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文学

沸腾文学>为什么中国人这么勤劳 > 第3部分(第1页)

第3部分(第1页)

相对中性的价值基准,无锡尚德2007年的收入略高于乾隆朝廷。第二,如果是以大米、面粉这样的生活必需品换算,由于今天政府对

这些价格严格管制,使粮食类价格相对低于乾隆时期(至少根据银价折算后如此,代价是牺牲了农民的利益),这就使无锡尚德的收入远

高于乾隆朝廷的收入。第三,如果按受到工业革命影响较大的棉布、制造品作价值本位,今天这些东西远比乾隆时期便宜,无锡尚德的收

入就显得更高了。第四,相反,豆角类的东西受工业化的影响较小,政府对其价格管制也少,这些东西的市场价格今天反而高于乾隆时期

,如果以这些物品作价值本位,无锡尚德的收入就没有乾隆朝廷的银两收入那么“值”了。

历史与财富

假如用一篮子消费品作价值本位

不过,以食物、日常用品作价值基准也有问题,毕竟人的食物需要有限,就像在我给女儿讲“4 937万两银子相当于525

。2亿个鸡蛋”后,她说“谁发疯要这么多鸡蛋”,反而让她从此对鸡蛋倒了胃口。所以,另一种做法是用一般人的各种消费需要的组合

作价值基准,以收入相当于一篮子生活必需品组合的倍数,来判断该收入量的生活价值。

按照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调查,18世纪中叶,北京人1年的吃、住、行大约需要7。9两银子。也就是说,4

937万两银子相当于626万人1年的生活费。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的资料,2006年北京人均消费支出是13 244元,按照这种消费水平,无锡尚德的12亿美元可以供

123万北京人生活1年。所以,根据一篮子消费品的标准,无锡尚德的收入价值远低于乾隆朝廷的。不过,这13?244元消费支出

不只包括食物等生活必需品,更多的开支是非生存必需的。

所以,这种价值本位的问题也很大,乾隆时期的一篮子消费品中,75%的钱都花在食物上,这是为了生存、填饱肚子。而今天

北京人的消费中,只有30。5%花在吃上面。更何况,今天许多消费品是240年前没有的,比如手机、自行车、汽车、火车、飞机、

电脑、电灯,等等。当年,在全中国,乾隆皇帝可能生活得最舒适,但再怎么舒适,在夏天他没有空调,在冬天没有今天这样的中央暖气

。他有8个、16个人给他抬轿子,但那也会很颠簸,远比不上今天轿车那么平稳。

外来的空调和交通技术也让我们的食物结构跟季节没关系,南方人不用等到秋天、冬天才吃到苹果,北方人不用等到夏天、只有

到广东才能吃到荔枝。资本全球化的意义不只是收入增加,而且大大扩充了生活、消费的种类与空间。

所以,用一篮子消费品来评判同一时代不同地区间的收入水平,其意义很大;但依此评估不同时代间的收入,问题就很严重,因

为今天的一篮子消费品跟昔日的一篮子不是同一回事。今天一篮子消费品的不同,这本身就是进步,当然也证明“改革开放”165年给

中国社会带来的好处。如果我们以这种因进步而动态变化的东西作为价值基准,那么再大的变化也会被内生成为无变化了。

历史与财富

改革开放给每个人带来好处

将施正荣与乾隆比较,可能给人一种错觉:好像资本全球化只让部分人先富起来,没有给普通老百姓带来什么实惠。

实际情况并非这样。为看到改革开放对一般人的影响,我们继续采用前面讲到的实物价值基准,比较不同时期普通人的收入高低

。据《物料价值则例》记载,1769年,北京建房工人(无特殊技能)的日工资为77个铜钱,即0。077两银子,按当时物价,这

相当于一天能赚5。4斤大米,5。6斤面粉,2。9斤肉,2。8斤鱼,7。3斤豆角,0。6米棉布,或者82只鸡蛋。这些数字反

映240年前北京普通工人一天的生产能力,或说收入水平。

据马德斌以及同仁的研究,北京、广州等地普通工人一天收入的实物购买力,从乾隆中期一直上升,到1790年后达到顶峰,

之后开始衰退。到太平天国、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降到最低,大约是乾隆中期实物购买力的一半。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1860年中

国才真正开放,洋务运动或说第一次改革开放才真正开始,从工业技术到金融技术、到现代学术、政治、文化等全方位引进,资本全球化

卷入中国。从那以后,普通中国人一天劳动所得的实物购买力重新回升,到清末、民国时期慢慢地向乾隆中期的水平靠近。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尽快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局面,党和政府带领人民进行了长期艰苦曲折的探索,直到1978年,邓小平重

开改革开放,资本全球化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挖掘中国的财富潜力。今天的收入水平如何呢?我们还是按北京普通工人多工作一天的边际收

入算,打一天工的边际收入大约55元。根据前面讲到的物价,这55元相当于32斤米(是乾隆中期的5。9倍),41斤面粉(7。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