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文学

沸腾文学>为什么中国人这么勤劳 > 第10部分(第1页)

第10部分(第1页)

是那些行政审批手续越长、行政掌握的“质量”关越多的国家里,产品和服务“质量”越差,假冒伪劣产品越多,市场上的诚信越缺乏,

银行呆账越多。既然行政管制后也还是如此,那么何必要这些壁垒呢?多国的经历表明,这些壁垒不仅没有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反而创

造了更多“寻租”机会,妨碍了人们创业。

在中国,民营创业的行政壁垒与政策歧视众多,这是一个历史事实。我们可能认为今天之所以要保留它们,是因为在中国“诚信

缺乏”,等等,所以不能随便让“不合格”的人进入这样那样的行业,行政部门必须通过行政审批把好“质量”关。虽然这种看法和做法

是出于良好的愿望,但实际效果可能是反而助长了诚信的进一步缺乏,因为当这种行政“质量”关变成了更多的“寻租”场时,谁还能把

其他人和机构的承诺当真呢?

制度与财富

印度比中国强在哪里?

1978年中国的人均GDP是印度的23,现在中国的人均GDP比印度高70%~80%。正因为这一点,国内很多学者

和政府官员都说,印度尽管有新闻自由、民主制度、私有产权,等等,但是它并没有创造出中国这样的经济奇迹。

中印比较的结论下得太早

可是,比较两国的发展势头,不能简单着眼于当前的经济增长率。举例来说,美国20世纪30年代左右开始经济大萧条,西方

社会在20世纪30年代普遍出现经济危机,而苏联的经济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50年代一直保持高速增长,GDP增速比中国现在

的增长速度还要高。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家普遍得出一个结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国家的经济状况,比信奉自由市场的西方国家好

得多,于是从50年代一直到70年代,很多国家尤其是拉美、非洲、亚洲、东欧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几乎普遍都采用社会主义计划经

济发展模式。

这段历史给我们一个启示,就是对当前的中国和印度进行比较的时候,不能简单地将两国过去十几年或者二十几年的经济发展情

况进行比较后就轻易得出结论,说印度的自由民主、法治、私有财产权等好像反而不能让印度快速发展,而中国在不是代议制政府、法治

不健全、新闻媒体信息流通不自由等情况下,经济却增长得很快。

最近几年的迹象进一步表明,某些关于中印比较的结论下得太早了,因为从经济学的角度,尤其是从金融发展对社会和经济影响

的角度来看,印度内在的经济增长潜力比中国大得多。

中国前些年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众多廉价劳动力,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制造业和其他相关行业的服务,生产鞋、服装、玩具、家

用电器等。从国外转移到中国来的制造业生产,技术含量并不高,即使是电脑生产,表面看来高科技的含量很高,但这些技术实际上已经

非常标准化,成为简单的加工生产,利润率也不高。

当然,这些年通过改革开放,的确使中国制造业的技术含量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中国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也上升

到新的高度。这些转变为中国经济增长走出以简单的制造业来创造工作机会、增加收入的模式,创造了越来越好的条件和基础。

但是相比之下,如果中国不在契约执行架构、信息提供架构、权力制衡架构等方面做更进一步调整,如果对行政权力的制约没有

实质性进展,如果不作一些制度性变革,如果仍然不能为市场交易提供更可靠的法治架构和信息架构,那么中国要在经济增加值、利润率

更高的服务业、第三产业上超过印度,将非常难。

我曾多次撰文讲述这样一个观点,服务业跟制造业不一样,服务业交易的内容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制造业的各个环节都是看得

见摸得着的。若市场上交易的内容是看得见的商品,比如衣服、鞋类,这种市场的发展对于法治架构和信息架构的要求相对来说可以很低

;但是若要去发展更高端的服务业,特别是金融证券业,没有相应的法治架构和信息架构是不行的。因为如果法治不可靠,老百姓所能掌

握的信息很少,即使信息足够多也非常不可靠,那么人们从事这种高端服务业交易的风险太大,人们的交易意愿自然会下降。金融业发展

的核心是提高资产的流动性;进而提高其使用效率;提高其价值;包括劳动力资产的价值;制度差别的长远价值即在此。

制度与财富

印度的金融体系为创业者提供更多机会

我最近去香港汇丰银行考察,那天汇丰银行刚刚公布2005年的财务状况,2005年总运营收入大概是772亿港元,其中

14来自香港,也就是说其中200亿港元来自香港市场。香港人口才600万,200多亿港元除以600万,平均每个人为汇丰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