成。美国人承认他们不能跟踪自己的“大袋鼠”(导弹潜艇别名)。另一方面,

美国人能够跟踪苏联导弹潜艇,因而苏联人只把很少数的弹头放在海上,直到最近

:以前,哪一方也不能用潜艇来作为准确的反击武器的基地。

但角逐又在变化。美国人创造出了又一种技术奇迹。他们从潜艇发射的武器不

久就会是对坚固目标兵有描毁力的三叉戟D -5 型导弹。这对苏联的战略形成了威

胁,其潜力跟苏方威胁的潜力如对镜成双,然而这系统的关键部分是全球定位卫星,

没有它们,美国的潜艇就不能足够精确地测定自己的位置以击毁防卫坚固的目标。

纠缠不清的核平衡逻辑又开始发挥作用了——事实上每一代就得来上至少一次。

早些时候,大家承认:导弹是带有防御作用的进攻型武器;摧毁敌方的能力是

阻止战争和得到和平目的经典公式。这种力量在双方自然增长的事实,已经把单方

面恫吓,这一经历史考验的公式转变为相互成慑,从而使解决方法变得索然寡味。

核威慑:用互相大屠杀的威胁来防止战争。实际上是双方互相告诫,如果你们

要杀我们的无助的居民,我们也要杀你们的。防御不再是保护自己的社会,而是成

胁向另一方施用无意义的暴力。米沙做了一个鬼脸。没有哪个野蛮部落曾经形成过

这种思想,即使最不开化的野蛮人也比干这种事要先进得多,而这正是这世界上号

称最先进民族作出的决定(或者说是偶然发现吧)。虽然说核威慑能行得通,但那

意味着苏联——还有西方——将生活在一种可以多方面诱发的威胁之下,没人对这

种情况感到满意,可是苏联人设计了一个战赂武器库,在世界危机需要时能大体上

解除对方的武装,把自己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有了消灭美国大部分武器库的这

种能力,他们就能在决定怎样打—场核战争方面取得优势,用经典的词汇说,那是

走向胜利的第一步,在苏联看来,西方不承认那种“胜利”是核战争中的一种可能

性,这正是西方走向失败的第一步。但是双方的理论家一直认为整个核战争问题不

能令人满意,都在悄悄地另找出跃早在五十年代,美苏都已开始了防御弹道导弹的

研究。苏联是在西伯利亚西南部的萨雷沙甘进行的;到六十年代后期,一个可行的

系统几乎已经部署起来。可是事与愿违,分导多弹头导弹的出现,使双方十五年的

心血都毁于一旦。在进攻性武器和防御性武器谁占优势的斗争中,总是倾向于前者

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