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媒婆并不晓得她这还没开口说说男方家情况,就这么会儿功夫,林丽清已经开始在心里琢磨着怎么找借口拒绝了。
张媒婆边走边打量着林家的院子,青砖瓦房加白墙,庭院打扫得干净整洁。
宽敞的院子里支着一排排的竹排,上头在晒着粉条,旁边还有好些个大簸箕,里头在晾晒着辣椒和一些她没见过的东西。
林丽清顺着她的视线看过去,这才想起来自家院子还晒着香料。
前些时日请了不少人来帮忙做粉条,家里储备多倒也不用急着开工,所以这几日林丽清都在家忙活其他的东西。
红薯粉和米粉的做法前两年便已经被其他人琢磨出来了,镇上甚至也有其他摊贩摆起了粉摊。
宋禾索性没再藏着掖着,在村里继续收购红薯请人来家里帮工,至于来家里帮工的那些村妇学会就学会了,左右也没什么差别。
她的风味小馆已经占尽了先机,再加上她会好多种粉的做法,别人能琢磨出粉条的做法却不知晓螺蛳粉酸辣粉和老友粉的方子。
食物的味道,这是别人学不来的。
今儿个趁着天气好又不用做粉条,林丽清才把收回来的香料拿出来晒一晒,不曾想竟有媒婆上了门,院子里的东西来不及收起来让她瞧见了。
张媒婆正要仔细瞧瞧那簸箕里的是些什么东西,林丽清见状忙道:“家里东西多显得有些杂乱,倒是让张媒婆见笑了,咱们堂屋里坐下吃杯茶慢慢说。”
张媒婆被她这么一打岔倒是不好意思再去看那些簸箕里的香料,跟着林丽清径直走进了堂屋。
宋禾和刘秀花跟在两人身后一齐进了堂屋,反正也没事儿做,她俩也跟着凑凑热闹,听一听这媒婆想要替谁家求亲。
家里时常备着热水,宋禾自觉去厨房冲泡茶叶待客。
等她出来时张媒婆正唾沫横飞,卖力的同林丽清介绍那户人家家里的情况。
宋禾没出声,给她们倒了茶水便安静坐在一旁听着,偶尔逗逗刘秀花怀里的奶娃。
张媒婆喝了几口茶水润了润喉,继续卖力的介绍。
“我同你说大妹子,何家在三阳镇可是能排得上号的富户,你就是去外边打着灯笼都难遇上何家条件这样好的人家。”
“他们家那三公子可是个读书人长得也是一表人才,前几年已经考了童生了,将来前途不可估量。”
“且何家也是做生意的有好几间铺子呢,卖的都是胭脂水粉金银首饰,压根儿不愁钱。”
“你家二姑娘若是嫁过去便什么都不用做,直接就是享福的命了,将来还极有可能做秀才娘子举人娘子,就是做官家娘子也是有可能的。”
林丽清听到这儿心怦怦的跳着,读书人家里也不缺钱,条件听着好似还不错。
宋禾听到这儿眉毛一挑,这媒婆是替三公子来说亲,意思是上头还有两个兄长,家里头人员肯定不少,家庭人员关系复杂些。
宋禾想了想问道:“说了这么多,张媒婆还没说那何家三公子年方几何?”
“家里条件这么好又是读书人,三阳镇那边家世相当相配的姑娘小姐怕是只多不少,又怎会舍近求远寻到我们清河镇宝山村这等小地方来。”
张媒婆脸上的笑容僵了一瞬,随后又恢复如常。